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所大学34名教授死于新冠 怀疑特殊的变异病毒在校内传播
在34名教师和退休同事因新冠症状死亡后,印度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副校长于周日写信给ICMR,敦促其研究是否有一种特定的新冠病毒变异在校园内传播。他说,有一种可能是“一种特定的变异可能正在AMU校园周围和周边地区传播,导致了这些死亡”,他强调了控制病毒传播的研究的必要性。
法国新冠变种毒株鼻咽拭子无法检出:致死率达44%
根据最新发表在medRxiv.org预印本上的一项研究称,在法国引发致命疫情的新冠变种毒株B.1.616无法通过标准的鼻咽拭子检测出,只能通过获取肺部样本才能检出。研究人员称,携带B.1.616变体的患者中,只有15%的人在标准鼻咽拭子检测呈阳性,而其他变种通过鼻咽拭子的检出率则高达97%。此外,近半数携带B.1.616变种的患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死亡,远高于其他住院患者16%的死亡率。
加速变异!巴西已检出110种变异毒株
据巴西权威医疗研究机构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的基因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当地时间5月11日,经病毒基因组谱系分析,该国已检测出110种在巴西境内传播的变异新冠病毒毒株。在4月初至今的35天里,巴西医疗检测机构却又再度检出18种变异新冠病毒毒株——这表明,新冠病毒在加速变异。
嗅觉差的人患肺炎风险高50% 三分之二的人没察觉
在一项史无前例的研究中,Honglei Chen和团队发现了嗅觉差和肺炎住院风险较高之间的可能联系。他们分析了2494名老年人13年来的健康数据,年龄在71-82岁之间,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和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大都市地区。在13年的随访中,与嗅觉良好的参与者相比,嗅觉较差的参与者因肺炎住院的可能性要高出50%。这一研究最近发表在《柳叶刀·健康长寿》杂志上。
意大利女子一次性被接种6剂新冠疫苗 但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据报道,意大利一名23岁的女子因人为失误一次性接种了6剂辉瑞COVID-19疫苗,但她并未因此出现任何严重的副作用。事故发生在5月9日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诺亚医院。注射疫苗的护士误以为注射小瓶内的疫苗已经经过了必要的稀释步骤——在接种疫苗前,原始瓶中的6剂疫苗被分别放入新的小瓶中进行稀释。但事实上,并没有。
首个新冠疫苗对胎盘影响研究:怀孕期间打疫苗没害处
美国西北医学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对妊娠期间接种COVID-19疫苗患者的胎盘进行了研究,未发现损伤证据,这为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COVID-19疫苗在妊娠期是安全的增加了证据。这项研究将发表在5月11日的《妇产科》杂志上。据悉这是第一次研究COVID-19疫苗对胎盘的影响。
新型纳米疫苗有效阻断多种冠状病毒及其变异病毒
由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的成员开发的一种潜在新疫苗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保护猴子和小鼠免受多种冠状病毒感染,包括SARS-CoV-2以及最初的SARS-CoV-1和相关的蝙蝠冠状病毒,这些病毒可能会导致下一次大流行。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0日星期一的《自然》杂志上。
什么才是血液中真正的新冠病毒“杀手”?
日本科学团队首次详细调查了人体抗体和新冠病毒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发现针对S蛋白RBD的IgG与病毒中和活性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最高。换句话说,检测RBD特异性IgG水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反应,并可能成为改善COVID-19血液检测的基础。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裂变反应激增:4年内辐射水平增加40%
监测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的科学家们发现,在核电站内一个无法进入的室内,裂变反应激增。他们现在正在调查这种激增是否会稳定下来,或者需要危险而困难的干预来防止失控的核反应。自2016年初以来,该房间内的中子辐射水平增加了约40%。
生存率100%!艾滋病病毒基因疗法攻克“泡泡婴儿”病
基因和细胞治疗研究最近达到了一个基本的里程碑,为孤儿病提供新药物的目标。医生们周二报告称,一种基因疗法利用了艾滋病病毒,让48名出生时缺乏免疫系统的婴儿和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儿,获得了有效的免疫系统。患者在接受一次基因疗法治疗后2-3年的生存率为100%,超过95%的患者无需使用其它疗法来控制他们的病情。
美国毅力号可能将“生命”带上了火星:或被误认为外星生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首次将人类送上火星,但一位科学家表示,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可能已经将某种形式的生命送上了这颗红色星球。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遗传学家克里斯托弗·梅森表示,尽管NASA采取了极端措施来清理航天器和着陆器上的微生物,但其中一些微生物很有可能在抵御住恶劣的太空环境后幸存下来。
神秘!NASA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拍下“花生”图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火星发回的最新照片上,一幕形似“花生”的图景抓人眼球。HiRise的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麦克尤恩解释说,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会极大地影响其环境的转变。火星表面凹坑和斜坡的变化,是多年不断升华过程的结果。
比马斯克还疯狂!科学家实现远程操纵老鼠意识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向老鼠的大脑中嵌入一种新型无线大脑植入物,远程成功操作了它们的意识和活动。这个微小的无线设备有半毫米厚,位于皮肤下面,但在头骨的外表面。通过将一个装有LED的细小而灵活的丝状探针向下伸入大脑,研究人员能够通过附近电脑的无线近场通信实时操作灯光。当老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彼此靠近时,研究团队无线同步激活了大脑区域中与高级执行功能相关的一组神经元,使它们增加了社会互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我国科学家领衔完成铅元素原子量修订
历时十年,通过7位专家的严格评审以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审核,5月6日,IUPAC正式将铅元素标准原子量从原来的207.2±0.1修订为[206.14, 207.94]。这也意味着人类对铅元素原子量的认识往前迈出了质的一步,即由“人类对其原子量了解不够多”的铅(黄色格子)变为“人类明确了解其原子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铅(粉红色格子)。这项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朱祥坤博士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其相关成果发表于《纯粹应用化学》。
日政企界拟携手推进量子技术研究 2022年底成立一个企业实体
日本政府将携手该国企业推进量子技术研究。据悉,其计划与丰田、东芝、等约50家企业联手,推动具有重大安全意义的量子技术的发展。一个研究团体最快将于本月建成。该集团计划在2022年底为这一倡议创建一个企业实体,同时还提议设立一个该领域的投资基金。而且,该研究团体还将设立多个专门小组委员会,通过融合各个领域的基础研究来推动研发工作。
剑桥图书馆藏书中发现封存400年的蝴蝶
在剑桥大学图书馆的一本书中,人们发现了一只被夹在书页中的蝴蝶,它可能有400年的历史了。这个保存完好的标本被认为是一个小龟甲蝴蝶,是在一本1634年出版的英国最早的昆虫书籍《昆虫剧场》中发现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专家们表示,这只蝴蝶的历史可能和这本书的历史一样悠久。
2020国内高校境外留学率公布:这3所高校霸榜前3
有机构根据国内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及《2019-2020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整理统计了95所国内大学的2020届学生境外留学率排名。留学率排名靠前的大都是中外合作、外语类高校。境外留学率最高的3所高校,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上海纽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北大“林班”再度开启招生 由林毅夫教授任首席教授
近日,北大“林班”再度开启招生,面向该校对新结构经济学感兴趣的2020级全校本科生,招生报名将截止至5月13日。北大“林班”又称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由林毅夫教授任首席教授,由9名来自不同院系和年级的同学组成。本次,2021年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将采取二次遴选的方式。
6个高校专业被撤销学位授权 5个专业需限期整改
在今年的评估当中,一共涉及350个高校专业学位授权。其中334个高校专业获“继续授权”意见,可以继续行使学位授权(继续颁发学位)。5个高校专业获“限期整改”意见,6个高校专业获“撤销授权”意见,1个高校专业主动放弃授权。
“茶叶大学”挂牌成立咖啡学院 提升咖啡国际话语权
近日,普洱学院举办了咖啡学院揭牌仪式,全力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建设。普洱学院陆平指出,将加强普洱学院和普洱卫校的统筹,主动对接国家、省主管部门,争取各方支持,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普洱学院咖啡学院,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咖啡国际话语权。
每周剧烈运动3次加这种药物实现科学减肥
在一项随机、平行对照、安慰剂对照试验中,Torekov及其同事分析了215名肥胖但无糖尿病的成年人的数据,这些人连续8周每天摄入800大卡的低热量饮食。与单独治疗相比,中度至剧烈运动加每日接受利拉鲁肽药物的联合疗法能更好地减轻体重并改善体重维持。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喝酒只会让没钱的人越来越穷
瑞典和美国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喝酒越多,穷人越穷! 调查结果显示,与实验开始前相比,受影响县最年轻年龄组的总信贷余额平均增加了11.3%。人们不仅在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上的花费更多,还会产生乘数效应,即在酒上花的每1美元都会导致4.5美元的额外支出。研究人员称,仅仅延长酒水商店的营业时间就对瑞典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产生了真正的影响。“对一些人来说,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财务状况。”
忍不住想吃肯德基麦当劳 可能是你压力太大了
发表在《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减少压力有助于降低人们吃快餐垃圾食品的频率。实验过程主要对这些母亲的压力进行干预。分析表明,仅仅是干预并不能直接影响饮食的改变。当研究人员评估压力作为中介的潜在作用时,干预的间接效果与包括快餐在内的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有关。研究发现,压力量表每减少1分,女性食用高脂肪食物的频率就会减少近7%。
小鼠模型接种疫苗或助发现潜在治疗哮喘策略
《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免疫学研究论文称,对人化小鼠模型接种针对信号分子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的疫苗,能在至少11周内保护其不患过敏诱发的哮喘。这项研究发现指向了一种潜在的治疗哮喘的长期、高性价比策略。不过,该论文也提醒,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评估这一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量子力学为更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铺平了道路
一项新研究发现,量子力学可以用来制造更稳定、更容易制造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这种方法背后的关键是量子效应——光和材料结合成混合的光物质状态。当光和物质强烈耦合时,能量会分散到整个系统。研究表明,当材料是强耦合时,能量向界面传播更快。这意味着太阳能电池中的材料不需要物理混合,因为它们是在量子水平上混合的。系统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太空中不断出现神秘的圆环 仅少数设备能看到
自2019年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路径探测器(ASKAP)投入使用并绘制宇宙地图后,天文学家一直被太空中一种几乎呈完美圆形的巨型射电物体困扰。有小组成员偶然在空间中发现了4个明亮的射电圈。但当他们用其他波段的望远镜观察时,却发现那个位置什么都没有,这让该团队意识到不对劲。他们将这种东西称为“奇怪射电圈”(ORC)。4月27日《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收录的研究又披露了一个新的ORC。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超晶格自陷态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研究员与唐智勇研究员课题组合作,通过构建“有机”-“无机”纳米级自组装CdSe纳米片超晶格,将超晶格结构中特有的纵声学声子折叠模式与纳米片中的激子态强耦合相互作用,成功实现覆盖450 nm 至 600 nm的自陷态宽谱发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
首次!高精度亚洲猪参考基因组图谱绘成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相关生物企业等,成功绘制了梅山猪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成果发表于《分子生态资源》杂志上。这是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亚洲猪基因组图谱,共注释到22074个编码基因。
2021年“哥德尔奖”出炉 2名华人学者斩获理论计算机最高荣誉
近日,理论计算机最高荣誉——“哥德尔奖”公布。今年,一共有3篇论文共同获得了哥德尔奖:其中,获奖论文的2位作者,均是华人学者。Jin-Yi Cai主要从事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Xi Chen研究兴趣则包括算法博弈论/经济学、复杂性理论。师从张钹院士,是姚期智教授领导的计算机理论研究所的成员之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