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有关有时假货质量比正品更好的言论使得传统电商的转型与出路问题再次得到关注。如果传统电商不能探寻到能保证品质的商业模式,无法适应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要,那么再多购物节也只能是电商巨头之间的相互残杀,而不是持续把蛋糕做得更大。
传统电商风头已过? 生造618购物节促销
618成了双11后新的购物节,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由一部分领头电商平台发起,并得到了其他点上平台的积极配合响应。国家邮政局6月初发布快递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高速发展,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36.7%。购物节的线上抢购,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似乎表明传统电商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
快递业务收入仍在大幅增长 但增速持续下滑预示后劲不足
事实果真如此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马云在杭州的阿里巴巴投资者日大会上重申阿里是假货的受害者,同时又说问题是现在的假货质量比正品更好,而价格比正品便宜;同样的工厂,同样的原材料,只是他们不使用自己的品牌。这样的言论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不久前Gucci在国际反假联盟中反对阿里巴巴加入的不愉快事件,再一次将传统电商的转型与出路置于舆论的中心。
假货问题不只是阿里巴巴问困扰 更是传统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电商最大的软肋正是品质问题。本月初上海市质监局对儿童用品最新一次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童鞋类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实体商店的合格率是60%,网上产品合格率只有40%。网上商品合格率低的现象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经营模式常被用于做质量问题的挡箭牌,目前传统电商的模式不外乎自营平台和入驻商家两者之间的搭配,比如天猫的天猫超市与天猫店铺的组合就是如此。一般而言,电商平台自营的商品在进货渠道上较为正规且方便控制,出现假货问题和质量问题的概率较低;而入驻商家则由于其分散性难以进行监管,容易成为假货、劣质品、刷单等现象的重灾区。近来京东商城自营壳牌“假润滑油”一事愈演愈烈,甚至让电商自营商品也受到了质疑。如果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商业伦理的裂缝将使得商业模式的挡箭牌化为一地碎片。
电商转型可借用O2O模式的体验性克服传统B2C的不足
传统电商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体验不足。传统电商只能通过图片和以购买用户的评价来对商品进行展示。虽然有根据搜索记录自动生成的商品信息推送以及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等服务来保证一定程度的互动与体验,但还是远远不够。如何将社群与体验经济融入到电商之中,也是传统点上必须应对的挑战。后起之秀飞凡商业联盟倡导是从虚拟空间向现实空间的回归,其联合步步高集团、新华百货集团、红星商业集团和五洲国际集团等商业实体的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似乎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但是否能真正形成有持续自生能力的成熟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经营数据的确认。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