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部首度曝光:全是机械臂,几乎不见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其上海超级工厂里拥有数百个机器人。首先车身零部件从冲压机下线,通过传送装置运输到车身焊接区域。然后由焊接机器人完成车身焊接相应工序。并且在整个车身焊接和涂装工作区域,几乎没有发现人工的身影,全部为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只有在最后的车身零部件的装配和试车阶段,才会需要员工进行装配和调试的辅助性工作。
腾讯申请智能下棋机器人专利
专利数据显示,近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公布了“一种机械手装置及智能下棋机器人”专利,申请日期为2019年12月12日,公布日期为2020年3月24日。
京东格力组合拳,三款国产“抗疫”机器人亮相
近日,京东物流宣布旗下X事业部与格力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双方优势,共同打造三款组合式机器人,可用在室内外人员聚集场所的消杀、巡检、发热预警等工作,官方更是称其为“抗疫神器”,可在助力企业安全复工方面发挥作用。从海报来看,这些产品包括室内消毒机器人、室外消毒机器人、巡检测温机器人等,配套室内通用移动平台。携手格力领先的工业制造能力和供应链管理优势,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这三款智能机器人本月将实现量产。
猎豹移动傅盛:“创业寒冬”的说法还言之过早
对投融领域而言,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投资就已经趋向理性,整个投融行业和前几年相比也降温了不少。但我们觉得,即便总体上市场没有那么多钱也是暂时的,当下的好项目还会有资本追逐。
深圳养老院引进tēmi机器人 AI助力智慧养老
4月9日上午,tēmi与深圳市创乐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八角楼托养中心,以下简称“养老院”)共同举行tēmi机器人捐赠仪式,宣布机器人将正式进入养老院开启无接触式“科技抗疫”工作,助力养老院实现智慧养老。在双方代表签订捐赠协议并合影留念后,tēmi的负责人就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和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同时在智慧养老的落地实施问题上,双方进行深入探讨,并表示出进一步合作的友好意愿。
误差1毫米 中西部首例骨关节机器人手术在重庆实施
12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日前中西部首例骨关节机器人手术在该院成功实施。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黄伟教授使用机器人为患者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整个手术效果与术前预定值仅相差1毫米。黄伟教授说,相比传统人工手术,通过骨科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高效、精准、安全的完成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假体位置的安放,将双下肢的长度差异精准地控制在1毫米内,减少了患者术后出现“长短腿”的情况。同时手术操作更微创,减少了患者在术中的并发症,假体使用寿命也有望进一步延长。
百度携手东软在30多家公共场所落地机器人战“疫”解决方案
百度与东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凭借百度自身领先的AI技术优势,和东软在医疗、卫生领域20余年的软硬件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积累,携手推出集测温防控、医护助理、无接触配送和消毒巡检为一体的机器人抗疫解决方案,驰援抗疫一线。目前产品已经在企业办公大楼、机场航站楼、政务大厅、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等三十多个公共场所投入使用,以科技的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前国乒教头研发机器人
60岁的前中国女乒主帅施之皓最近有了一个“跨界”新身份,由他担任院长的中国乒乓球学院正与高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全球第一台可量产的用机械臂持球拍发球的机器人,施之皓的梦想是造出能拿世界第一的乒乓球机器人。此次推出的机器人有两条机械臂,一条用来抛球,另一条用来击球,它的发球落点精准,线路随意,甚至可以高吊低搓,擦边擦网。它还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模型,一边打球,一边“钻研”对手的动作和击球方式,通过乒乓球轨迹预测以拟定智能回球策略。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提出新算法:可让机器人快速学习新任务
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提出了一种连续多视角任务学习算法。这种被称为深度连续多视角任务学习(DCMvTL)的新算法,可有效解决现存大部分多视角任务学习模型不能够满足让机器人快速学习新任务的问题,让机器人更快认知不同的世界。在基准测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深度连续多视角任务学习模型不仅能实现较高的认知准确率,同时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即让机器人更快地认知不同的世界。
东北大学博士团队研发健身教练机器人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博士生龚佳乐及其团队研发的一款健身机器人,可以帮人们实现在家健身,告别“肥宅”的愿望。健身者只要在手臂、腿上佩戴轻巧酷炫的传感器装备,交互式的电子屏幕上便出现一个虚拟机器人,动作实时同步,还能测评健身者运动时的身体姿态和运动数据。4月8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龚佳乐和他的研发团队。
浙大学者研制出诊疗肿瘤微机器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款微纳机器人,以微藻作为活体支架,“穿上”磁性涂层外衣,靶向输送至肿瘤组织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实现磁共振、荧光、光声三模态医学影像导航下的肿瘤诊断与治疗。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先进功能材料》杂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款微纳机器人,以微藻作为活体支架,“穿上”磁性涂层外衣,靶向输送至肿瘤组织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实现磁共振、荧光、光声三模态医学影像导航下的肿瘤诊断与治疗。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先进功能材料》杂志。
CVG是美国第一个部署Avidbots Neo地面擦洗机器人的机场
辛辛那提/北肯塔基国际机场(CVG)现在是美国第一个部署Avidbots的Neo地面擦洗机器人的机场。在2019年11月开始,位于加拿大东部安大略省基奇纳的Avidbots试点计划期间,CVG使用Neo每周平均清洁200,000平方英尺的地板。现在在机场已经正式部署,Avidbots的Neo目前一次清洁六个小时,这是一次充电可运行的最长时间。Neo有两个水箱,一个用来装清洁水,另一个用来装脏水。
科学家研发出3D打印的“柔性骨骼”机器人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学家开发了一项技术,灵感来自于昆虫的“外骨骼”。虽然这些“外骨骼”就像一副盔甲,但事实上,它们在某些地方是刚性的(用于结构支撑),而在另一些地方则是柔性的(用于弹性和机动性)。此外,还通过将聚合物层3D打印到薄而有弹性的聚碳酸酯板上的方式,开发出“ 柔性骨骼”,将刚性和柔性结合在一起。目前,打印和组装这样的机器人只需不到两个小时。
Ichthys和Hazama Ando开发自动裂缝检测机器人,检测时间减少约40%
为了提高这些作业的效率,从事检查/商业用途以及特殊环境对应型机器人等的开发、销售的Ichthys有限公司于4月6日宣布,与综合建筑公司Hazama Ando共同开发了“自动裂缝检验机器人”。本次开发的检查机器人旨在实现检查的自动化及减少记录文件制作工作。据该公司称,检查工作将更加高效,与传统的近距离目视检查相比,它将节省约40%的时间。在实机测试中,通过比较由检查机器人自动检测出的裂纹处和近距离肉眼观察实际测量到的裂纹处,可以确认宽度在0.1mm以上的裂纹符合率在90%以上。
Google开发人员推出了AI和机器人技术,研究食物识别制作便当
在Google的面向开发者的博客“Google Developers”上,Google开发人员在开放源上刊登了利用AI相关技术的软件库“TensorFolow”,机器人“Foodly”的应用场景。“Foodly”是在制作便当的工厂生产线上,与工作人员协作工作的机器人。使用AI技术识别便当的配菜,机器人拿起装在便当里。机器人大小约为成人,可以在便当工厂的传送带上与人相邻作业。
Sieplo的智能饲喂机器人使小牛更健康
Sieplo公司研发用于犊牛喂养的新型智能饲喂机器人,可消除动物饲料浪费,为改善动物健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使用抗生素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它为农民提供了提高产量的机会。该公司想扩大规模,Oost NL为Sieplo公司提供融资以实现其扩大规模的目标。自2012年以来,Sieplo一直在欧洲开发犊牛饲喂机器人。“通过这款饲喂机器人,我们可以解决畜牧业中的几个重要关注点。通过精确监测每只动物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足够的食物。”
中小企业可使用接待机器人“SERAPIS Standard Plus”欢迎来访者
System Science发表了开始提供治愈系服务接待代理机器人系统“SERAPIS Standard Plus”。SERAPIS Standard Plus是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接收系统。最多可以注册300个联系人,并且如果已经具有Wi-Fi环境,则无需进行任何麻烦的操作即可引入它。该功能的特点是该机器人可以进行语音对话,所以能以接近有人接待的感觉迎接来访者是其特征。
灵活的微型机器人,几乎可以承受任何变形
由在开姆尼茨理工大学(TU Chemnitz)和莱布尼茨IFW德累斯顿工作的奥利弗·施密特(Oliver Schmidt)博士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微轨道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完成从微外科手术到向人类运送货物的所有工作。该机器人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它基于将近十年前同一研究团队提出的想法。
研究学者从杜鹃花丛得到机器人材料的新灵感!
美国东北大学的Moneesh Upmanyu教授和儿子在散步时偶然观察到的杜鹃花丛,获得了机器人材料的新灵感。Upmanyu曾研究了多种材料的结构特性以及它们对刺激的反应方式,这些材料往往可用于微电子或机器人系统。Upmanyu说:“在机器人技术和微电子设备中,我们一直希望设计出仅基于某种刺激(例如温度,光线甚至触摸)的接触和断开的开关。” 而了解杜鹃花叶子为何卷曲的原因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可响应温度变化或其他刺激的智能折叠结构和电子设备。
加州大学伯克利开发出室内机器人导航的新框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框架,该框架可以增强办公室,房屋或博物馆等室内环境中人类的机器人导航能力。他们的模型在arXiv上预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并在称为HumANav的真实感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新框架被称为LB-WayPtNav-DH,它包含三个关键组件:感知,计划和控制模块。新框架最终可以应用于各种移动机器人,从而增强其在室内环境中的导航能力。到目前为止,事实证明,他们的方法表现出色,可以将模拟开发的策略转移到实际环境中。
越南成功研发出医用物流机器人 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越南军事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用2个星期的时间就成功研发出搬运机器人,用在感染风险高的隔离区。尤其是,此类机器人可以直接将患者与对应的医生联系起来。此类机器人在河内市北升龙医院试运行之后得到积极反馈。 越南军事技术学院所研究名为Vibot 1a版的机器人可以自动将外面的饭菜、药物、必需品等物品搬运到各个病房中;将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等从病房搬运到外面,此外还建立起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联系。
继Rethink后,德国HAHN Group收购集成商DAHL Automation
德国自动化公司HAHN Group,近期收购了德国机器人集成商DAHL Automation。收购条款未披露。 并且公司曾于2018年收购了Rethink Robotics的资产。HAHN表示,此次收购于3月27日生效,将扩大其在内部物流和自动移动机器人(AMR)中的地位。HAHN Group的子公司HAHN Robotics已经与领先的AMR制造商Mobile Industrial Robots(MiR)名傲合作。
2020年3月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盘点
虽然COVID-19是去年在武汉开始爆发,但是从上个月开始疫情已经影响至全球,延缓全球经济发展。政府与社会各界协作控制病毒的快速传播,机器人技术和相关技术的投资仍在继续,2020年3月报告的交易额超过27亿美元。《机器人报告》追踪了2020年3月的23项投资,相比,去年同时期2019年3月为43笔,价值13亿美元,2020年2月为18 笔,价值19亿美元。下表列出了以百万美元为单位的供资,其中的金额是公开宣布的。
图片来源:机器人在线
超20家企业入局,商用清洁机器人驶向千亿级蓝海市场
据了解,国内的商业清洁场景下则有1000到1500万的雇员,其中有25%到30%专门从事地面清洁——他们推着长条形拖把,往返于大理石等硬地上,只负责及时清除脚印和落灰,保证地面锃光瓦亮。按年均5万元的雇佣成本计算,仅商业地面清洁的部分,目前就存在千亿级的劳工雇佣成本。对如此简单机械的劳动进行机器替代,无疑是“唾手可得”。
除上表中统计的企业外,还有一些厂商也在进行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及探索,粗略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0家商用机器人厂商,这其中大部分是近几年成立的创企,他们中大部分专注人工智能及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在其基础上开发相关应用产品。
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化极端,并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1959年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启机器人时代。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直至1972年我国才开始研制国产工业机器人,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现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化极端,并成为了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在服务机器人研发方面,我国也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早在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智能机器人,1969年早稻田大学实验室研发出双脚走路的仿生机器人。我国服务机器人现仍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国机器人销售额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销售额近608亿元
据统计,2016-2018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额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20.99%。2018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额为539亿元,同比增长11.4%。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额为608亿元。
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比重达66%
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工业机器人比重达66%,远高于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比重为25%,特种机器人比重为9%。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 2019年市场规模近401亿元
2016-2018年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11.31%。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79亿元,同比增长5.86%,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近401亿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