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一行人驾驶飞船前往外星球寻找创造人类的智慧生物。比起人类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更是一个谜。
有一种说法认为,宇宙是由更高级的生命创造出来的,既然如此,那么这些造物主有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或者暗号呢?
近日,德国索纳伯格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希普克已经开始寻找这一信息,将宇宙背景辐射中的温度变化转换成二进制比特流。
一切还要从15年前说起。
2005年,俄勒冈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许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安东尼·齐提出,如果有造物主,他们可以在宇宙的背景辐射中用二进制编码一条信息,并在光第一次在宇宙中自由传播时留下印记,这种光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
宇宙背景辐射是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也称为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是探索早期宇宙非常有用的遗迹,可以追溯到大爆炸后大约38万年。在此之前,宇宙完全黑暗,热而稠密,原子无法形成;质子和电子以电离等离子体的形式四处乱飞。
随着宇宙的冷却和膨胀,这些质子和电子可以结合形成中性氢原子。自此,光线终于可以自由穿越空间。
而这束光随着宇宙的膨胀继续传播,充斥整个宇宙。由于早期的宇宙并不均匀,原子结合时期的密度变化在今天表现为微波背景的微小波动。
斯蒂芬·许和安东尼·齐认为,这种无处不在的微波背景相当于宇宙中的广告牌,任何技术文明都可以在其中留下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对所有文明来说都是一样的。
这一设想必须满足两个假设,一是某个高级生命创造了宇宙。第二,造物主有意让人类意识到是其创造的宇宙。
但是,希普克发现上面两个人的想法存在问题。首先是微波背景还在持续降温。开始还有3000 开氏度(约2726℃)左右,而在134亿年后的今天,仅有约2.7开氏度(-270℃)。随着宇宙的不断老化,最终宇宙微波探测器将变得无法探测。
此外,还有物理学家认为,对于身处宇宙中不同位置的文明来说,探测到的微波背景也不一定相同,因为一开始宇宙的密度就有差别。
希普克还认为,由于银河系存在前景发射,人类无法探测到整个微波背景。
据此,希普克认为这种信息的大小有限,可能只有1000位数字。
普朗克卫星和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观察并记录了微波背景的温度波动。正是从这些数据集,希普克提取了比特流,并比较两个数据集的结果,以找到匹配的内容。
最终,希普克得到了前500位数字:
以上数字中,黑色的值表示在普朗克卫星和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两者数据中是相同的,其准确率为90%的。红色的值则是普朗克卫星测得的。
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希普克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或许微波背景中根本没有什么重要信息。当然,希普克也表示,或许部分信息被正确地翻译了出来,但是目前人类根本无法理解。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原文来源:
https://arxiv.org/abs/2011.14435
https://www.sciencealert.com/is-there-a-message-from-the-universe-s-creator-in-the-cosmic-microwave-background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