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T人群指的是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收缩压为1300mmHg以上的50岁成年人。这一定义来源于NEJM杂志发表的收缩压干预试验(SPRINT)临床研究。该研究发现收缩压(SBP)目标<120mmHg与SBP目标<140mmHg相比,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显著降低。在中国,很大一部分成年人被归类为高血压人群,但其中很少有人达到推荐的120mmHg血压目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连同国内外多所高校及机构开展了针对我国SPRINT研究人群规模的分析,并开展药物干预严格控制SPRINT人群血压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
研究使用来自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2011-2012年)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基线数据,对符合SPRINT标准的45岁及以上中国成年人的患病率和数量进行估算,对符合SPRINT标准的成年人在2种治疗策略(强化治疗:SBP目标<120 mm Hg和标准治疗:SBP目标<140 mm Hg)下的成本、临床结果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进行预测。总的来说,22.2%符合SPRINT标准(相当于1.16亿人)。其中,66.4%未接受高血压治疗(相当于7720万人);22.9%SBP在130~139mmHg之间,但未服用降压药(相当于2660万人)。
(符合每个连续的SPRINT资格标准的中国成年人(年龄≥45岁)的数量,图片摘自论文)
研究估计,与标准治疗相比,5年内,强化治疗将减少0.84万例心衰发生率,减少203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并使我国全人口增加384万生命年。此外,在一生中,从标准治疗转为强化治疗,平均QALYs从9.51增加到9.87,每增加一个QALY的成本为10997美元。模拟结果表明,强化治疗可能具有成本效益。
综上所述,中国有1.162亿成年人符合SPRINT强化治疗策略的条件。如果采用强化治疗,有可能预防203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并在5年内增加384万个生命年。虽然采用SPRINT治疗策略会增加需要加强SBP治疗的中国成年人的数量,但这种方法有可能预防CVD事件,产生生命年数的增加,并且在共同的阈值下具有成本效益。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3515
立足学术前沿,远瞻产业发展。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心血管系统药物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了中国心血管药物市场的总体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心血管药物市场的发展轨迹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