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WHO拟组织血清测试,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公布,中国学者发现新矿物

分享到:
 黄琨 • 2020-04-07 21:00:28 来源:前瞻网 E9395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头条头条

世卫组织拟在多国进行血清抗体测试

为了解多少人感染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开展一项研究,测试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针对该病毒的抗体。据美国《科学》网站日前报道,WHO新冠肺炎协调专员玛丽亚·范·科霍夫说,名为“团结II”(Solidarity II)的研究将在未来几天内启动,超过6个国家参与。

国务院整顿新冠药物研究乱象:3日内完成立项备案,逾期叫停

根据“科学网”报道,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日前印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通知》。通知要求,已经开展(首例受试者已入组)但尚未完成的临床研究,医疗机构应当自本文发布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完成立项、登记并上传信息等工作。逾期未完成的医疗机构,不得继续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港大教授:从历史上看,有些疫情第二波更凶险

《中国科学报》专访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金冬雁,提出关于新冠肺炎第二部疫情的问题。金冬雁表示,从历史上看,有些疾病的全球大流行是存在第二波的,而且有些疫情的第二波更为凶险。

专家:根据研究无证据证明杨柳絮中存新冠肺炎病毒

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副主任王成硕指出,根据现有研究,没有证据证明杨柳絮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但杨柳飞絮期间会有部分过敏患者出现鼻部过敏症状。

首批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最早可能在本周公布

根据 STATnews 消息,全球首批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 COVID-19 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最早将于本周公布。这批备受瞩目的在中国开展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被分为两项,其中一项针对重症患者,另一项针对中轻症患者,预计最早可能会在本周公布结果的是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

全球首例!纽约动物园一老虎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动物园5日发表声明说,该园一只4岁的雌性马来亚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声明说,这只名为纳迪娅的老虎近期出现了干咳现象。跟它有同样症状的还包括它的同胞姐妹阿苏尔,以及2只东北虎和3只非洲狮。声明说,这些动物可能是被此前照料它们的一名饲养员传染的,目前在美国没有发现人类会从动物身上感染新冠病毒的证据。

迄今最大规模儿童COVID-19研究:婴儿面临更高风险

4月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证实,与成人相比,儿童患COVID-19的比例更低,并且不太容易发展成重症。该研究分析了2月12日至4月2日期间美国18岁以下儿童中2572例新冠病例,结果显示,出现COVID-19症状的病例中,儿童只占1.7%。不过,在确诊的95名婴儿中,62%住院治疗,进入ICU的比例较其他年龄段儿童组也处于较高水平。

何时能等到新冠疫苗?英国专家:至少18个月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新现传染病学家安妮莉斯·怀尔德-史密斯 (Annelies Wilder-Smith)教授表示:“与大多数疫苗学家一样,我认为新冠疫苗不会在短于18个月的时间内研制出来。”她认为即便在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下,18个月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俄撤回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变异速度较正常情况快30倍

据《南华早报》报道称,俄罗斯政府的一位高级科学家证实,该国已经撤销了早前一次对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该结果曾显示,新冠病毒序列包含大量异常突变。而大多数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发现,冠状病毒平均每个月只发生两次突变。如果俄罗斯的测序结果正确无误,那这意味着俄罗斯毒株的变异速度比正常情况快了30倍,出现了剧烈突变。

消灭寄生虫的伊维菌素对新冠病毒最快24小时见效

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一种可能杀死SARS-CoV-2病毒的新药物。这种药物效果很好,它能在两天内消除任何病毒痕迹,但这只是实验室测试的结果。这种药物被称为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发出来对抗寄生虫的。这种药物也适用于盘尾丝虫病或河盲症,患者会感到严重的瘙痒、皮肤下的肿块以及失明。每6到12个月服用一次,伊维菌素还可以杀死幼虫和成虫。

老鼠接种潜在新冠疫苗后2周内产生大量抗体

4月2日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显示,来自宾夕法尼亚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宣布研发出了一款针对SARS-CoV-2(新冠病毒)的潜在疫苗,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初步试验表明,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能够抵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COVID-19。该疫苗是在该团队早前针对SARS和MERS的疫苗基础上改良而来的,采用“微针阵列”注射。

《肥胖》:新冠疫情或导致全球肥胖大流行

3月30日,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副教授、博士Andrew Rundle团队首次发表了COVID-19大流行对儿童肥胖症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由于COVID-19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几乎所有学校被迫停课,这将使得许多学生的空闲时间翻倍,进而可能加剧肥胖症的全球流行。以往研究表明,假期增加的体重在新学年期间会保持不变,并会在下一个假期期间继续积累。

EIDD-2801和瑞德西韦或形成互补

美国研究显示,作为预防用药的时候,EIDD-2801可以防止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鼠出现严重的肺损伤。在感染后的12小时或24小时内给予药物治疗,EIDD-2801可降低小鼠肺损伤和体重减轻的程度。这个时间窗口在人类身上估计会变得更长,因为与小鼠相比,人类感染冠状病毒之后病发和死亡之间的时间通常会延长。

全世界感染人数可能已达数千万

《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各国平均只发现了约6%的冠状病毒感染,而全世界的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数千万。不充分和延迟的检测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正在经历比德国更高的伤亡人数(相对于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德国已检测出大约15.6%的感染,而意大利和西班牙仅为3.5%或1.7%,美国(1.6%)和英国(1.2%)的检出率甚至更低。

头条

《细胞》:科学家发现长非编码RNA物种差异加工及其功能演变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基因组来源相同的长非编码RNA在不同物种细胞内的“坐标”定位和功能都存在显著不同,首次揭示了长非编码RNA物种差异“加工”机制决定功能多样化,为深入理解长非编码RNA的进化及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论文4月6日深夜发表于《细胞》。

《植物细胞》:科学家揭示光信号调控植物生物钟分子机理

近日,《植物细胞》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成果。他们揭示了自然界光信号途径与植物内部的生物钟互作协同调控生物钟关键基因CCA1节律性表达的分子机理。以拟南芥为例,生物钟的核心结构即中央振荡器,由三个核心因子组成,其中CCA1和LHY为早晨基因,它们编码两个同源的MYB类转录因子。CCA1LHY可以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抑制中央振荡器的另一个核心基因TOC1的表达,形成生物钟最核心的反馈抑制环。

《物理评论快报》:钻石具有内禀超导电性

早前,吉林大学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科研团队研究结果显示,高压和高剪切共存的加载条件可有效抑制钻石原子间的脆性断裂模式,促使钻石在原子尺度呈现出“流畅”的结构延展性。同时,钻石的独特结构“蠕变行为”,伴随着其电子带隙的闭合,促使电子在晶格的导电通道中“流畅”地传导,使钻石呈现出电子传导性。近日,该团队通过进一步理论研究发现:随着应变的增大,钻石中费米面处的电子态密度显著增加,并伴随着晶格振动模式的软化行为。

《科学报告》:首个氟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诞生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德国德累斯顿Helmholtz-Zentrum dresdon - rossendorf (HZDR)的一组科学家现在已经开发出了第一个氟同位素18F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它可以观察经常在癌细胞细胞膜中发现的特殊转运蛋白。

《自然-通讯》: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山苍子基因组图谱组装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重要成果:The Litsea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laurel family。该项研究成功组装全球首个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山苍子基因组图谱,并基于此揭示樟科物种进化及其精油合成的分子机制。山苍子是我国南方家喻户晓的一种香树,其果实有香气,无毒,可治疗急性肺炎,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

头条

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中国古生物学会7日在南京发布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领衔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入选。这十大进展包括清江生物群、埃迪卡拉纪新化石、侏罗纪擅攀鸟龙类、具有现代人特征的30万年前人类头骨化石等。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加速推进

“十三五”期间优先建设的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工人全部复工,正加速推进。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实验大厅区域正在防微振基础处理阶段,其他区域开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5月份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中国学者发现新矿物竺可桢石

日前,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饶灿教授课题组发现的一种新矿物LiAl5O8,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全票通过,获得批准。该矿物被命名为“竺可桢石”,英文名为Chukochenite,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 2018-132a,国家博物馆藏号M13818。竺可桢石是自然界中发现的第1个锂铝氧化物,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对未来科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精度数字土壤”建成 我国耕地状况一目了然

中国农科院6日宣布,由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完成的覆盖全域的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历时21年建成。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含9大图层,具有多要素(多项土壤理化性状)、高精度(100米数据)、多时空维度(40年土壤空间数据)特征,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

日本科学家揭示天王星“不合群”的原因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的研究中,日本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天王星“不合群”的原因。研究通过模拟指出,在太阳系早期,一颗质量相当于地球1~3倍的冰质行星撞上了天王星,将天王星“掀翻”致其倾斜,同时天王星的卫星及环系统也诞生于该过程:由于两个低温行星撞击后产生的碎片大量蒸发,天王星的卫星质量非常小,这也与观测结果一致。

NIH 开始清退“违规”基金评审人 将于今年秋天确定具体行动计划

根据一份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监察长办公室(OIG)出具的报告,截至 2019 年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经将 100 多名科学家从其基金评审专家库中除名,其中 77 名科学家因为“违反保密规定”被放进了“不得采用”名单,还有 47 名科学家因为“没有向 NIH 报告和外国研究机构的关系”而被取消基金评审专家的资格。

冷战核试验揭示鲸鲨真实年龄

冷战期间的核试验为海洋生物带来了大量放射性物质碳14,而这些同位素能很好地指示骨骼生长状态。最新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杂志的论文,根据椎骨中的放射性水平推算出鲸鲨椎骨每年长一个。因此科学家根据这一知识,就能推算所有鲸鲨的年龄。

头条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就高性能熔喷聚丙烯专用料进行科技攻关

自2020年春节以来,作为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核心材料的“熔喷无纺布”一直处于吃紧状态,为了解决高性能“驻极母粒”原料短缺及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疫情爆发之初,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组织学院的相关专家就“高性能熔喷聚丙烯”专用料进行科技攻关。

头条

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沈照理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水文地球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沈照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4日19时04分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