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近期下达的禁止向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中兴提供美国技术的命令,暴露了中国技术雄心的软肋。中美技术差距的核心,就是半导体产业。小至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大到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和无人驾驶汽车,无一不需要发达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支持。
早在贸易战爆发前,中国政府就对可能遭到的技术封锁和打击有所预料,也意识到了技术自主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尽快在半导体领域实现自给自足,2014年,政府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
相对于其他产业大张旗鼓的扶持措施,大基金十分低调,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但该公司正通过筹集资金支持半导体初创企业的研发,引领国内半导体行业追赶国际潮流的步伐。它的目标是,让中国芯片产业能够自给自足,满足庞大的制造业供应链需求。
根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估算,我国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智能手机,65%的个人电脑和67%的智能电视。但与此同时,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芯片。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的芯片进口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在去年更是达到26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自主芯片产业的迫切性正在不断提高。
以下是关于大基金的一些关键问题:
1、什么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业内称大基金,是工信部于2014年10月设立的,将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基金管理采用公司制形式,工信部财务司司长王占甫担任该基金的法人兼董事长。
该基金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共同发起。2015年2月13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向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业务投资100亿元。这是该基金成立以来进行的首个大规模投资。
2、大基金的规模有多大?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大基金在第一期融资中获得了1387亿人民币。其中,财政部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6.47%。另外根据深交所上市公司通富微电子的报告,国家开发银行在其中持股22.29%,中国烟草集团持股11.14%,同时,通富微电子也在当月成为基金股东之一。
3、基金背后有多大的支持?
2014年,政府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这相当于对加速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官方承诺。其中设立了半导体产业的短期目标——从2015年到2020年,实现半导体产业收入逐年增长——以及长期目标——在2030年前成为半导体供应链各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为了实现目标,该纲要提出了设立相关产业投资基金的构想,未来将用以推动半导体产能增长和国内芯片产业的重组。
2015年,政府又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其中,半导体和相关设备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一部分得到进一步支持。
4、基金最近有什么动作?
最近有消息称,在国内“加大对核心技术投资”的呼声中,大基金的动作将比以往更加活跃。据彭博3月报道,大基金二期计划筹集2000亿人民币用于投资国内芯片公司。报道称,新一轮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半导体供应链,横跨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封装的整条产业链。届时,华为、中兴、紫光都将从中受益。
有消息称,在大基金二期中,国家层面出资将不低于1200亿元。按照1∶3的撬动比,所撬动的社会资金规模在4500亿-6000亿元左右。加上大基金第一期1387亿元及所撬动的5145亿元社会资金,资金总额将过万亿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