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保险大热,BTAJ动作频频,纷纷加码互联网保险。最近,蚂蚁金服旗下网红保险产品"相互保"引发市场热议,然而,在上线41天、狂揽2000万用户后,最终告别保险定位,变身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
但这一产品也引起了保险业重视,得益于蚂蚁金服构建的体系,该产品上线一个月就揽下2000万人,这是传统险企无法企及的高度。引来无数企业摩拳擦掌。近三年,我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企业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从2012年至2017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34家增加到117家,年复合增长达22.9%,市场发展较快。
一、互联网保险新规呼之欲出,中小险企迎来利好
2018年10月,银保监会向原保监会机关各部门、各保监局发文征求关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下称《意见稿》)的意见。这意味着,2015年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即将被新规定接续。
新旧规比较,《意见稿》较老规定新增了35条规定,并对原30条规定有所修订。其中对经营条件、产品和区域、信息披露、经营规则、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了监管流程。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限区域在互联网上经营将是重大利好,此前《暂行办法》将财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等人身险的销售区域限制初步放开,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等险种不得在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
二、互联网保险兴起,带动保险中介再次发力
保险中介一直以来都是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从历史数据看,2011年2017年第三季度保险中介渠道占保险总销售均在79.8%以上。但是由于传统线下中介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代理人队伍质量参差不齐、银行渠道销量逐年下滑等因素影响,保险中介销售占比情况逐年下滑,2014年下滑至低点79.8%。
随着互联网保险逐渐加入保险中介渠道,保险中介渠道销售比重逐步攀升,2017年第三季度为87.6%。互联网保险在保险中介行业趋于重要。
三、国内互联网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专业互联网公司发展较快
2011-201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达到高点,为9.2%。2016年,保监会对中短期理财产品特别是万能险的监管收紧,加之商车费改,业务持续下滑,使得互联网财险业务总体下滑,使得互联网保险渗透率逐渐降低。国际上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一般互联网财产险渗透率都超过20%,人身险超过10%,而国内最高点时互联网保险平均渗透率不到10%。对比可知,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水平仍较低,国内互联网保险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8年上半年,随着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平稳上升。2018年上半年,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安心保险、易安保险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实现累计保费收入78.13亿元,同比增长达94.91%;占整体互联网财险业务的23.94%,同比提升7.07个百分点。其他64家保险机构包括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共实现累计保费收入248.27亿元,占整体互联网财险业务的76.06%。其中安心财险增速最快、众安在线体量最大。
四、互联网人身险占比具有绝对优势
从行业格局来看,人身险占据绝对优势,行业集中特征显著。人身险保费收入自2012年以来占比逐年上升,最高达78%。2016年,由于保监会政策原因,互联网人身险占比小幅回落,2017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1383和853亿元,占比仍分别处于74%和72%高位。财产险占比持续下滑,2017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94和326亿元,占比为26%和28%。
五、金融科技将受重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互联网行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创新,保险公司进一步利用互联网金融科技,实现自动报价,智能核保已经成为可能。运用大数据提高线上与线下渠道的客户服务、理赔工作的融合程度已经是保险科技的发展方向。因此,前瞻认为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将是未来互联网保险的重要方向。
根据保险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自2011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为8.3%。由此前瞻预测,到2023年,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5245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报告首先分析了国内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当前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互联网财险与人身险各细分领域市场状况做出具体地描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