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SN11爆炸原因系甲烷泄露,1/3新冠治愈者出现大脑问题,俄罗斯开发谷物种植太空温室

分享到:
 Evelyn Zhang • 2021-04-07 21:00:47 来源:前瞻网 E12098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1

一项新研究显示:超三分之一新冠治愈者出现脑部问题

《柳叶刀·精神病学》4月6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冠治愈者脑部出现问题。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有高达34%的新冠患者在治愈后六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神经或心理疾病。其中,17%的患者诊断为焦虑,还有14%的患者身患情绪障碍。另外,每50名新冠患者中就有一人患有缺血性中风,这是一种会影响大脑的疾病。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二甲双胍在新冠肺炎的新作用

据一项新的研究,使用二甲双胍能够降低新冠肺炎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研究当中通过排除了年龄、性别、种族、肥胖、高血压或慢性肾脏疾病和心力衰竭等这些干扰因素之后,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有益的影响仍然存在。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受试者中,这种风险大大降低,这增加了二甲双胍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提供保护措施的可能性。

抗真菌药和抗抑郁药或可降低新冠感染,与瑞德西韦显示出协同效应

研究人员们测试了潜在抗真菌的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和抗抑郁药物氟西汀(fluoxetine)分别与瑞德西韦(Remdesivir)组合,分别制成2种新冠抑制剂。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且病毒复制受到严重损害。抑制率为90%,病毒滴度有效降低,并显示出协同效应。

研究显示:南非和巴西新冠病毒变种,或具备感染老鼠的潜力

根据一项令人不安的新研究,潜在宿主的名单已经扩大到包括老鼠。专家们说,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起,它表明新的突变赋予了病毒在更广泛的动物物种中复制的能力。在南非和巴西发现的B.1.351和P1变异可以在啮齿动物身上复制。这项研究于本月早些时候发布在bioRxiv上。

风险评估:如果冠状病毒感染扩散到北美蝙蝠 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领导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在冬季研究期间将肆虐全球的冠状病毒传给北美蝙蝠的风险暂时很低。科学家发现,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总体风险为千分之一,如果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或者科学家在开始研究前对COVID-19进行阴性检测,风险会降到更低,为3333分之一或更低。

巴西科研人员探寻基因与人体对新冠病毒强抵抗力间的关系

近日,巴西圣保罗大学遗传学家玛雅娜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探寻基因与人体对新冠病毒强抵抗力之间的关系。该团队的研究对象包括了13名感染新冠肺炎的百岁老人,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该群体被认为是高危人群,但并未出现新冠肺炎常见症状。相反,很多年轻人虽然不属于高危人群,甚至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也接受了很好的治疗,却仍出现了大量年轻人死亡的案例。

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疫苗或缩短新冠肺炎核酸转阴时间

从广西医科大学获悉,该校李超乾教授团队开展“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疫苗治疗COVID-19的临床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能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且未出现重症化、复阳及明显不良反应。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刊物《气溶胶医学和肺药物输送杂志》上。

新冠疫苗上午接种更有效!中山一院研究:抗体水平增高一倍

4月7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50名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也带头接种。该院在已经接种完两针新冠疫苗的医务人员中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苗上午接种比下午接种抗体水平增高一倍。

2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 进入第29月昼工作期

据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消息,嫦娥四号两器分别于4月6日21时43分和3时54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29月昼工作期。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了825个地球日。目前,巡视器正位于嫦娥四号着陆点西北方向,距离着陆点直线距离约455米,巡视器行驶路径里程约682.8米。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将于国家核技术日展出重要成就

据报道,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表示,伊朗将于10日展出133项核技术成就,同时揭幕7项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治疗癌症的放射性药物。萨利希表示,伊朗的核工业发展不会受到伊核协议的影响。

马斯克:SpaceX“星舟”SN11爆炸原因系甲烷泄露

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日前称,该公司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舟”的原型机SN11,在3月底的试飞中发生爆炸的原因是甲烷泄露。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少许的甲烷泄露导致2号发动机发生爆炸,并烧毁了机上部分电子设备。我们尽一切可能方法进行故障排除。”

NASA:“灵巧号”直升机最早于4月11日在火星上首飞

NASA发布消息称,“灵巧号”直升机将不会早于4月11日,在火星上进行首次试飞,这也是其在另一个星球首次进行动力控制飞行。报道称,该直升机在首飞期间将上升到约3米的高度,如果取得成功,后续的飞行将在大约5米的高度进行。据悉,如果“灵巧号”直升机如期试飞,美国东部时间4月12日凌晨3点30分左右。

NASA将首次使用“霍尔推进器”进行深空探索,访问一颗金属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位于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最近接获了来自Maxar卫星公司的航天器。该航天器将首次探索一颗金属小行星。这一项雄心勃勃的任务,以它将探索的小行星命名为普赛克(Psyche),将于明年夏天通过猎鹰重型火箭发射。一旦进入太空,飞船将使用一种创新的推进方式,称为霍尔推进器(Hall thrusters),到达小行星。

美国在夏威夷熔岩管道模拟火星环境:寻找极端生物体

美国科学家们正夏威夷熔岩管中模拟外星环境,为殖民做准备。科学家们所进入的熔岩管道为夏威夷莫纳罗亚火山熔岩道,它是由国际月球基地联盟(IMBA)运营的,是夏威夷太空探索模拟和仿真(HI-SEAS)基地的一部分。该基地为“宇航员”科学家组织模拟任务,模拟生活在火星和月球上的体验。

俄罗斯正开发谷物种植太空温室,计划在空间站烤出太空面包

据俄罗斯卫星网5日报道,位于地面的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飞行负责人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表示,俄方正在开发一个能够种植大量谷物的机器人化太空温室,以期未来能在国际空间站烤出太空面包。

新技术提高页岩气采收率 推动开采过程碳中和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一项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页岩气的技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地下封存,有助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碳中和。该技术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变成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超临界态,注入页岩层压裂页岩,构建页岩气流动通道,置换出页岩气。同时,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封存的二氧化碳相抵消,从而实现开采过程的碳中和。

“烫发”新技术让头发秒变爬行机器人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刘遵峰教授团队利用加捻和冷烫技术,研发出一种自行固定的智能头发人工肌肉,可通过感知湿度实现自动伸缩,用它制成的毛虫机器人可以做出爬行、扭转等动作。

厦门大学发布空气能发动机科研成果

厦门大学近日在百年校庆之际发布一系列智能摩擦与新动能代表性科研成果。其中,传孚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高效、清洁、可持续动力为引擎的空气能发动机,已实现在乘用车上安装试用。据介绍,空气能发动机是依托于其团队关键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以压缩空气作为介质,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实现功率输出。

中国学者提出约2.5亿年前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根据我们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产生的含镍气溶胶是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课题组成员李梦涵博士6日介绍了其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大量含镍气溶胶是导致距今约2.5亿年生命大灭绝的重要因素。

横断山区发现分布海拔最高的壁虎新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团队描述了壁虎属Gekko新种——金江壁虎Gekko jinjiangensis。该新种隶属于壁虎属的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种组,研究团队从形态学、系统发育学、栖息环境等方面对该新种进行了描述。该物种发现于金沙江中段四川及云南交界地带的干热河谷,是目前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壁虎属物种(2476m)。

研究人员开发胰岛素药物口服新技术

位于阿联酋的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NYUAD)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胰岛素口服输送系统,取代传统的皮下注射,不会因频繁注射而产生副作用,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体验。该系统通过层状纳米片制备耐胃酸的纳米级亚胺连接共价有机骨架(nCOF),并在纳米片层之间装载胰岛素,可以像生理分泌的胰岛素一样进入全身循环。

英国推出五分钟乳腺癌治疗术,两种抗肿瘤救命药“强强联合”

英国推出了一种新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可以将患者每次的治疗时间从两个半小时减少到五分钟。这种名为“Phesgo”的疗法由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HS)在全英格兰推广,将提供给正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它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这类癌症占所有乳腺癌的15%。

科学家实现室温环境下对自旋缺陷的相干控制,打造可精确测量电磁场的传感器

最近,由Vladimir Dyakonov教授领导的团队成功地迈出了重要的下一步:对自旋缺陷的相干控制,甚至在室温下。研究人员们希望,具有可控自旋缺陷的材料一旦被用于传感器,将允许对局部电磁场进行更精确的测量。这样的材料将有望应用于医学成像、导航、信息技术等领域。

科学家创造出稳定的硼磷纳米片:仅有两个原子厚,却比钢更坚固

科学家创造了一种稳定的含有硼和氢原子的纳米片,在纳米电子学和量子信息技术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小组在银基上培养硼磷,然后将其与氢接触形成硼磷。当研究人员们将硼苯与氢混合时,产品突然变得更加稳定,并且在新兴的纳米电子和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使用时具有吸引力。

2

《美国科学院院刊》:中国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不足美国的40%

据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学界公认的数据集,全面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850-2014)。评估结果表明,1850至2014年间,美国、欧盟15国及中国分别贡献全球气候强迫(RF)的21.9%、13.7%和8.6%,中国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不足美国的40%。此外,俄罗斯(8.2%)、印度(6.2%)、日本(3.9%)、巴西(3.5%)等国的贡献或不容忽视。

《自然·通讯》:比特币挖矿产生的惊人碳排放

近日,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评估了未来中国比特币区块量运行的耗电量和碳排放规模。研究发现,在没有任何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境内的比特币区块链年能源消耗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为296.59太瓦时,并带来1.305亿吨的碳排放。他们将这一碳排放量与国内182个城市和42个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其排名位于前十。

《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糖尿病会增加冠心病的死亡风险

据一项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冠心病和糖尿病这两种城镇居民常见病之间或存在关联。研究人员对来自五大洲45个国家的32694位冠心病病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并持续五年。统计数据表明,其中29%的冠心病病人患有糖尿病,相较于仅患冠心病的病人,这些病人遭遇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28%,死亡风险增加38%。

研究:植物中存在感应温度的基因,提高耐热程度有利于抵御全球变暖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中,科学家研究了一株由于突变对温度完全不敏感的拟南芥属(Arabidopsis)植物。他们发现了一个与温度感应相关的RCB基因,并揭示这一基因和此前发现的HEMERA基因能协调植物细胞细胞核和叶绿体中的基因表达,促进植物对温度和光线作出反应,从而稳定植物热敏功能。而敲除其中任何一个基因,植物都不再对温度敏感。

《科学》:大脑纹状体中过量的多巴胺,会让小鼠出现幻觉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设计了一种电脑游戏,作为一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幻觉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在老鼠身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大脑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增加,会引发类似幻觉的听觉体验。这一发现,揭示了多巴胺依赖的神经回路在精神病症状中的潜在因果作用,并可能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提供新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比RNA更早!研究:生命可能起源于类DNA分子

日本名古屋大学科学家们的新研究表明,一类名为异种核酸(XNA)的类DNA分子能够在没有酶的情况下被合成,可能比RNA更早出现。他们展示了类似DNA的分子如何聚集在一起,从而成为生命起源的前兆。他们证明,L-aTNA片段可以在互补的L-aTNA、RNA和DNA模板上相互连接,而不需要酶。这表明遗传密码可以在XNA、DNA和RNA之间互相传递。

哈勃在合并星系中发现了双类星体,由相互“纠缠”的双黑洞系统形成

NASA哈勃望远镜瞥向太空,并最新展示了两个处于混沌合并过程中的星系核心的两个类星体发出的明亮光线。图像显示,两个星系之间的“引力拉锯”拉伸了它们,形成了长长的潮汐尾,并点燃了恒星诞生的火焰风暴。这一最新发现显示:星系间的“争斗”,可能会喂养每个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将它们点燃成为类星体。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4月1日的《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

新发现:最早的细菌就已经能完成光合作用,有助于寻找外星生命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团队追溯了光合作用所需关键蛋白质的进化过程,可能追溯到地球上细菌生命的起源。研究人员发现,最早的细菌拥有完成光合作用关键一步的工具,这可能会颠覆我们对地球上生命进化的看法。这一发现,也挑战了人们对其他星球上生命如何进化的预期。研究结果发表在BBA - Bioenergetics杂志上。

在空气中发现藻类毒素,可致使人类瘫痪或死亡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蓝藻产生的一种特别危险的毒素不仅出现在水体中,在某些情况下还漂浮在空气中。这种毒素被称为鱼腥藻毒素 (aanattox -a或ATX)或“非常快的死亡因子”(Very Fast Death Factor )。如果你不幸接触到它,它会导致人类和其他动物丧失协调能力、瘫痪或死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Lake and Reservoir Management上。

研究发现:一起吃饭的人越多,越不容易发胖

最近,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食品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关于饮食习惯和健康的新研究表明,与你爱的人共进晚餐可以降低肥胖的风险,并能改善你的整体健康状况。他们发现,家庭聚餐惯例,比如分享食物、围坐在桌前进行愉快的交谈,有很大的益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上。

研究:女性在孕期遭受巨大压力,生女孩的几率增加一倍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女性在受孕期间经历了更大的压力,那么她们生女孩的几率会增加一倍。研究人员发现,生女孩的女性在受孕前、受孕中以及受孕后几周的头发皮质醇浓度都高于生男孩的女性。此外,压力也可能引发“产后抑郁,辅助分娩的可能性更大,哺乳开始的时间更长,或者婴儿出生6个月后神经发育较差。”

2

钟南山院士受聘厦门大学杰出访问教授

厦门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教授受聘厦门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并于6日应邀在建南大会堂作南强学术讲座。

深圳大学新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多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

深圳大学消息显示,根据科睿唯安2021年3月25日最新的ESI数据,深圳大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中,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李清泉教授、张学记教授等29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美国NIH将从5月起要求资助申请人上报所有外国合作情况

近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通告,首次要求科学家在申请经费或更新现有资料时提供所有与外国机构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副本(及英译版本)。NIH 还要求科学家通过电子签名证明他们在申请中提交的有关外国资助的信息是准确的。该要求将于 5 月 25 日生效,这一时间点位于今年 NIH 两个主要资助项目的截止日期之前。

IEEE设立匿名举报专门通道,加强学者职业道德审查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董事会近日通过了一系列对IEEE章程和政策的修改,以加强协会内部的道德和会员行为规范,新规将于4月1日生效。新设内容包括:设立接收(可匿名提交的)不良行为举报的唯一入口,并扩展现有程序,使其可以通过电话或通过具有额外功能的网络门户接受这些举报;延长报告时间框架,将举报违反职业道德的时限从事件发生之日起两年增加到五年等。

奖项

西南交大学者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2项金奖

在日前举行的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陈维荣团队获得2项金奖和2项银奖。其中,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大功率高性能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2个项目获得金奖;燃料电池调车机车、轨道交通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2个项目获得银奖。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3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