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找到做事的节奏感

分享到:
 王智远 • 2023-06-29 16:00:47 来源:王智远 E5947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王智远同学 来源|王智远(ID:Z201440)

总有一些人,好像使用了外挂。生活、家庭、事业和人际关系方面井井有条,财富也不缺乏,他们总能轻松地实现设定的目标。

看起来,似乎掌握了一种神奇的方法,可以避免被各种烦心事纠缠,不随波逐流,拥有无穷的动力。

对他们来说,任何事情都像谱写一首音乐一样简单,有主旋律,有副歌,有快节奏也有慢节奏;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种方法就是做事的“节奏感(rhythm)”

我敢说,大多人不懂节奏感,也没有节奏感。

我曾经也是一样的。记得五年前,开始培养写作的习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后还要求自己写东西,且还制定一个日更输出的KPI,结果,坚持15天后把自己弄生病了。

现在回过头看那些写的东西,发现都是一些零散的观点,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感觉当时的行为真是个笑话。

所以,什么是节奏感呢?

理论上,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中,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

比如:

舞蹈动作的反复变化,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绘画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等,都会给人以节奏感。

我理解的节奏感,是一种有序而平衡的工作、生活方式,它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注重合理的安排和调节。

就像音乐中的节奏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潮有低谷,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加速,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脚步。

可是,生活中,大家一般把别人的节奏当做自己的节奏,到处跟着别人节奏在走,看起来自由洒脱,最后却一事无成。

举个例子: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你应该听说过。猴子看到玉米,想掰玉米,发现了西瓜,就掉丢玉米摘西瓜;之后看到了兔子,又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到了草丛里,到天黑了,手里什么也没有拿到。

小时候看这个故事,没有感觉。长大了才发现,这是大部分人一生。忙忙碌碌,没有一样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

为什么会导致此类问题发生?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思维方式。很多人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认为每做一件事都是一种积累。最终却发现,自己只是在不断地累计,而不是真正取得进步。

其次,是学习方式。也想做成某件事情,但在开始学习时却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导致费力不讨好,无法走得很远。

比如:

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曾经连续3天3夜没有离开过椅子,一直在画漫画;而李笑来老师写《韭菜的养成日记》时,连续18个小时一气呵成。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省建筑设计院的审稿人,他告诉我,每当接到一个开发商的设计要求,他会给自己找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关闭手机,连续二十多天投入到设计图纸的制作中直到完成。

还有一些人,短短一小时直播带货几百万,等等。

我们的确见过很多这种案例,这些人都以高度专注、持续投入完成工作。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成绩一面,而忽视了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需要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因为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规律。因此,你上来也想达成这种结果,可能会过度劳累、失去平衡。

很多人都会建议,不要给自己过于紧密、繁重的计划和任务,几乎无法完成时,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让工作和休息相结合,有助于保持热情和动力。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正确,我也尝试过这种方法,然而,内心总会出现一种"负罪感"。

就像,第二天我发现好像没有达到昨天的期望,就会陷入自责中,要么,我会更加努力地给自己安排更多任务,要么,做更多事情以弥补昨天的偷懒。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后来偶尔间,我再次翻阅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James Clear)的《掌控习惯》一书发现,关于一件事的节奏感,不能仅仅用节奏来定义,而是要用身份(Identity)来定义。

身份是指我们对自己的认同和定位。当将某种行为视为自己的身份一部分时,就会更自然地采取与之相符的行动。

换句话说,应该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具备某种特定习惯或行为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某个过程、目标的人。通过建立一个与我们理想的身份相一致的习惯,就可以更持久地保持节奏感。

这种身份驱动的习惯,让我们更容易坚持下去,因为不再把任务视为简单的任务,而是将其视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

因此,要真正拥有节奏感,应该思考并明确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设定适合自己身份的习惯、目标,以身份为基础,会更自然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并保持持续的动力和热情。

明白这个理论,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你想掌握节奏,却掌握不了。因为,你的物理(认知)行为抗拒一件事,所以,就无法控制节奏。

想想看,是不是?

以前我想养成晨跑的习惯,实际行动总是无法坚持。后来发现,造成起床身体总感觉疲倦、困倦,对跑步这个行为产生抗拒。

当身体感到疲劳,大脑认知就会认为跑步一件困难的事,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完成,最终,我经常打破锻炼计划。

你想学摄影,希望拍出令人惊叹的照片。你并不想学习复杂的相机设置、构图技巧。只想拿着相机就拍,这肯定无法达成目标,种种细节问题,都会让你感到困惑、无法全情投入的保持节奏,这样下来,自然放弃的概率也就提高了。

拍摄vlog、做博主、开公司、做项目一样,你的理想与身份不匹配,自然就不可能达成;那么,基于身份的节奏感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确定想去的大概方向

就像,写一篇文章,你要先知道大概结构是怎样。确定这个大致方向后,就知道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大概的形式或形态。

再比方,正在考虑职业的问题,想要追求职业生涯的第二曲线。这一步里,要思考自己对哪些行业或领域感兴趣,或者想要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学哪些新技能等,通过该过程,你大概能自己确定一个方向。

有了大致方向,接下来,就需要把它从意识层面,转移到潜意识层面。什么意思呢?

我们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思想、感受都是有意识的,是在思考和做决定的过程中产生的。

而潜意识是意识之下的心智活动,是无法直接察觉和控制的;潜意识包含了我们潜在的信念、价值观、记忆、情感和直觉等等。

所以,当我们谈到把"大致方向"转移到潜意识,意味着会把这个想法或目标加深,并让它成为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动力。

换句话说,最开始,意识层面上思考,决定了你想要追求的大致方向。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将它内化到你的潜意识中,让潜意识相信“我能行”。

通过这个过程,信念、自我认知和动力会更深层次地与目标一致,当潜意识与目标保持一致,就会更加有自信和动力去追求这件事。

确定方向后,还有一个关键是,学会“角色扮演”。

对我来说,最近有点懒散,但我希望成为一个“言出必行、立刻行动”的人。每当不想行动时,只要想到这个角色扮演,我就会立刻激发内在动力。

我对很多事情都感到自豪,但有一件事情让我很不满意,那就是沉迷于睡前刷手机、早起的问题。我曾多次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最终还是违背了承诺。

通过所期望的身份去培养这些习惯,我发现,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当我无法控制刷手机、或闹钟响了不想起床时,潜意识就提醒我,我的身份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因此,一旦这个念头出现,我会立即关闭手机准备睡觉,或者立刻起床。同时,内心会出现一种直击灵魂的对话,问我自己:"你想成为谁?你满意现在的状态吗?"

还有一次正在刷短视频,屏幕上出现一则“关于保护眼睛健康的提示”。这时,大脑像是被触电了一下,提醒我要遵守承诺,不能再继续看下去了。

每次我采取这样的行动,都为当下的行为感到自豪。你可以看到,这种自豪感并不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强迫行为主义产生的,而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成就感。

你试试看,不管做什么,先找到一个大概方向,然后找到类似的角色扮演,把它植入到潜意识中,接下来做的任何事,都会为新身份积累证据。

有关于角色扮演方面,它不过是一个为目标服务的“阶段性”策略而已,我们也不要同时扮演太多角色,以免陷入过度自律、进取的困境中。

要记住,这个过程是逐步进行的,你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或尝试其他角色,关键是要保持平衡,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承诺和要求。

第二步,2分钟强化进入法则

我们大脑中各种关于行为的负面,都是来源于习惯。

你想想看,所谓我不行、做不到;我没有意志力、算了,太难了;改天再说,怎么来的?它是你在行动后,不断积累的信念,这种行为积累的越多,信念越牢固。

同理,正反馈也是一样,一两次做法并无法真正改变你的信念,但随着行为次数增加,新身份的证据就会越多,你才能相信自己能做到。

全球知名生产力大师大卫·艾伦(David Allen)有个法则挺好用的,叫“2分钟规则”。

当你面对一项任务、一个待办事项,如果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那么,你应该立即执行它,而不是将其推迟或放入待办列表中。

这个规则的理念在于:

许多任务都花费在思考、记录、和规划上,并不值当,通过立即处理那些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的任务,就能避免堆积起来。

很多人可能会思考,2分钟有什么作用?的确,2分钟不能做什么,但从身份角度思考,只要你行动了,就是在为目标积累能量。

我有一个习惯是“记录闪念笔记”。

写营销内容,一篇分析文创作的过程,除了基础调研外,我不可能一下从脑袋中揪出20个案例来,怎么办?日常阅读,随时记录格外重要。

我在喝咖啡时、看短视频时、甚至浅读朋友圈时,有任何启发我思考的内容,我都会第一时间打开笔记软件,写下当下的思考和感受。

它可能只有几十个字,就能成为“一些素材”,这些内容,恰恰才是最真实,难能可贵的东西。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跟你不是一个行业,2分钟也不够干什么的呀;其实,我到不是强调2分钟让你用来记笔记,而是,希望你能意识到“2分钟是一种刻意练习”。

不过,具体是不是2分钟,就你自己的工作属性来定,你觉得10分钟也可以,15分钟也行,但是,一则研究发现,2分钟是最佳状态。

一件事只要在开始2分钟内进入状态,接下来,你可能会投入5分钟、8分钟、甚至更长,这是一种心流时刻。

所以,不要小看2分钟,它就像“复利思维”一样,是帮助我们实现确定的方向,和想成为新身份最强大的工具之一。

这就是,一种很新的节奏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2分钟,能够在无意识中自然地建立联系,持续推动事情的进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节奏本身代表着身体和认知之间的良性共振,以维持良好的平衡。

这种做法,大大节约了心理和行动资源,并让你感到更加确定和有掌控力,同时,它也创造了一个熟悉、稳定和安全的环境。

因此,当你进入一个个小节奏,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事情,千万不能打乱他,不然下次从头开始,你也未必找到“那种2分钟”的感觉。

我此前经过这一切的训练,过后发现,我的潜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慢慢从我不行、明天再说、变成了当下、把握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不过,这只能支撑小事情的完成,面对庞大项目、事件要处理时,还需要设定更强的反馈。

第三步,行为精简至最小单元

行为设计学博士B.J.福格提出的行为公式,行为=动机×能力×触发,大家可能听说过。

简单来说,一个行为的发生,需要具备足够的动机和能力,并在适当的触发条件下进行。动机是行为的推动力,而能力指的是执行该行为,所需的技能和资源。

若动机和能力足够,受到适当的诱导或触发时,特定行为就会发生。动机受「动力-阻力」的影响,只有动力超过阻力才会形成足够的动机。

那么,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进行行为,关键在于什么呢?

其一,在行为过程中,如何得到正面反馈,信心变强,有更多动力;其二,不能完成该行为/完成的不顺利,信心、动力受影响的要素有哪些。

这两步都非常重要。

毕竟,行为形成习惯之前,很容易因为"忘了"而中断。

所以,为了引发正循环行为的第三步,我们需要在保持行为的“功能结构”基础上尽可能缩小它、简化它,降低整个行为的阻力,使“完成行为”变得简单。

所谓"功能性结构",即,实现一个基本目标正反馈的最小单元。

以健身为例:

理想的状态是,去健身房使用固定器械、自由器械,按照标准流程进行锻炼,这个完整过程包括换衣服准备、去健身房、健身、健身后的清洗、回家五个环节。

这个过程,使得健身行为变得过于复杂,那么,为了保持健身的功能性结构,我们就需要精简掉一切可以简化的步骤,使健身变得简单而有效,只要按照最基本的步骤进行,就能获得效果。

如,可以购买哑铃、弹力带,在家里利用空闲时间,按照基本发力教程来几组;如果感觉有余力,再来几组,当时间比较充裕,稍微有一点动力时,可以推自己去健身房进行全面的健身训练。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灵活安排健身计划,既保持健身的基本结构,又简化了过程,又使得健身更加可行和容易坚持。

因此,基于2分钟法则之上,「完成行为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将行为简化成”最小单元“,就能把难度降到最低,也能增加信心;如此下来,大脑也不太容易产生强力抗拒反应。

总的来说: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主观意愿,和对行为的好处、益处评估;而是通过身份赋能,简化行为到最小结构,建立新的行为并将其转化为习惯。

是一种既然可以做,就立马做的简单信念。

这种思维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可行,时间长了,就成为一种稳固的内在做事节奏;让潜意识帮你干活,才是最佳助手;不信,试试看?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同学 

本文来源王智远,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2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找到做事 人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