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4年暴涨1000%,医药行业最隐秘赛道曝光

分享到:
 Emma Chou • 2022-06-13 08:49:21 来源:前瞻网 E24636G4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最强炫富方式是,兜里有“芯”,而让一家制药公司倍感安心的是,实验室有“猴”。

猴子,这种机警灵敏、野性难驯的动物,既是神话故事中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是社会新闻中欺负游客的“主角”,如今身份更加不一般,重要程度直逼芯片,事关未来医药行业走向。

进击的实验猴,涨疯了

我们来看几笔交易:

2020年1月,药明康德全资子公司苏州康路生物收购广东春盛猴场,一举拿下2万余只猴子,成为国内食蟹猴饲养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揭开药企抢猴大战序幕。

2021年4月,康龙化成以1.1亿元获得新日本科学旗下肇庆创药50.01%控股权,肇庆创药主营业务涵盖猕猴和食蟹猴;

同年10月,康龙化成又以2.06亿元收购康瑞泰(湛江)生物100%股权,拿下14万平方米的猕猴、食蟹猴繁育基地。2次收购让康龙化成拥有近1万只实验猴。

今年4月,昭衍新药以18.05亿元天价收购2家猴场震惊业内,粗略计算约有2万只猴子,1只猴子扛了9万元的市值,比起康龙化成,猴价涨了近3倍。行业人士指出,目前部分食蟹猴的市价已经达到单只16万元。

从政府近年来的采购中,也可以看出猴价不断上涨,今年2月初,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30只食蟹猴,成交金额366万元,单价12.2万元;而2021年招标时,食蟹猴单价为6.55万元,几乎只有一半;时间再往前,2018年单价仅1.4万元。

1

短短4年间,实验猴价格暴涨近10倍,药企疯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黑天鹅”打乱平衡

首当其冲的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激化了一片平静的实验猴市场。

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在随后几年间不断变异,肆虐全球,面对新冠病毒这只最大的"黑天鹅",各国抢跑疫苗、中和抗体、药物研发。

有分析显示,从新冠大流行开始到2020年10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地科学家发表了87,000多篇新冠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任何新药、疫苗用到人身上之前,动物实验必不可少,尤其是面对新冠这种前所未有的病毒,需要更加谨慎。

而猴子由于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93%,成为最佳实验体,实验猴也成了新冠期间验证疫苗效果、药物疗效最重要的一环。

例如,辉瑞、莫德纳的新冠疫苗从研发到人体临床前阶段都用到了猴子,国内的科兴疫苗也不例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发表在《科学》上的一份研究《SARS-CoV-2病毒灭活疫苗的快速开发》,其中验证科兴新冠疫苗真实性、有效性就用到了恒河猴模型。

但在相关研究陡增之下,是对实验猴的庞大消耗,致使供应短缺。从2020年1月26日到6月29日,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紧急从各会员单位协调出3551只实验猴,专供新冠相关基础研究。

这时候,有人会说,黔灵山多的是嚣张的猴子,难道不够用吗?

合格的实验猴,太难养

不是什么猴子都能成为实验猴!

严格来说,实验猴是“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也就是说,一只合格的实验猴,要有严格的档案和“家族”传承体系,它的精贵程度,比起当下宠物界的稀有血统,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品种来看,实验猴一般为猕猴,具体包括食蟹猴、恒河猴、狨猴。在国内,养殖较多的是食蟹猴和恒河猴。

虽然由于生理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让猴子从一众实验动物中脱颖而出,但也正因为这一特性,使得实验猴繁衍周期长,限制了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产能。

一般来说,一只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5年,受孕、怀孕需要半年,小猴子要养到2岁才能卖,一个完整迭代周期至少6年。

而且,猴子繁育时间窗口短,6、7岁为最佳繁育期,7岁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10岁后严重下降,15岁后再无繁育能力。更别提,猴子也会不孕不育。

此外,实验猴的养殖还有着严苛的资质要求,猴场需从科技管理部门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每一次实验猴交易,还需要额外办理《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审批》。

目前,我国猴场数量不过百,根据实验动物许可证查询管理系统发现,全国具备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在营猴场共57家,主要分布在云南(22%)、广西(17%)、广东(14%)和四川(12%)等地。

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然,一个成熟的产业必然不会受限于自然规律,严苛的资质只会规范行业发展,而实验猴如今的短缺、涨价,正是对过去畸形发展的一次回应。

实验猴长期以来出口海外,2008年以前,国内每年数万只实验猴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大量猴场见利扩张产能,行业野蛮发展。

然而,一场金融海啸致使实验猴出口滞销,大量实验猴囤在猴场,2013年存栏量达到顶峰近30万只,价格跌至谷底,不到8000元一只,为促进国内实验用猴养殖产业调整,国家彼时出手暂停了猴种引进。

无人问津之下,大量猴场抛售种猴,资本也不再重视,导致选种育种技术停滞,国内猴场普遍存在种群老化、生育率低等问题。

根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实验用食蟹猴存栏量211171只(销量为34714只);实验用猕猴总存栏量28806只(销量为2640只)。2020年又做了一次普查,涉及7个省份,数据尚未公布。

按照媒体测算,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除幼猴、种猴外,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如果再去除已被海外预订、包销的,年龄太小或“更年期”猴,国内存量仅有约3万只,确实是捉襟见肘。

大分子生物药时代来了

如果我们以宏观视角去审视,就会发现,猴价上涨的背后,是一次医药制造技术迭代,从小分子化学药迈入生物大分子药物时代。

目前,几乎所有最尖端、最先进的重大疾病治疗方法如艾滋病、肿瘤等均与生物大分子药物有关,生物大分子药物被称为21世纪药物研发中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生物大分子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867亿美元,2014-2018年复合增速为7.73%,高于小分子化学药4.37%的增速,占全球药物市场的份额由2014年的18.65%提升至2018年的20.64%。

而对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小鼠等实验动物的结果跟人体匹配度并不高。2019年一项针对39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实验动物中产生交叉反应的实验显示,大鼠完全没有交叉反应,兔子、狗、小鼠的数据都在20%以下,绒猴的交叉反应为67%,食蟹猴的交叉反应可达82%。

因此,进入生物大分子药物新时代,猴子不可替代性更强,其资源价值更高。

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我国医学不断进步,自2015年医药改革,新药审批提速,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2018年迎来“本土新药元年”。数据显示,中国药审中心完成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评价数量,已经从2014年的494项增长到2019年的983项。另一份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大分子候选药物申报突破三位数。

几乎与此同时,从2017年开始,实验猴用量每年成万只地增长,到2019年,国内实验猴用量近3万只,其中新药临床前试验消耗约2.5万只猴子,基础研究用量约5000只。

按上文所述当前的存栏量,实验猴根本用不了多久,这又会反过来增加药企研发新药成本,不利于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

例如,美迪西2021年年报显示,由于实验猴价格飙升而需求数量持续增加等因素,临床前试验业务的成本金额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达94.79%。

所以,生物医药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实验猴价格增长的根本因素,新冠疫情的出现,提前引爆了医药行业的“缺猴”危机,而落后的养殖模式值得业内深思、改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猴子争夺背后,其实是一场更为隐秘的资源储备“保卫战”。

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实验猴出口国,稳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2013-2017年美国平均每年进口实验猴2.3万余只,九成为食蟹猴,主要来自中国。

直到2020年1月26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要求“各地饲养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暂停了实验猴出口业务。

而美国早就看到了实验猴的重要性,并且多年来有意识地进行储备。

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了7个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约有非人灵长类动物3.5万只,其中实验猴2.5万只,每年有近1万只新生猴,以保障基础研究,临床前试验等商业需求则靠进口。

现在来看,两年前的一纸禁令,反而让国内重新审视实验猴的价值。去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任进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建议,“将实验猴的资源调拨纳入政府资源调配规划,首先满足国家战略项目需求”。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2-2027年中国实验动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2022-2027年中国医药制造外包(CMO/CDMO)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2022-2027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其他参考资料:

【1】《实验猴引发资本市场牟利乱象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带来的借鉴意义》中国绿发会

【2】《围绕一只猴子的竞争》新京报

【3】《猴价暴涨,谁在入局?》动脉网

【4】《困在时间里的实验猴》财健道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6 q4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实验猴 医药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