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35亿年前,一系列城市大小的小行星轰炸了早期的地球,其撞击频率达到每1500万年一次。
来自西南研究所的专家们报告称,这意味着这些外来袭击可能比先前估计的要严重十倍。而且研究小组解释说,这些撞击物要比人们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大得多,那颗小行星只有7英里宽。
虽然这些由远古撞击形成的陨石坑早已被风化或摧毁,但它们的痕迹,仍然是被称为小球体(spherules)的玻璃粒子的形式。
这些小球体是由于撞击而形成的:它们将熔化的粒子和蒸汽喷射到大气中,在大气中冷却并落回地球。它们的分布也可以揭示撞击体大小的信息——碰撞体越大,球粒最终沉积的距离就越远。
“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个新的撞击通量模型,并将其与对古代球粒层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进行了比较。”论文作者、科罗拉多西南研究所的物理学家西蒙·马奇(Simone Marchi)说:“我们发现,目前的地球早期撞击模型严重低估了球粒层记录的已知撞击次数。”
马奇博士解释说,这意味着在35亿到25亿年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地球可能平均每1500万年就会遭受一次希克苏鲁伯行星大小的撞击。”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曾被大型小行星撞击过,这将对地球近地表的化学成分和维持生命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团队正在研究的一个方面就是——试图了解这些影响是否可能影响了大气中氧气的演化。他们发现,在强烈的撞击期间,氧含量会出现剧烈的波动。“鉴于氧气对地球发展乃至生命发展的重要性,它与碰撞的可能联系很有趣,值得进一步研究。”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地质学家罗莎莉·托斯提芬(Rosalie tostein)没有参与目前的研究,她说:“一些化学标记表明,在大约25亿年前氧气永久上升之前,早期的大气中曾有过少量氧气。”
“但关于这些‘气味’的意义,或者说它们是否真的发生过,仍有相当多的争论。”“我们倾向于关注地球内部和生命的进化,因为它们控制着地球的氧气平衡。”
近日,该研究的完整发现在2021年Goldschmidt会议上公布并进行了展示。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来源: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9769909/Geology-Early-Earth-bombarded-series-CITY-sized-asteroids-15-million-years.html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