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环境刺激、意外……全球来看,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不孕不育率的提升,许多原本想要生育的夫妻更是因此备受困扰。
但最新的一项研究或将成为他们的新希望。科学家们表示,识别出引起卵母细胞生长的转录因子,将有助于生殖生物学研究,并可能帮助女性解决生育问题。
日前,一项研究迎来重磅突破:由八种蛋白质组成的核心组,可以在实验室中将小鼠多能干细胞转,化为看起来很像未成熟卵细胞的细胞——称为卵母细胞(oocytes)。
研究人员于当地时间12月16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道称,卵形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将染色体总数减半,但它们可以通过精子受精,然后分裂,直到达到胚胎发育的8个细胞阶段。
“这表明你可以直接从干细胞转化为卵母细胞。我认为这是令人兴奋的,”伦敦帝国学院的发展表观遗传学家Petra Hajkova表示——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指出,这项工作将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卵母细胞发育的基本生物学。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日本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的Hamazaki Nobuhiko说,在未来,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克隆濒危动物,或帮助患有线粒体疾病的妇女生育健康的孩子。
Hamazaki说,卵母细胞是人体中一种罕见的细胞类型,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这正是促使他和他的同事们探索它们如何发育的原因。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和记录了基因表达的变化,是如何对从早期生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到卵母细胞的转变产生关键影响的。Hamazaki和他的同事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一项基因表达分析,确定了27个在基因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候选转录因子(ESCs)。
为了测试每个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小组使用了多能性胚胎干细胞(ESCs),逐个敲除或灭活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
Hamazaki说:“制造被敲除的ESC,比制造被敲除的小鼠相对容易,尽管制造27个被敲除的ESC仍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实验发现了8个对卵母细胞发育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NOBOX、FIGLA、TBPL2、SOHLH1、STAT3、DYNLL1、SUB1和LHX8。研究小组随后培养了另一组胚胎干细胞,并过度表达产生这些转录因子的基因,使这些细胞进入类似卵细胞的状态。
“人们认为卵母细胞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但我们可以从非生殖细胞生成卵母细胞,”他解释说。“一开始,我很惊讶,我不敢相信我的结果,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了实验,当我得到相同的结果时,我终于被说服了。”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卵形细胞没有继续分裂成带有半组染色体的子细胞,这将使它们能够繁殖。但研究人员写道,当研究小组将野生型小鼠精子引入培养液时,卵母细胞在失去活力之前确实分裂成8个细胞,可能是因为这些细胞有太多的染色体。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细胞生物学家理查德·舒尔茨(Richard Schultz)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说,识别一组核心转录因子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这些转录因子可以使胚胎干细胞进入一种看起来像卵母细胞的状态。
但是卵形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它们没能发挥功能。也就是说,超过这一阶段的进一步发育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只有95%成功了。我们还没有得到百分之百的结果”来理解生殖系卵子细胞进一步成熟演化为卵母细胞,以及之后一半染色体变为活卵子背后的必要因素。
尽管没有找到减数分裂的途径,这项工作“使我们能够产生大量的卵母细胞”。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可以加速卵母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卵母细胞仍然是最神秘的细胞类型之一。”Hamazaki称。
卵母细胞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它们有能力产生出创造一个个体所需的200多种高度分化的细胞,而这种能力的关键是充满细胞内液体状细胞质中的复杂物质混合物。
卵母细胞和它们的细胞质是如此不同寻常,以至于用体细胞的细胞核取代卵母细胞含DNA的细胞核,就有可能“造出”一个新的生命。
他解释称,这项工作可以改善动物克隆,因为该团队的技术产生了大量的卵母细胞。所诱导的卵母细胞的血浆未显示任何异常,因此它也可用于患有线粒体疾病的妇女的生殖技术。
儿童从母亲那里遗传疾病,但是使用去核干细胞来源的卵母细胞之后,它可能有健康的线粒体,作为受感染母亲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载体。他指出,这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变通办法。“这是一种长远的设想,但它显示了这些卵母细胞是如何发挥有用价值的。”
目前来看,全球科学家们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了诸多进展:除了此次的人造卵母细胞外,在人造精子、哺乳动物的孤雌生殖/孤雄生殖等方面,也已经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eight-proteins-turn-mouse-stem-cells-into-egglike-cells-68290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16113257.ht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27-9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