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向全世界的承诺,这是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国中做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这不仅是中国面向国际社会的承诺,更是对国内人民、企业、政府提出的最强有力的倡导。
二十一世纪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键议题。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2021年年尾,即将迎来崭新的2022年,距离我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仅剩8年,碳排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在这项日程紧迫、意义非凡的项目中,无论从经济发展程度、碳排放量、国民低碳减排意识、关键技术的革新来看,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已完成碳达峰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政企之间应如何相互协作发挥最大效益,共同实现碳达峰,迈向碳中和?“双碳”的实现途径需要突破哪些关键技术及壁垒?
2021前瞻碳中和低碳科技产业发展峰会(以下简称“峰会”),是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为中国低碳产业搭建的一个思辨与创新平台,聚焦低碳科技发展,将邀请各大院士、技术专家、相关政府单位及企业等领军人物出席,共同探讨双碳愿景下科技创新、能源结构转化、经济业态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促进中国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中国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开高质量思维赋能。
洞见趋势 「碳」望未来
本届峰会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主办,华联城市中心承办,以及在各大单位的支持下将于12月18日在深举行。
本次峰会,前瞻将邀请碳中和领域的国际院士、低碳技术专家,希冀以国际融合对话的形式,通过不同角度的思想碰撞,洞见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风口,共论碳中和愿景下低碳科技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以下为本次峰会专家简介:
·刘科,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肖旭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姜涛,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工信部电子五所环境与绿色发展中心科创部部长
·祝金程,维谛技术大中华区总裁,深圳市“孔雀计划”引入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张绪穆,国际知名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家,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讲席教授
·徐文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前瞻产业研究院院长
刘科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院士曾表示:“大家都说碳中和容易,比如每天用空调、开车等等都与碳有关系,每一个人、每一小步都是可以为碳中和做出贡献的,但完成碳中和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所提出的碳中和的五个现实途径分别是:
第一,通过现有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低碳能源系统;
第二,利用煤炭领域的碳中和技术——微矿分离技术;
第三,实现光伏与农业的综合发展,将光伏与农业、畜牧业、水资源利用及沙漠治理并举,实现光伏和沙漠治理结合,及光伏和农业联合减碳;
第四,峰谷电与热储能综合利用;
第五,利用可再生能源制甲醇,然后做分布式的发电。
张绪穆教授作为国际知名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家,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全球仅有不到五个以中国人命名的“人名反应”——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的发现者。他长期致力于发展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催化反应,并利用自己原创的手性配体工具箱为技术平台,以重大药物合成为产业化突破口,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环保,低成本,高质量的药物绿色合成新工艺。张绪穆教授曾表示发展南海富CO2天然气制燃料乙醇的新途径有多种,其中生成的绿色能源更是会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达成。
除了绿色乙醇,光伏发电毋庸置疑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其产出的过程不使用燃料、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和其它废气在内的任何物质,可谓环保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是相对优质的绿色能源之一。
肖旭东教授作为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表面科学及太阳能电池研究,曾指出“地大物博”已经不再适合描述当今中国现状。据统计,中国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中国原油日产量为300万桶,而中国每天需要约1300万桶原油,供过于求,与中国消费量不成正比,且巨大的消耗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断频发的自然灾害,能源危机已经波及到我们的生活。肖教授指出解决之路在于发展新能源,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会引领一场电力革命,光伏发电引领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强劲引擎。
除此之外,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也是我国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姜涛博士现任工信部电子五所环境与绿色发展中心科创部部长,曾指出,绿色制造不仅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环境保护,还要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利用。绿色制造只是一方面,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都进行“绿色维护”,避免资源浪费,要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降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到政策体系的出台,到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的出现,“双碳”行动启动的同时,也为多产业多领域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
作为维谛技术大中华区总裁的祝金程,致力于带领企业以“高效节碳、快速建设”方向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他曾表示“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实施‘双碳’战略的关键之年。对于数据中心行业而言,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也更需要致力于履行碳减排责任,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世界可再生能源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大概需要110万亿美元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就中国而言,中国人民银行预测直接投资大约需要130万亿元。
那么在如此宏大的双碳目标下,资本市场对于双碳的投资战略应如何选择呢?
前瞻产业研究院院长徐文强曾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介入。在我国能源需求、能源结构、碳排放因子较大、缺乏资金募集等方面,将迎来巨大的挑战,但这也将带来不少产业投资机遇。徐院长揭示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紧急任务下,从技术层面的三大产业创新机遇:
1、能源供给端技术创新机遇,“零碳”技术是实现能源供给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其中,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是“零碳”技术的发展重点。
2、能源消费端技术创新机遇,要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但能源供应这部分要从化石能源转为非化石能源,消费端也必须通过低碳技术脱碳,实现调整和转型。
3、“负碳”技术创新机遇,现阶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简称(CCUS)的各环节进展速度正在加快。同时这也是中国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关键技术抓手,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次峰会现场还将展开以“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与周期”为主题的深度圆桌对话。“双碳”愿景下是否会阻碍芯片产业的发展?个人碳积分计算会在各个城市普及吗?仅剩8年时间要实现碳达峰,在这期间,各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光伏发电会不会成为21世纪初最大的骗局?如果光伏发电这么好,为什么普及率这么低?氢能源最后会完全取代传统能源吗?……在现场提问环节,我们将针对部分前瞻经济学人APP用户留言和提问,展开话题讨论,碰撞新观点新想法。
您可以打开前瞻经济学人APP,首页进入“围观”页面,在“发现”页面引用话题——关于碳中和,你还有哪些方面想要了解的?进行提问及留言。
本次峰会亮点纷呈,峰会将聚焦碳中和领域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群体、真切感受技术所能实现的商业价值;特别邀请“一带一路”沿线科创企业代表,创造更多交流与分享,链接广阔的有效资源;购买VIP票用户还将获赠价值2980元的《100大行业全集图谱》一套,并附赠现场商业曝光机会和前瞻专家企业诊断等专属服务;峰会现场还有多家权威媒体同期参与,同步展开全域传播解读。
同时,无法到场的用户朋友们,您可以在峰会当天(即12月18日下午14:00-18:00),点击此处超链接进入直播,线上观看。
或打开直播链接:
https://ecoapp.qianzhan.com/activity/211117-4d001402.html?u_uid=6468764,线上观看。
更多峰会详情,您可关注@前瞻经济学人官方微信公众号、前瞻经济学人APP或加入前瞻社群,添加前瞻懂行帝(微信号:qianzhanseo)沟通咨询!(添加请备注:峰会)
2021前瞻碳中和低碳科技产业发展峰会开幕在即,期待您的参与,与国际技术专家同台论道解读行业未来趋势,一同探讨碳中和愿景下低碳科技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