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产业发展正在酝酿大转向!
2022年6月6日,在短短一天内,深圳连发23份重磅文件,将制造业放到了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再强调“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剑指万亿级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蓝海。
当天,核心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重点提出布局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即“20+8”,继续夯实深圳制造业立市之本。
(来源:深圳市政府文件)
随同《意见》一同发布的还有分别针对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20份培育发展行动计划、《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及《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23份文件共同构成了深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园区的系统谋划。
这些文件发布之密集、规格之高,被解读为深圳未来4年产业布局的新风向标,传递出非凡信号。无独有偶,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口号。两大湾区中心城市不约而同把制造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到一个发展新高度,成为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深意?
01
深圳释放最强产业政策红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近年来,它们成为了世界各国争相抢占产业革命制高点的重要领域。
于深圳而言,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准确把握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更是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抉择。
而细细解读“20+8”文件后可以发现,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这也将是一次空前的历史机遇。
首先,“20+8”政策文件中提到,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这背后,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正呼之欲出,占深圳GDP总值的近四分之一。
在发展重点方面,文件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具体包括着力推动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来源:深圳市政府文件)
为了全力支撑政策高效落地,深圳出台了“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长制”,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张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
(来源:深圳市政府文件)
我们知道,对于战略性新兴企业来说,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急需外部供血,否则将难以迈过从科研成果到实际应用的“死亡谷”。有数据统计,9成科技企业倒在了初创期的“死亡谷”阶段,资金断流往往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深圳提出的“六个一”工作体系从基础科研、到迈过科技创新“死亡谷”再到市场化应用形成了全覆盖,将有利于扶持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帮助企业跨越成果转化的鸿沟。
更关键的一点是,深圳将在企业研发投入方面给予鼎力支持。
在全国范围内,深圳对研发的投入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21年,深圳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金额占GDP比值)达到5.46%,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但最新规划显示,202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增至5.5%-6%。按照深圳2025年经济总量将超4万亿元计算,意味着深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最高可达到2400亿元。相当于在现有经费的基础上,足足增加近一千亿元。
这一举措无疑将给企业注入“强心剂”和“动力源”。众所周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研发、高投入的行业,政府研发资金支持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还利于企业对高端研发人才的聘用,并且能为企业创新发展厚植制度土壤。
整体下来,不难发现,围绕“20+8”深圳拿出了一整套最贴近产业发展、企业壮大的配套措施。在这种政策红利下,战略性新兴企业将迎来最强发展“东风”。
02
瞄定核心发展区域,抢占时代风口
然而,把握住先进技术带来的良机只是企业拥抱万亿蓝海市场的第一步,如何实现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弯道超车,这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当前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制造业的竞争正在由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链间的竞争逐渐转为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以往的产业集群概念往往只是物理上的“比邻而居”,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还呈现出强劲的网络化态势,更强调战略上的抱团凝聚。
正所谓,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同样,在“20+8”背景下,也没有企业能单打独斗搞定一切,企业必须改变传统产业思维,寻求抱团取暖,瞄定核心发展区域,借助区域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放眼整个深圳,南山区展现出最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
近年来,从产业到产业链、从产业链到产业集群,南山先后引导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以中兴、腾讯等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以迈瑞医疗、中集海工等行业领军企业为主力的高端装备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大疆、优必选、奥比中光等高成长企业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2021年南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4000亿元,贡献了当年深圳三分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即使从全国来看,大多数省份哪怕举全省之力也未能达到这个水平。
而且南山区还具有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大科研实力。在深化产学研合作方面,目前南山区已经聚集了7所高校、11家国家级孵化器、67个众创空间、1358个创新载体。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南山区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及要打造一条贯通南北的科技创新轴。这条科技创新轴将南山创新板块全部串联起来,将进一步巩固南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核心枢纽的地位。
目前,南山有着19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全省十分之一,全区企业总数超过40万家。这里不仅诞生了华为、腾讯、迈瑞、中兴、大疆、金蝶、大族激光、TCL等世界级科技巨头,也催生出优必选、奥比中光、碳云智能等一大批充满活力的独角兽企业。
最新数据显示,南山区已经连续5年摘得全国百强区桂冠;2022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接近4000亿元,除了香港外,在整个大湾区,不可能再找到经济实力如此之强的区域了。可以说,南山区已经成为引领大湾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当之无愧的主引擎。
也正是因为如此强悍的产业发展实力,在“20+8”政策中,南山区又被委以重任。
在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重点布局在南山区的达到14个,涉及的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也是南山区“十四五”期间在产业培育方面的重点;至于被寄予厚望的8个未来产业,其中7个南山区都具有集群优势。
(来源:深圳市政府文件)
南山区又一次站上了时代的“风口”。
03
约30万方产业总部超体,破局产业空间瓶颈
虽然,南山区目前已经成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也占尽了时代先机,但还有一样事关企业发展命脉的问题不得不提——产业空间。
如果说政策红利和区域资源会影响一个企业的起点,那么产业空间将影响一个企业奔跑的加速度。毕竟高质量的产业空间供给与保障,不仅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培育产业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
众所周知,南山区是全国企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1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43万家企业,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承载着2300家;全区199家上市企业,一半以上没有自有的办公研发空间,产业空间紧张程度可见一斑。近几年,围绕这个瓶颈问题,南山政府以及相关地产商都在积极寻找破局之道。
其中,南山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华联城市中心,就是这样的破局之作。
作为M0新型产业用地,华联城市中心打造了集办公、研发、居住及配套等于一体的约30万平方米产业总部超体,承载面积是纽约帝国大厦的1.5倍;并且,华联城市中心不仅是南山核心区屈指可数的低密生态产业总部,还是南山中心区红本现楼,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产业空间。
(华联城市中心实景图)
M0用地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存在,主要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融合研发、创意、设计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这类用地近年来成为城市大力推广的对象。南山区就曾发布文件强调,通过有序引导“工改M0”类,打造集中连片、成规模、高端现代的新型产业园区,构筑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研发总部基地。
而华联城市中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重点聚焦新兴产业,打造新一代高端产业园区。其周边联动深圳湾科技园总部基地、后海总部基地、前海自贸区、蛇口国际海洋城等四大总部基地,形成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海洋科技产业集群汇集于此,是南山区新兴产业集群和高精尖要素聚集的超级高地,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华联城市中心还构筑了一种新型产城融合模式,集合产业办公、居住、购物街区、休闲娱乐等业态于一体,打造工作、休闲、生活一体化的现代办公区;项目布局了三栋产业办公空间、两栋精品居住空间,打造约1万平方米的高端商业街区,匠造约2.9万平方米立体生态园林。
同时,项目周边还汇聚了来福士、花园城、海岸城等商业配套和大南山郊野公园、荔林公园、西通和谐公园等休闲配套。功能复合、产城融合、商住混合、通勤便捷、生态环境优美,为产业人才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职住一体化的环境。
(华联城市中心实景图)
而且,华联城市中心深知企业“降本提效”的重要性,从全维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鼎力赋能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例如通过采用金晶中空夹胶 LOW-E超白玻璃+金属拉伸网结合内侧开启扇,打造新一代“会呼吸的建筑”,创造生态、健康的办公环境的同时,降低企业空调费、照明费等能耗支出。
更加重要的是,作为“深圳市投资推广重点产业园区”和首批“南山区联合招商办公室”授牌园区,华联城市中心不仅将大幅减少政企服务成本,同时政府招商政策、企业扶持政策等政务对接也更高效,将有利帮助战略性新兴企业抢占“20+8”时代先机。
此外,华联城市中心支持产业发展,助力企业进阶,还推出了专属补贴政策,符合园区产业准入条件的企业最高享6000元/㎡的专属优惠购置补贴,其中不少跟深圳“20+8”产业方向完全契合,包括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与互联网产业集群,以及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数字与时尚产业集群,生命健康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该补贴政策在深圳同类园区中都属罕见,同时针对总部企业落户还可以享受南山区及深圳市双重补贴,最高可享8000万元政府补贴。
总之,“战新”已兴,“未来”已来,企业如何抓住最强政策风口,即考验着自身的实力,也依赖于战略的选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