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这些被抛弃的地方,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个爆发点

分享到:
 olivia chan • 2022-12-21 18:03:23 来源:前瞻网 E41879G17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超大特大城市扩张之路,突然被叫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明确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之前,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如今范围扩大到其他超大特大城市,这似乎意味着,对于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的紧箍咒也即将落到这些城市头上。

大城市“扩容”梦碎,哪些城市受冲击最大?

01

受影响最大的城市

首先,需要明确哪些城市是超大和特大城市。

根据城区人口的不同,我国将城市分为超大、特大、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小城市等层级。

七普统计资料显示,包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在内,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I型大城市、71个II型大城市。

2

(数据来源:七普数据)

这张表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你以为早就没落的天津、沈阳、大连,掉出千万人口城市的哈尔滨,甚至偏居西南一隅的昆明都在特大城市行列。而GDP排名全国第六、人口近1300万的苏州却只能屈居I型大城市,与乌鲁木齐、太原、南昌等位于同一队列。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里的衡量标准并非全市人口,而是局限于城区人口。

根据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小城市。

1

(数据来源:七普数据)

虽然苏州的常住人口超过1274万,但城区人口只有399万,自然也就被划为Ⅰ型大城市。

苏州城区人口少,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第一,一个市下辖的县和县级市的人口一律不算该城市的城区。苏州辖区内有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4个百强县,这四个地方人口合计达到600万,但均不计入城区人口。

另外,苏州还遭遇了另一个指标上的BUG——工业园区算国家级开发区序列,而不在行政区划的区县序列中。算上苏州工业园区的114万人,苏州的实际城区人口应该超过513万,这是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

与之相对的是,东莞和佛山不仅是特大城市,而且城区人口占比仅次于深圳,分别高达91.3%和89.9%。

东莞是罕见的“直筒子市”,即市-镇二级结构。这样结构的市全国只有4个,可就是这样的镇镇相连,组团出庞大的建城区。所以东莞1046.6万总人口,其中956万都是城区人口。

1

佛山则是另外一套打法。它抓住了十几年前的一个重要机会——彼时国内城市撤县设区的浪潮。比如顺德曾是佛山下辖的县级市,但后者借着撤县设区的浪潮,于2003年将顺德市收入麾下,变成了顺德区。这一举措直接为佛山贡献了320万的城区人口。

如果,当初苏州也借势县改区,在城区人口方面,现在甚至有机会与北上广深扳手腕。

除此之外,过去10年,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也借助合并周边地市,迅速做大了城市体量和城区人口规模,使得城市能级得以迅速晋级。

1

其中,济南市通过合并莱芜,人口迅速增加了百万,常住人口由2018年的746万激增至2019年的890万。

但随着一纸重磅文件出炉,城市合并、撤县设区、大都市圈盲目扩张等模式,将迎来终结。

02

为什么限制超大特大城市扩容?

实际上,这不是顶层文件首次提出“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在此前的多个文件中,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防止都市圈盲目扩张规模等,就已被多次提及。

当前,城市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城市病”或者说“大城市病”,具体表现在超越了资源承载力、人口密度过高、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等。

这一轮新冠疫情,或许是导致政策收紧的关键因素。 

新冠疫情的暴发及反复,持续暴露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治理存在短板。人口过度聚集于大城市,千万级的人口流动,带来了疫情防控层面的难题。

更大的问题是,由于资源过度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陷入停摆,甚至威胁国民经济命脉。

今年4月,上海遭遇疫情冲击,大面积停工停产,影响范围甚至波及全国。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和华为余承东曾焦急发文: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大家都知道,上海聚集着超过半数的全球零部件巨头的总部及其部分工厂。全球前十大零部件集团的中国总部有九家均位于上海,包括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等。由于上海汽车业在中国的地位,汽车数万个零部件,越是高端越是关键的零部件生产越是集中在上海。

这也就导致了上海汽车供应链一旦中断,远在重庆的汽车企业都不得不面临停工的窘境。同时也反映出了资源过度集中的弊端。

而今年以来,由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多个超大特大城市接连受疫情冲击,导致全国GDP增速受到明显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亟待关注的指标——多个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即将触及“天花板”

2021年,各大城市陆续出台了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透露了未来15年的人口规划上限。

根据2035总规,北上广深的人口上限分别是2300万、2500万、2000万、1900万。相比2020年七普人口,分别还剩110万、12万、136万、114万增长空间。这四座超大城市人口“余额”即将触达红线。

1

(来源:各地统计局及2035总规)

尤其是上海,未来14年只剩下12万人的增长空间,情况非常紧迫。虽然深圳还剩114万增长空间,但要知道,仅过去十年深圳人口就增加了700多万,增量全国第一。

事实上,人口到了2000万的超大级别,如果再保持每年数十万人的高速增长,加上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以及房价等因素,会严重影响城市的良性发展。

而人口规模天花板的背后,是要倒逼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可以理解为城市“瘦身健体”。

在这方面,深圳跑出了加速度。去年,深圳出台落户新规,将学历落户门槛从大专升级为本科,本科入户年限从40岁调整为35岁,硕士从45岁调整到40岁。

在7个超大城市中,深圳是为数不多收紧落户门槛的城市。

城市“瘦身健体”,一方面是控制人口规模,另一方面则要求加快产业转型,转移落后产业、发展先进产业。

今年6月,深圳出台“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即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如今,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6%。

反过来,先进制造业也增强了深圳的经济韧性,虽然今年深圳接连遭遇疫情冲击,但前三季度GDP增速仍达到3.3%,在四大一线城市位居第一,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3

郊区新城站上风口

大城市“瘦身”主要针对的是中心城区,而郊区有望成为产业、人口疏解的方向。目前,已经有不少超大城市有意将人口和产业向郊区不断导入。

早些年,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提出过建设卫星城的设想,后来,这些卫星城因为缺少产业支撑,沦为“睡城”“空城”,效果并不理想。

而这一次的特大、超大城市郊区发展现象,显然不同于此前的发展模式,而是注重将人才和产业导入同步进行

比如,2020年底,广州则率先在重点城市中“破冰”,提出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非中心城区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只需满足大专或技校学历,社保满一年,年龄在28岁及以下就能落户。

广州的这一政策效果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市有7个区的常住人口数量为正增长,增量位居前列的分别是前述的番禺区(14.57万)、增城区(5.85万)、花都区(5.84万)、南沙区(5.14万)。而中心城区的荔湾区(-11.2万)、天河区(-1.24万)为负增长。

与此同时,广州也开始将产业资源向郊区倾斜。

2021年通过的《广州市产业地图》将564个产业地块聚集在非中心城区,其中,花都区、南沙区、番禺区产业地块面积最大,三个区产业地块面积合计占全市产业地块总面积的六成。中心四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产业地块合计87个,仅占全市产业地块总数量的15.4%。

采取类似行动的还有上海。

2021年年底,上海也公布了新的落户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和自贸区新片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而按照以往规定,上海是实行积分落户制度。

在功能定位上,上海的新城演变成了综合性节点城市,不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

所谓“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其中的“独立”是指上海的这五个新城不再是卫星城和郊区新城的定位,而是要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形成功能完备、能够自给自足的独立城市功能,既包括产业、交通、居住、公共服务等基本功能,也要凸显各新城的特色功能。

除广州、上海外,2021年以来,南京、杭州、青岛等大城市均相继出台地方政策,区分中心城区和新城城郊等区域,在新城等郊区区域完全放开或有限放开了落户限制,并将产业导入郊区。

这些城市的破冰,无疑会引发更大规模的特大、超大城市“郊区化进程”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城市产业画像系列:2022年深圳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特大城市之战!珠三角躺赢,长三角“沉默”,这座城市觉醒了》智谷趋势

【2】《这个重要文件公布:超大特大城市郊区新城站上风口》新京报

【3】《瘦身!超大特大城市,为何不能再扩张了?》国民经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74 q17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