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端午佳节里,大家都吃粽子了吗?是甜粽还是咸粽呢?
其实,“粽子”一名是俗称,它本来的名字叫做粽籺[hé],是籺的一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这做法看起来虽然简单,不过由于皮与馅料这二者的简单组合,2的N次方下使得粽叶与粽馅的组合产生了无数的可能,这种热闹远远超过了只有一重变化的汤圆和豆腐脑。
不过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一方小小的粽叶,它与粽馅一样传达的是浓浓的乡情。作客他乡的游子只消看上一眼,闻上一闻粽叶,就能知晓这是不是一只合格的家乡粽!
对于粽叶,可能有些人认为就是一种叶子,这种叶子就叫做粽叶,这是不对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用来包粽子的叶子统称为粽叶,但粽叶并非只有一种。一般来说,包粽子时用的粽叶最多的是芦苇叶、箬叶。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则以芦苇叶为主。
箬叶
箬叶在南方棕叶界处于扛把子地位,在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区域非常常见。
箬叶为禾本科植物箬竹和阔叶箬竹的叶。箬竹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湖南零陵阳明山等地。阔叶箬竹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箬叶属百合科、蜘蛛抱蛋属,别名蜘蛛抱蛋,箬叶的地下部具有粗状根茎,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护植被。
箬叶叶柄直接从地下茎上长出,箬叶一柄一叶,箬叶带有挺直修长叶柄的片片绿叶拔地而起,故名一叶兰。因箬叶果实极似蜘蛛卵,又名蜘蛛抱蛋。箬叶终年常绿,叶形优美,生长健壮,是理想的室内绿化植物。
箬叶还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小便不利,喉痹,痈肿。此外,箬叶的实用性还很强,可以用作斗笠、船篷衬垫等,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
《望江南》中“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以及《沁园春》中“蓑衣解开,箬笠放下,醉唱升平月满篷”写的就是箬叶除粽叶之外的用途。
芦苇叶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它的适应性很广,因此无论南北,只要有河漫滩、沼泽等湿地,就会有芦苇的生长,而后形成大片的芦苇荡。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成为了水色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余亚飞诗称:“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说的也是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的样子。
芦苇在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其中以湖南的洞庭湖,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而芦苇叶就是芦苇的叶子,比箬叶要小一些。但与箬叶一样,芦苇叶也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
芦苇有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芦苇既是菜肴中佳晶,又能治 热血口渴、淋病。《本草纲目》记载它能“解诸肉毒”。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
现代药理证实,芦苇叶、花、茎、根都含有丰富的药理成分—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以及多量维生素等十多种,因而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
除了药用价值外,芦苇全身也都是宝。芦苇杆含有纤维素,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中国从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铺炕、盖房或搭建临时建筑。古代各国都有用芦苇的空茎制造的乐器——芦笛,芦苇茎内的薄膜做笛子的笛膜使用。芦苇穗可以作扫帚,花絮可以充填枕头……
其实,除了箬叶和芦苇叶这两种常见的粽叶外,粽巴叶、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和荷叶……都可以用作粽叶,取材根据当地习俗而不同。
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为一项传统习俗,这项拥有2500年的传统在当下依旧历久弥新。同时这项传统也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古代人包粽子用的粽叶跟我们现代所用的是一样的吗?
我们都知道,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普遍赞同的一种观点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抱石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用粽子纪念屈原的故事最早则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一书中:“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说的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百姓为了让鱼儿不食屈原尸身,将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
根据这个说法,当时人们投入江里以祭屈原的是筒粽:也就是包粽子用的是竹筒,而不是我们现在用的粽叶。
而关于“端午”的最早记载则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其中对粽有注释:“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隂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
这段话大概说的是:根据阴阳之说的解释,仲夏季节阴阳达到均匀调和的状态,而农历五月五日/夏至的时候,人们有用菰叶包裹黍米,再用灰汁将其煮至熟烂食用的习俗,这样做法的食品叫做“粽”或者“角黍”。
其中的“菰叶裹黍米”中的菰叶就是茭白叶。菰为禾本科、属多年生浅水草本,其形如蒲苇。
直到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因此在外形上也便初具现代粽子的影子。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速冻食品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速冻食品行业未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