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张黑洞照片曝光后,媒体纷纷配图撰稿,捕捉这一波热点。但随后有网友指出,在视觉中国网站上,黑洞照片已被其申请了版权,附上说明“此图是编辑图片,如果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400-818-XXXX或咨询客户代表。”
但实际上,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官方网站标注黑洞照片归属为EHT,根据相关协议要求,只要标清来源,即可自由使用。
黑洞图片版权的质疑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视觉中国及一系列图片网站被曝出的“黑料”也越来越多。一时间,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图片网站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视觉中国并不是第一次成为众矢之的,黑洞事件之前,已有媒体揭露视觉中国的“碰瓷维权”现象。
尤其对内容创业者而言,图片版权是躲不开的痛点。图片因给人鲜活的视觉冲击力,成为文章必不可缺的元素,因此需求量极大。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对图片的海量需求,反倒成为了“视觉中国们”牟取暴利的绝妙“商机”。
天价索赔、巨额年费、律师函,视觉中国的“谋富”之道
著名自媒体“三表龙门阵”近日针对视觉中国黑洞事件,道出“天下自媒体苦视觉中国久矣”,一石激起千层浪。
曾苦于视觉中国的内容创业者蜂拥而至,发泄不满,也揭示了视觉中国“碰瓷发家”之道。
按照视觉中国的“常规”操作,他们先采取“放养”模式,把大量图片散布到各种所谓免费的图库网,等着个人或者公司下载使用。
接下来,视觉中国会定期检索这些图片。经纬中国的张颖曾发微博谴责,视觉中国从约2017年开始,开发了一个“鹰眼”系统,便有组织地大规模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它们图片的企业,继而漫天开价要求巨额赔偿,一般价格在每张图500到几千不等。
随后,视觉中国就会安排法(销)务(售)人员与对方联系,态度恶劣,且拒绝以删图解决。要么接受天价赔偿,要么就要和视觉中国签订巨额的年框合作。但无论哪种方式,对于一些创业公司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其中的“代表作”要数视觉中国与煎蛋网的版权纠纷,视觉中国甚至还因此收到了深交所发函问询。
煎蛋网老大、自称是煎蛋网唯一员工的sein在该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被视觉中国索赔图片版权,很难受》的文章(现已删除),详述了因使用图片涉嫌侵权,煎蛋被 Getty Images 图库中国代理公司视觉中国找上门索赔的事件。简而言之就是,煎蛋你侵权了,我们合作吧,一张60,总价25万。什么?买不起?那就赔吧,赔的话一张要200,还是打过折的。在文章最后,sein无奈地写道:“煎蛋并没有钱。既然这样鱼死网破吧。要告就告,要死就死好了。”现在打开煎蛋网真把笔者吓了一跳,首页几乎没有一张图片!看着都心疼......
更倒霉的是那些在App Store有自家产品的公司,在此期间会频繁遭到视觉中国的恶意投诉,直至苹果商店将APP下架。
近日,北半球国际传媒CEO,前CCTV5、足球解说员王涛在社交媒体表示,公司曾被视觉中国恶意投诉,致APP下架,损失百万。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北半球王涛)
别以为视觉中国只盯着小公司,对大公司“一视同仁”真是它为数不多的“优点”。
早在2016年8月,今日头条旗下的21款App被苹果官方下架,当时业界猜测认为,今日头条是因内容侵权而遭受下架。于是后来就有了头条爸爸一怒之下买下了东方IC的故事。你投诉我,我就投资你的竞争对手!
除了自己披挂上阵,视觉中国还喜欢给人发律师函,以至于知乎上有人调侃,视觉中国的员工多半是律师吧。
PRphoto创始人储璨璨4月12日也在其公号上发表了讨伐视觉中国的文章。文中,储璨璨表示,PRphoto去年受汽车厂家委托, 去一场新车发布会进行拍摄,并把现场图片发给了在场的数家媒体使用,但不料,其中一家汽车媒体收到了来自视觉中国的律师函,声称这几张汽车照片的版权归视觉中国所有,该汽车媒体侵权了。
经过一番了解、调查,储璨璨发现,原来是山东一位摄影师把照片传上了视觉中国,而照片来源于同一家汽车厂家发的公关稿。但视觉中国获得上传图片后,就认为已经取得了版权,开始起诉刊用了新闻稿的媒体。
在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图片网站,漫天要价维权索赔的背后,有这样一组数据。
从2015年到2017年,法院审理图片侵权案呈大幅增长趋势,且赔偿金涨幅相当明显,2016年的赔款大概是每张1500元,但转眼间到2017年,赔款高涨至平均每张2500元。
与此同时,图片维权的诉讼案例近几年来也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前瞻网查询北大法宝网获知,截止2018年11月30日,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为案由的一审案件就有7021起,占2018年度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15%,2017年全年的数字为11465起,占2017年度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12%,2016年的数字为5875起,占8.6%。
其中,以视觉中国和全景视觉这两家国内目前最大的图片网站所占比重最大,2018年两家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共有673起,2017年140起,2016年89起。
事实上,日益增长的赔偿案例、剧增赔款与内容平台的盈利能力并不相符,甚至是远远超出内容创作者一年内流量变现的能力范围。有自媒体表示,“因为一张图片赔的钱,甚至比自媒体一年赚的钱多。”
本该合理的维护图片版权,却一夜间“变了味”,取而代之的是打着维权口号以赚取高额赔款的“流氓式”盈利手段。它成为众多媒体创业者在捉襟见肘之际的最大“噩梦”,粉丝蒸发、积攒已久的流量功亏一篑、高价赔偿带来的盈利“负增长”,更要背负APP下架的高风险以及面临律师函的从天而降……内容创业者的背后,隐藏着一片苟延残喘的“众生相”。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大力倡导,图片版权也因此受到相应的维护,但同时也暗中滋生了“视觉中国们”以维权换推销的产业链,这令尚未成熟的创业公司遭受锥心之痛,苦心经营的成果眼见付诸东海。
这次,因“黑洞事件”而身陷黑洞旋涡、股票跌停,饱受“墙倒众人推”苦果的“视觉中国们”是时候要醒一醒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