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对话创维前CEO杨东文:你认为的经营,大多数都是管理

分享到:
 张丽俊 • 2023-04-10 14:00:13 来源:张丽俊 E9078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作者|杨东文、张丽俊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导语:经营和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两件事。如何高质量经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期刷新,我邀请到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创维集团前CEO杨东文作为嘉宾,就《高质量经营:企业持续成长的秘密》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在这次对话中,杨东文老师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一些深刻洞见,让我受益匪浅,相信也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本期主要内容包括:

1、重新定义企业经营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2、如何从财务视角看企业经营?

3、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4、从“小镇青年”到CEO,有哪些人生经验?

……

以下为本次对话整理的文字版,内容有所删减。

重新定义经营和管理的关系

Cherry: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经营和管理是不分家的。我们经常说经营管理,为什么说高质量经营,而不是说高质量管理?什么叫经营?什么叫管理?它们两个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杨东文:确实,我们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把经营和管理是放在一块来理解的,大家觉得讲经营包含了管理,讲管理也包含了经营。当然这也没有错,因为我们在学这些学科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在按照一种通用的说法。

我从事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从财务到业务到最后做CEO。在这个过程之中,我慢慢体会到了,在实际工作里,把这两者分开来讲,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对经营和管理的理解。

一般而言,经营更加向外一些。强调市场、环境、用户定位、商业模式等,关心的是如何与企业外部客户(用户)建立联系。它侧重于我们对产品交付和用户交易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管理更加侧重内部一些,相对来讲更加确定性一些。比如说我们对于组织能力以及所用的一些工具,比如说计划、指挥、授权、流程、IT管理等等,它更加关注内部这种组织能力以及资产的效率。

综合来看,把经营和管理分开来理解,可能更有利于我们的实际工作的指导,当然,这两者也是紧密相关的,这里就先不展开讲了。

Cherry:一家公司根据产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客户的变化,抓住什么样的商业机会?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要怎么去赚钱?怎么去定战略?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经营的本身。等到你经营模式都跑通以后,要快速做大做强的时候,就需要内部的管理了。

所以为什么先有经营,后有管理?如果在公司早期的时候,就10来个人,然后你弄一堆管理。你会发现,钱还没有赚进来,你就把公司管死了。所以,初创公司,从0到1阶段,生存是第一要务,经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Cherry:什么叫“高质量经营”呢?

杨东文:我们经常讲一个企业高质量经营,评判这个企业好不好,可能有很多维度。从经营和管理的角度来讲,我更加倾向于第一个最基本的说法,就是企业挣不挣钱,简单来讲,挣钱越多的企业就经营质量越好。

我举个例子,在同行业,有A和B两个企业,一个挣100万,一个挣200万,当然挣得更多的就更好;一个企业行业平均净利润率10%,一个企业行业平均净利润率20%,当然后者就更好,挣钱更厉害。

所以,所谓的高质量经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挣钱,从财务角度来看,就是看利润表,最终有盈利,并且利润比较多。

当然,这个评判标准也有一些不同的观察角度。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看它的经营能力。经营能力主要是看它的几个关键的指标,比如说毛利润率是多少?净利润率是多少?资产回报率是多少?净资产回报率(ROE)是多少?当然我们也不要搞得过于复杂,尤其我们当老板的,没必要变成一个财务专家,知道一些最关键的财务数据就行了。

第二个,看企业内部资产的效率。比如总资产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这些都是资产效率的一些指标。

我们也会关注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比如,投资能力、偿债能力,企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投资来的?还是银行借贷来的?我们还要关注偿还债务的能力,要看到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等。

当然,还有风控能力,即风险控制能力,这些都是观察一个企业经营质量的关键指标。

Cherry: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营和管理的比重和重心都是不一样的。请杨老师结合创维的案例聊聊这个话题,当时创维遇到了什么样的危机?你为什么临危受命去做 CEO,并带领创维走出困境?

杨东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实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86年本科会计专业毕业,后来去读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生。两年后,我毕业了,工作了,一个月有上百块钱。因为我当时是学会计出身,我就想我应该做一个家庭会计。

于是,我就跟我太太说,我们两个人一个月加起来100来块钱,我们应该做会计。就这样,我们做了一个流水账。每个月的工作和收入,我认为是一种经营的概念,而做会计账就是一个管理的概念。

但是,我们做了大概一两个月就没兴趣了。为什么?因为就100块钱没啥好做的。

我当时在想,如果一个月能挣到1000万,把这1000万给太太,那她不做账都不行。当规模上来了以后,你的管理就跟着来了。

在创维,也是如此。在创业阶段,经营显得会更加重要一些。这个时候的侧重点,实际上还是产品交付:1、产品满足客户什么需求?2、我的客户是谁,用户是谁?3、我如何交付出去,如何把钱收回来?

等到了一定的规模,比如说你的交付规模越来越大,你的产品可能在交付过程中出现问题,满足不了这个客户需求了,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经营。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了,如交付流程、生产效率,等等。

我在创维最开始是当CFO,我是98年5月份到创维做财务总监。当时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干了两年后,创维于2000年4月7号在香港上市,融了一笔钱,解决了当时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融资能力的问题。

后来,我被董事局派过去搞销售,当销售老总。我记得,那时候我去接手的时候,大概是20个亿的销售额左右,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做到了98个亿,将近100个亿,销售规模就迅速成长了。

那么,到这个阶段以后,在企业迅速成长过程中,我们就会碰到很多管理上的问题。比如说,生产问题、交付问题、产品问题就会开始出现。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又要把侧重点往管理这边放,要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在流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

所以,经营和管理,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第一个,先有经营,后有管理,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第二个,两者要相互匹配。当企业规模相对上来以后,管理要迅速跟上。

正如一块硬币的两面,有正面、有反面才能组成一块硬币。

但是,它有先后顺序,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最怕的,就是你的企业还不大,销售规模也就一点点,就在那里搞管理,搞什么6S,西格玛,搞了一大堆的东西,这时候过多的管理反而会抑制到市场的开拓,对用户的服务,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这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的一种体会。

如何从财务视角看经营管理?

Cherry:在创维遇到很大困难的时候,您去做了销售老总,管业务、管销售。为什么老板要选一个CFO,从来没有管过业务的人去管业务、管销售,而不是选择销售老大去管销售?

杨东文:这也和创维的发展阶段有关,当时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对业务进行规范,尤其是在流程、内部管理这部分尤其需要,同时在一些模式上也要进行一些优化和固化。所以,那个时候,董事会就让我去当销售老总。

其实,这对我是一个蛮大的挑战。因为财务注重的是数字、是报表,而业务更加注重市场、客户、产品的交付,以及商业模式的探讨,等等。

以我的经验来看,有财务底子的人来梳理业务,会有一些好的地方,可以把财务的知识和专业用到业务的梳理和商业模式的探讨上,这会使业务更加简洁。

很多时候,企业都在讲业财融合。业务和财务如何融合?为什么会讲业财融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这两者之间天然有矛盾。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财务和业务打架的情况。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都需要出差,出差报销就要走一定的流程。我记得我刚去公司的时候,在出差报销这一块儿是搞得比较复杂的。出差之前要先申请,审批通过了才能出差,出差后,你要及时把你的路径和相应的一些票据要到手,回来以后要把票据贴好,按照财务的要求然后来进行报销,报销以后又有各种审批,导致这个报销的流程特别长。

而管得比较严的一些企业,业务人员从报销日到自己拿到报销款为止,可能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他十天半个月才能拿到钱,就说明财务跟业务的协同是出现问题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业务人员就不会想出差了。因为他是拿自己的工资来垫钱出差,结果回来报销还这么慢。

所以,后来我做业务的时候,就跟我们财务说,我们财务首先得要理解业务,然后才是如何规范流程,让它更加简洁,支持和促进业务的发展。我们就要求财务,业务人员出差报销两天必须拿到钱,这样流程就更快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Cherry:刚才杨老师讲到了,那时候的创维业务比较乱,所以董事长选了杨老师来管业务。主要是到达了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规范、标准,财务的人来管业务、经营,相对比较合适。

Cherry:你原来是财务老大,去管销售,面对这样的一个鸿沟,在管销售的过程中,你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杨东文:我本科学的是会计,研究生学的是社会学,回到大学又教了10年的会计,也开过会计师事务所,后来到了创维担任CFO,后来转到业务,换了不少。但有一句话叫做“隔行不隔理”,无论是管理经营,无论是财务还是业务,它基本的逻辑是一致的。

当然业务的特点不同,各行业特点不同,岗位不同,面对的环境和接触的人是不同的。

最大的挑战在于,业务岗是跟企业外面的人打交道。

我们要跟用户打交道,想的问题是如何促成一单交易,交易过程之中如何把货交出去,又怎么把钱收回来,在这个过程之中,会涉及到交易模式,财务在这方面可以做出很多的设计和贡献。

所以我加入创维以后,提了一个第三营销模式。在创维,当时变革是很大的。

原来创维是一种管的思路,卡的思路,导致大家也有一些怨言。我管业务后,授权更到位了,我的流程更加简洁,把流程理顺以后,大家反而更加能放开手脚去干。

而且在激励机制上,也更加直接。

任何一个企业的激励机制,无论是组织绩效,还是个人绩效,在设计上都离不开财务的基础工作。比如说要有核算,如果没有核算,账就算不清楚。而且我们希望不是专业的人员算,而是让销售自己都能算,他跑了一单业务,就知道自己拿多少奖金。

现在很多企业,员工自己是算不清楚的,他干了一个月,拿多少奖金,要请财务来算,算完以后还要请审计来审,非常复杂。

Cherry:我想问一下杨老师,你认为管财务团队这样的专业团队和管销售团队一样吗?

杨东文:当然是不一样的,说实话我的优势是,我对财务相对来讲比较理解,另外做业务也对业务更加理解。

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我们要做一个专业的财务经理或者财务总监,相比来讲会更容易一些,主要是这一块非常规范,而且有各种资格的考证考试,专业水平容易体现出来。

但是要做一个顶尖财务特别难。我定义的顶尖财务,就是要能规范和推动业务的发展,而好的业务老大,他会理解认可顶尖财务的管理和规范。

所以我认为,两者并没有天然的矛盾,是可以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

Cherry:我们俩坐在一起就是人财务的组合,我俩都管过业务,我还分管过人力,你分管过财务,所以我深知HR团队跟管业务团队的截然不同。因为人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所以管理相对是复杂的。想请你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管理业务人员的?

杨东文:业务第一反映的是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需求。

我认为不是管理他们,我们一定要理解业务人员在一线的不容易。在这种不容易的情况之下,业务人员的最大的需求是如何达到成交。这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要帮助他解决问题。

我举个案例:我们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线下的业务,无论和经销商打交道,或者在终端门店和客户打交道,肯定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的交往。会请客吃饭,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维系情感的营销费用。如果没有票据,这时候,会计、财务不能一刀切。在我看来,要更理解一些,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管理方法。

比如说可以将他的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当做差旅费,承包给他。让他来把控,如果花不完,也是他的本事。

我还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现在我们经常用CRM库来管理业务,有些时候我们拜访客户,老板就在后面跟踪一天多少,必须录入几次,这种管理工具关键看怎么用,不能过于形式主义。

如果一个业务人员,天天一半的时间都在填这种各种报表,拜访客户时间反而没了。

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就把管理变成了形式,就没有了意义。

授权也要到位,这样做,会让过程更简洁一些。我觉得这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来支持业务的发展。

所以我当时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当销售老总的,一年下来以后,他们觉得杨总能理解一线团队的辛苦,实际上是帮他们来解决问题的,激励政策也简洁明了,他们就能认可你。

Cherry:杨老师刚才讲的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做人力、做销售,做财务管理,其实它是门通学。

第一个,我们都要有一种客户导向的思维,我的客户是谁,他需要什么,他有什么困难,我怎么去帮他。

第二个,管理者一定要读懂人性的。杨老师为什么设计那么简单的销售提成制度?就是因为销售喜欢他今天赚一单,他马上知道等于我家里可以多买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就会有动力。

杨老师也通过直接的销售制度,获得了销售的心,激励到了大家。

第三个,管理是有灰度的。年纪很轻的人,你不经历世事的时候,你永远是非黑即白。一刀切,容易管死。

我做人力,我看到很多非黑即白的人他永远到不了高位,他永远不明白管理是有灰色地带,它是个平衡,水至清则无鱼。

这就是管理的境界。你刚刚做管理的时候,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但其实等到你做到后面的时候,你具备了全面经营的思维以后,你突然发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任督二脉打通后,会发现管理是门通学。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Cherry:创维是有一定基础的公司,杨老师去了创维,做到了好上加好,或者说力挽狂澜。你从创维退休以后,又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又把它做上市了。想请你分析一下,你在0~1的公司遇到了什么挑战,你又是如何把它经营起来的?

杨东文:目前的公司,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还有很多挑战,但是我可以讲一讲我的一些教训和一些经验。

我认为 0~1的创业公司,作为老板,他面对的是四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找钱。筹资问题,是所有老板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个,经营。

第三个,投资。也就是用钱。

第四个,找人

但在不同的点,老板的焦点会不同。

先说筹资。

我做的公司原来还是一个小小的工厂,做数码锂电,当时我们要上规模,筹资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当时是采用了借壳上市的方式,用了一个资本的杠杆,然后筹到一笔资,来扩大规模。

筹资,是穷的时候要借钱。扩大生产规模,高速增长的时候也要借钱。

所以你可以看到,无论是阿里还是小米,这些企业在高速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神来之笔。

创维也是这样,我去做CFO的时候,其实当时主要解决的就是筹资问题,因为当时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非常之多,要有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需求。

再说说, 经营。

0~1阶段,经营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你的战略梳理。你到底做什么,不做什么,你的客户到底是谁,你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匹配。

第二个,把握市场规律。我是跨行进来的,对于管理者来讲,尤其是老板级、总经理级是核心管理层,一定要了解行业。这些年我对锂电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如果没有深刻理解,信息不对称或者说信息滞后,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就会滞后,或者我们的战略决心会动摇,战略定力会不足。

Cherry:0~1的阶段,人才怎么找?

杨东文: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由人来实现的,所以找人是非常关键的。

那我们公司当时是如何找人的?

第一个,我们公司当时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就是在华南区设一个新工厂。因为华南区是锂电池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新工厂设立在这边,人才就比较丰富一些。

第二个,当时有些企业正面临着从数码领域向动力电池领域的转型,一大部分人才溢出,这就给了我们很大机会,聚拢这帮人。

当然,还要有一些机制,因为我们上市了,我们就发了一些限制性的股票来吸引这些人才的加盟。后来,我们又做了期权的方案,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

总而言之,找人始终是老板的核心问题。

Cherry:从杨总找人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提炼找人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作为老板,你知道你要找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关键点,好的公司背后都是人才战略,没有人才,产业是做不起来的。

第三个关键点,要始终保持创业心态,把找人当成头等大事。

从“小镇青年”到CEO,有哪些人生经验?

Cherry:刚去创维的时候,你也一个打工仔,还不是老板。那你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

杨东文:我是60年代的人,来自于江西农村,很幸运经历了改革开放,所以有这么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读了许多书。

那时候,我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读了这些书以后,还是要做点事情。我们也不讲大的什么理想,什么愿景,就是感觉小时候生活得比较艰苦,上学后能拿份工资,拿点奖金养家糊口,还是要为社会做点事情。

做商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企业做好。始终保持创业心态,把一个企业做好,对社会创造价值,而自己也会有一种满足感。

我们那一代的人,可能由于成长背景的原因,很多人其实是停不下来,都想干点事情,永远有这么一种激情。

我也是这样。当年我离开创维,到了澳大利亚,在墨尔本待了一段时间,说实话节奏慢下来以后还真是不太适应。后来,我回到深圳,走在人潮汹涌中,反而一下子激情就迸发出来了,觉得自己还是要做点事情。

也正是这么一个朴实的想法,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还在忙忙碌碌的。

Cherry :杨老师聊了一个我特别有感触的课题,叫做平凡人的世界。我和杨总蛮像的,杨总是江西农村,而我是来自浙江的一个小县城,我们步入职场最初就是为了有份好工作,能够改善生活,过得好一点。等满足了生活需求,我们就希望能帮到周围的人,再后来希望帮到整个社会,其实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就算我们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们不是老板,那我们就选择一家特别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跟对一个好的老板,然后在公司默默努力,然后干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我们也一定会有回报。打工仔也会有灿烂的人生的。

Cherry:你从一个农村的孩子,到学了会计,做了大学里的会计学主任,然后做了CFO,做了CEO。你可不可以跟年轻的朋友们分享几条人生的成长经验?

杨东文:我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小镇青年的宿命》,主要是讲,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公平,只有你努力,现在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以我的经历来看,我们考上大学,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城市,从小镇到了城市,我把它称之为小镇青年在城市的经历和宿命。这个宿命是怎么形成的?

大概是这样的:我们在大学读完书,在城市里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然后好好干,公司年终发点奖金,改善生活,有了积蓄以后,买了房子,在工作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得到提拔,被公司所重用。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一生的,成家立业,做到退休,一辈子勤勤恳恳,平平安安,很幸福很美好。

但是,我也观察到,有少数人,可能是5%,或者更少的一部分人,在这过程中,他会更加的有野心一些,他会去做投资。经营人生和经营企业是一样的,也讲投资。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房地产零首付的时候,他胆子很大,投资买了两套房。后来,他的房子一下就涨起来了。涨到一定程度后,卖掉一套,把原来一套的全款付完,还有一些剩余的钱,又买了第二套,第三套。他其实利用投资的经验和杠杆,实现了财富的自由。

总而言之,你首先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态,然后你要勤奋,要尊重社会的机会,并且抓住这个机会,那么再加上你的学习能力,多存一些利他的想法,自然而然也就会利己。

Cherry:我来总结一下杨老师从小镇青年走到今天的人生经验:

第一个,是感恩。感恩这个时代创造给我们的机会,然后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第二个,是勤奋。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要勤奋,勤奋是一个人的底色,然后我们不断精进,不断进步。

第三个,是利他之心。利他就是利己。

Cherry:杨老师说过,阳明心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我想请分享一下,学习阳明心学这么多年,你觉得阳明心学对您的为人处事和工作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杨东文:我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接触到王阳明的心学,其实给我最大的体会说白了就是4个字:知行合一

理学家讲,所谓的“知”是说对世界,对社会对各种规律的认识,而“行”是行动,他认为知和行是分离的,脱节的。

但是,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本意不是这样的,他的“知”讲的是良知的概念,良知指的是自己内心对社会规范各方面的一种感应。而“行”呢,是能够自然而然的行动,所以两者是合一的。

当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越来越多时,我的收获也越来越多。

第一个,让我管理好自己,自律起来。比如说,你喜欢运动,你会付诸于行动,并且坚持下来,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我的第一个体会。

第二个,同理心。我们想任何问题,先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那么就更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沟通的效率也会提升。

第三个,心不累。因为阳明心学最高境界,可归结为诚心诚意的“诚”,是怎么样你就怎么样,那么你的沟通成本就不高,也不心累,自己一倒床就睡得着,不会焦虑。

所以,阳明心学让我受益最多的,其实就是这四个字:知行合一。

Cherry:我沿着杨老师的话再往下说一下我自己怎么修炼的。在我20多岁的时候,我曾问我师父关明生,知行合一这个东西怎么修炼呢?师父跟我讲,他说修行知行合一,它有两个路径,一个叫修中行,一个叫行中修。

有些人天然是开悟的,所以在修中行,而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没有灵性和悟性,所以我是通过不断地做事情,解决掉很多的问题,把那些不好的东西去掉,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回归简单,这就是行中修。

因为,人在社会中混很容易变得复杂,泼点脏水,受点挫折和委屈,可能你就变得复杂了。但是,你要从一个复杂的社会人格重新回归到一个至真至纯的人格,那就非常难了,所以你要不断的去修炼,觉得自己价值观破碎了,就重新修炼粘回来。当你过了这一关以后,回归简单,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所以,人在职场其实就是一个借假修真的过程,所有的过程都是假的,背后都是在修炼我们自己的心性。

以上就是杨老师分享的关于经营管理、人生修炼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Q1:企业从0~1需要注意什么?

杨东文:企业0~1阶段,如果是创业者的话,我个人觉得你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个,还要从产品开始,因为一个企业最根本的是你跟用户和客户进行交易,或者说形成一种交易关系。这个基础就是产品,你的产品一定要能够满足,或者超出你特定的用户的需求。

第二个,要关注用户,真正地、切实地理解用户,你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经营和服务好用户。

产品是基础,用户是中心。在0到1阶段,你把这两件事做好了,后面的其他事情就更加容易一些。

Q2: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杨老师平时是怎么修炼自己的?

杨东文: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我觉得首先要对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有热情,得有情怀,再讲大一点就是使命感,这些东西是每天激励你的精神源泉。

然后,你要自律。自律很重要,要养成一些好习惯。不能今天搞了个大单,晚上就通宵喝酒,或者没有谈成单,心里很郁闷,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理性,保持自律,你是公司的头儿,是公司的发动机,你的一言一举都会形成这个企业的一些文化。

Q3:如何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杨东文:人是情绪化的动物,有情绪是很正常的。在保持情绪稳定上,我的方法是:跑步。

我跑步有20多年了,最疯狂的时候,每天都至少跑10公里了。现在年纪大了,就降下来了。

养成了这个习惯后,我在跑步的过程中会让自己心情平复,而且在跑的过程中,也可以思考今天该干些什么事情呢?该怎么干呢?会稍微整理了一下。这样就慢慢形成了边跑步,边思考的习惯。

当然,也不一定都是跑步,关键在于你要找到一种爱好,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这样就能够解压,平复心情。

Q4: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

杨东文:对我影响最大的不止一本书,如果非要说一本的话,是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这本书是促使我从会计学转向社会学的研究。当时费孝通先生在南开带研究生的,讲起来我也算是他的学生。

第二本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阳明心学了。建议大家可以要看《传习录》,看原著可能收获会更大一些。

从管理学上来讲,德鲁克的书籍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当然,还有其他的书籍,包括《定位》这些。

Q5:在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怎么样找到一个好的财务老大?

杨东文:要避免找沾亲带故的人。真正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有一个基本逻辑,就是能力导向,用有能力的,能够胜任那个岗位的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要有企业精神,有职业操守,诚信,有契约精神。信任,是建立在人品、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之上的,而不是因为是亲戚朋友就更加信任。

第三个,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匹配不同的财务负责人。什么意思?

你公司还不是很大的时候,你非要找一个很高大上的一个财务总监,大家都难受,你也难受,他也难受。你还是得按照岗位的需求,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去找合适的人。

特别鸣谢(排名无先后):机械工业出版社、钉钉、知乎、学说、一刻talks、当当网、中国企业家木兰汇、陆想汇、认识管理、网易财经、凤岐茶社、正商参阅、机工新阅读、CIBA新经济、万得3C会议、新华书店总店、超级HR联盟、石狮青商会、商业认知研究院、商业认知 &光合行 对「刷新」栏目的大力支持。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杨东文、张丽俊 

本文来源张丽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经营 管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