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黑洞照片升级成黑洞“电影”,2020诺奖预测出炉,国际空间站险遭太空垃圾碰撞

分享到:
 Emma Chou • 2020-09-24 21:00:21 来源:前瞻网 E20396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1

南昌大学发表新论文:近视者感染新冠风险大大降低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魏益平等人在 JAMA 子刊 JAMA Ophthalmology 杂志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Daily Wear of Eyeglasses With Susceptibility to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fection 的文章。研究团队调查统计了随州市2020年1月27日至3月13日期间住院治疗的全部276名新冠患者,这些患者中每天戴眼镜的比例仅为5.8%,远低于当地人口近视比例的31.5%。这些数据表明,每天戴眼镜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更小,说明眼睛可能是新冠重要感染途径,因此应当更加注意预防措施,例如经常洗手和避免触摸眼睛。

男性COVID19患者死亡率更高

近日,以色列BIDMC医疗中心的一篇新评论文章显示,男性死于COVID-19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评论中,BIDMC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探讨了基于性别的生理差异,可能会影响COVID-19的风险和易感性,疾病的病程和临床结局以及对疫苗的反应。

COVID19患者真正无症状病例占比极少

虽然有些感染SARS-CoV-2的人从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对于这些病例在总感染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没有一致的结论。瑞士伯尔尼大学的Diana Buitrago-Garcia及其同事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SARS-CoV-2的真正无症状病例占比极少。

光有ACE2还不行,新冠病毒还需硫酸乙酰肝素才能进入人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种叫做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的碳水化合物不存在的情形下,SARS-CoV-2就无法抓住ACE2,而硫酸乙酰肝素也存在于肺细胞表面,作为病毒进入细胞的辅助受体(co-receptor)发挥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14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ARS-CoV-2 Infection Depends on Cellular Heparan Sulfate and ACE2”。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潜在新方法。

揭示T细胞在控制SARS-CoV-2和降低COVID-19严重程度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明显地支持免疫系统的有益作用更大。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igen-specific adaptive immunity to SARS-CoV-2 in acute COVID-19 and associations with age and disease severity”。这项研究证实了多层次的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对于控制感染急性期的SARS-CoV-2冠状病毒和降低COVID-19疾病的严重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证据都指出T细胞的作用比抗体大得多。

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联手揭示新冠病毒的分子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子断层扫描(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和子断层扫描图平均化(subtomogram averaging, STA)技术,报道了真实的SARS-CoV-2病毒的分子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14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

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RBD结构域的中和位点和免疫显性位点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Vir生物技术(Vir Biotechnology)子公司Humabs Biomed SA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647名SARS-CoV-2感染者的队列中,发现对SARS-CoV-2刺突蛋白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的抗体反应强度和中和抗体滴度均与临床评分相关。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pping neutralizing and immunodominant sites on the SARS-CoV-2 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 by structure-guided high-resolution serology”。

1

可助癌细胞逃脱免疫攻击的基因

发表于《自然》的一项新研究利用工程T细胞和CRISPR技术鉴定出了182个可以帮助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攻击的基因。此次研究发现能增加癌细胞抗性的基因,均已被证实在癌症免疫疗法失效的患者体内会发生突变。此外,尽管自噬相关基因能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攻击,但成对失去某些自噬基因反而会增强癌细胞对攻击的抵抗力。这意味着,如果患者肿瘤中已有一个自噬基因发生突变,那么在接受免疫疗法的同时,施用靶标为另一个自噬基因的药物之后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这项研究有助于开发更好的组合疗法。

能收集微风的纳米发电机

陆地上可用的大多数风都太柔和,无法推动商用风力涡轮机叶片。但是据发表在《细胞报告-物理科学》上的研究,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微型风力涡轮机”,它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收集微风作为微能源。这一装置实际上并非涡轮机,而是由两个塑料条制成的纳米发电机。有气流存在时,两个塑料条会鼓动而互相拍打,通过摩擦电效应带电,这些点最终被捕获、储存。风速在4~8 m/s之间时,两个塑料条会同步颤动,纳米发电机达到最佳性能。目前,该设备具有3.23%的高风能转换效率,可以为100个LED灯和温度传感器供电。下一步,研究者将试图强化该设备的功能并使其更小更轻便,以便与其他电子设备结合,持久提供可持续能源。

全新解析染色体细节信息的技术

DNA在折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DNA断裂,导致基因信息丢失甚至造成基因突变。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能通过对应的姐妹染色单体复制受损DNA上缺失的信息来修复损伤,但目前,由于科学家在绘制DNA折叠谱图时不能区分原有及复制的DNA分子,所以他们还不清楚具体的修复过程。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最新研究提供了新方法:通过DNA测序来区分,创建了第一个高分辨率的染色体复制时的接触点图,从而可研究姐妹染色单体的两个DNA分子是如何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来进行修复。这对于研究DNA修复和染色体成形有重要意义。

新型 3D 打印技术或可制造与人体相容的纳米级医学元件

近日,在一项发表在 ACS Nano 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制作凝胶以及其他柔性材料的精密 3D 打印技术。由于大部分凝胶与活细胞相容,新技术有望用于生产可植入人体的柔性微小医学元件。传统的 3D 打印技术利用紫外光或可见激光启动凝胶反应。为了提高制作凝胶的精度,这项研究在真空环境中利用能量更高、更集中的电子流及 X 射线进行打印。研究人员还在真空泵和反应液体之间放入一层超薄氮化硅薄膜,来防止制备液体在真空环境下蒸发。该方法制备出的凝胶可镶嵌微小到 100 nm 的结构。研究者希望完善这项技术,制出精度达 50 nm 的凝胶。

构建能对抗耐药菌的抗生素

本周一项发表在《自然》的研究描述了一种构建新型抗生素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在细菌感染小鼠模型中对耐药菌株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研究团队希望能够利用该方法对因为细菌耐药性被淘汰的抗生素进行重新设计,使其能够杀死耐药菌。临床使用的链阳性菌素 A 会在维吉尼亚霉素乙酰转移酶(Vat 酶)的作用下失活,因而对表达 Vat 酶的菌株无效。为加速抗生素的实验室从头合成进程,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模块化方法,先构建抗生素的基本支架,再添加可互换的、与 Vat 不亲和的细菌亲和分子,共得到 62 个链阳性菌素 A 类似物。实验发现其中一种化合物对链阳性菌素 A 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具有抗菌活性,而且在细菌感染的小鼠模型中依然有效。

黑洞照片升级成黑洞“电影”

去年,天文学家终于揭示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M87*)。而《天体物理学杂志》的新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早期几次收集的分辨率较低的黑洞数据重建了2009年~2017年的黑洞演变过程,构建出了黑洞电影画面。由于黑洞周围的复杂动力学,黑洞吸积盘的物质会高速旋转,并在多普勒效应之下在观察者的视野中产生亮度差异。尽管M87*本身没有变化,但这些物质运动造成的周围环境变化可以让黑洞环产生亮度改变。研究分析确认了早于2017年的黑洞数据同样能显示黑洞环有一侧亮,一侧暗,并通过组合几次数据,展示了黑洞的动态过程,研究者表示将在2021年再观测一次M87*并收集数据用于以后制作更清晰的图像。

南极冰融化将产生长期影响

未缓解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可怕长期后果,将对全世界沿海城市产生巨大威胁。据近日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科学家利用模式详细模拟了南极各类型冰(海冰、冰盖等)的确切位置及变暖水平,约100万小时的计算结果显示,南极具有使海平面上升的巨大可能:如果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增加2℃且维持足够长时间,仅凭南极冰盖的融化最终就可能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5米;增温达到4℃,海平面将上升6.5米;增温达到6℃,海平面最终将上升12米。增温之下冰盖的融化程度越高,其越不稳定,将产生更长远的影响。

南极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超过 6 米,危及全球港口城市

9 月 23 日《自然》(Nature)封面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带来的南极融化将对全球港口城市造成严重影响,且该影响可能是无法逆转的。研究共同作者、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s Research,PIK)研究员 Anders Levermann 表示:“放弃‘巴黎协定’意味着我们将放弃汉堡、东京和纽约。”上海也将受到影响。

动物频繁接触人类,易丧失反捕食者能力

野生动物在遇到捕食者时,会表现出警惕、逃跑等行为,但受到人类保护时会降低反捕食能力。在一项发表于PLoS子刊 的最新研究中,科学家研究了102种被驯服、圈养及城市化的动物丧失反捕食者能力的速率。结果表明,这些动物在与人类的频繁接触后,都会迅速丧失反捕食者的行为特征,其中驯养改变动物反捕食反应的速度是城市化的3倍,而圈养导致动物的改变最慢。此外,食草动物和独居动物改变行为的速度会更快。研究表示,若这些动物被放回野外,它们的生存将面临很大的问题。

1

英国医学院校面临财务危机,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9 月 23 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文指出,今年秋季,英国医学院校将面临严重财务危机。为应对预算限制,医学院校要求员工考虑自愿减薪、提前退休、被动离职或改签医学学术合同,这可能进一步造成医学院校的人才流失,进而导致教育质量降低。此前英国财政研究所(IFS)预测,疫情对英国大学造成的损失预计达到 110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 950 亿元),占该行业年收入 25% 以上,大约有 13 所高校需要政府救助才能生存。

三部委发文深化博士生分流机制改革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对高校博士生分流制度改革做出了明确规定。在该意见中,针对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明确表示要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同时,意见要求培养单位要加强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完善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今日揭牌

9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揭牌仪式暨科学与哲学前沿问题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举行。揭牌仪式由李树深院士主持。李树深首先介绍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建设情况。在中国科学院建立哲学研究所,从哲学的高度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提升中国的科技原创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中国哲学界的新使命。

1

2020诺奖预测出炉!“引文桂冠”奖今日公布,华人学者戴宏杰入选

9 月 23 日,拥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论文及期刊索引平台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奖”得主,预测在今年或未来可能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共有 24 位科学家入选,其中包含知名华人学者戴宏杰。

国际空间站险遭太空垃圾碰撞

据俄罗斯卫星网9月23日报道,美国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通报称,国际空间站当日在轨道上空遭遇不明太空垃圾,后凭借与空间站对接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发动机助力成功规避,没有发生碰撞。这块太空垃圾以每秒14.6公里高速飞掠,距离国际空间站仅1.39公里。随后,NASA相关人员发文披露,为了躲避太空垃圾,国际空间站仅在2020年就进行了三次这种紧急避险动作。

NASA 公布 280 亿美元登月计划:2024 年让首位女性宇航员登上月球

当地时间 9 月 22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项预算 280 亿美元的登月计划,预计在 2024 年将美国首位女性宇航员和另一位男性宇航员送上月球,这将标志着自 1972 年以来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这项飞行任务是 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计划,NASA 将于 2020 年秋天对设备进行一系列重要测试,随后还将进行两次绕月飞行测试,第一次是在 2021 年进行无人飞行,第二次是在 2023 年进行一次载人飞行。到 2024 年,宇航员将飞行 24 万英里到达月球轨道,并使用新的商业载人着陆系统,通过“猎户座”飞船飞行到月球南极,然后再一次返回。

欧洲公布五大重点研究领域

欧盟公布了五份研究提案,涉及五大重点研究领域:癌症、适应气候变化、碳中和城市、健康的水域以及土壤健康。每份提案都提出了该领域的长期目标以及更详细的短期目标,欧盟委员会将对这些报告开展评估,然后做出最终决定。

嫦娥四号完成第22月昼工作 最新科学成果揭示月球内部物质结构

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9月24日7时30分、23日23时18分结束第22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630个地球日,累积行驶547.17米。

5家单位联合发布《科普伦理倡议书》

9月24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发布《科普伦理倡议书》,500余名科普工作者现场见证了倡议书的发布。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7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