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最显着的能力之一。它使我们能够表达复杂的含义,并代代相传地传播知识。人类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种能力最终是如何发展的?日前,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科隆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答案。
该文章发表在《认知科学趋势》杂志上。根据这项新研究,人类语言的发展与智人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有关:宽容和人类合作。
研究表明,由于我们物种的进化和自我驯化的过程而导致的反应性攻击力的降低可能会导致言语复杂性的增加。这表明外界环境的威胁程度在学习说话时至关重要。为了显示这种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分析了家养的孟加拉雀科与其近亲之间的基因组、神经生物学和歌唱类型差异。
(家养的孟加拉雀科,图源巴塞罗那大学)
尽管说话和鸟叫唱歌是独立发展的,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通信系统在大脑的连通性上具有相似的模式,并且都受到压力的负面影响。“鸟类在发育过程中经常处于压力之下,成年后会唱出更刻板的歌声,而有慢性压力问题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重复性抽搐,包括图雷特综合症的发声。”
已被驯养的孟加拉雀科(Lonchura striata domestica)的歌声比其野外祖先唱的歌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研究表明,其他驯化物种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孟加拉雀科对压力的反应较弱,并且比野生雀科的侵略性小。实际上,根据作者的说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野生动物相比,多种驯化物种的‘曲库’有所改变。”
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的这些差异是“人类语言进化之谜的核心部分”。据研究人员介绍,现代人类和多个驯化物种的基因组都出现了集中在相同基因上的变化。这些基因变异会对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的活性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驱动大脑对压力经历的反应。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证明了谷氨酸的活性如何促进多巴胺在纹状体内的释放,纹状体是一种基于奖励和运动活动对学习很重要的进化中的古老大脑结构。多巴胺在背侧纹状体中的释放促进限制性和重复性的运动活动,例如发声,而腹侧纹状体的多巴胺能活动则支持其他更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行为。根据研究,在最近的人类进化过程中,大量关于谷氨酸激活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减少背侧纹状体中的多巴胺释放,但并未影响腹侧纹状体区域的多巴胺释放。
横纹体内压力荷尔蒙平衡的这些变化是现代人血统中语言发展的重要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谷氨酸系统及其与多巴胺的相互作用参与了人类获得多种多样且灵活的说话能力的过程。这些发现为比较人类话语能力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资料: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4/uob-wdt041921.php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