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一线城市格局变天!中国“第四城”易主?

分享到:
 黄琨 • 2023-08-01 09:32:00 来源:前瞻网 E34773G9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023年最憋屈的城市,出现了!

没错,就是广州。

近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虽然广州依然排在第4位,但该研究院认为,杭州很快将超过广州。

2023百强城市排行

首先在综合分数上,杭州(74.15)和广州(74.99)已经很接近。

在硬经济实力上,比如储蓄、财力方面,杭州已经超过广州。而从软经济指标来看,杭州的文化和卫生实力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综上,该研究院认为杭州有望成功晋级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第四城”,以后大家再提到大城市,就是“北上深杭”了。

当然,这只是华顿经济研究院的一家之言,不过,无论从榜单本身的舆论反应,还是近几年发生的诸多现象来看,以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们正在高速赶超,已成定局。

近40年间超然于大多数城市之外的广州,为何落到了如今的境地?

这要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来看。

客观原因是,这么多年来,广州都太“穷”了。

你没看错,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省会、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中国商品贸易中心和“非洲首都”的广州,实际上一直都很“穷”。

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引发过关注。

2020年搜狐城市频道曾经统计过“中国城市财力榜”,考察重点城市的真实财力状况,其中引发最大关注的一点是,2019年,广州GDP(2.38万亿)比杭州(1.54万亿)多出8千亿的,但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竟然比后者少了将近300亿元(1697.2亿元:1996.0亿元)。

随后几年,这种反差不仅没有“修正”,反而正在逐渐扩大。

2022年,广州实现GDP 2.88万亿,杭州GDP为1.88万亿,双方差距拉大到1万亿。

然而在财力上,广州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4.73亿,杭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却到达2450.61亿——广州和杭州的差距增加到600亿。

而在所有主要城市中,GDP排在全国第5位的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只排在第8,苏州、重庆、天津都在前面。

对此,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广州产业落后,收不上税。

确实,在过去十几年中广州产业升级缓慢,接连错过了互联网、半导体等等风口最大、利润最高的产业,但是这并不是全部原因。

毕竟从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绝对大头的税收收入来看,广州实现的税收并不低。

以最典型的2019年为例子,广州税务局公布的当年国内税收收入实际上达到4639.4亿元,但最终统计局公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只占了其中1325亿。

也就是说,广州当年能自己留用的税收收入比例只有1325/4639.4100%=28.56%。

反观杭州,当年国内税收收入3459亿,比广州少了1000多亿,却能留用其中的1791.2亿,税收自留比例为51.78%。

所以最终情况是,杭州以广州75%的国内税收,实现了广州120%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以拿出更多钱实施产业政策,进行产业投资。而政府支出存在乘数效应,这种差异在宏观层面被放大数倍后,长期下来就是巨大的优势。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广州的税收去哪了?

答案是,上缴了。

目前我国推行分税制,每个地方政府都要向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上缴部分税收。其中市县和中央的分配比例是确定的,比如增值税是地方和中央“五五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部分是中央拿走60%,地方拿40%。

不过在市县和省级政府的税收分配比例上,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也是广州和杭州财力差距的主要来源。

根据广东省级财政的分配方案,在上缴中央后,省级政府还要抽走市县一大笔钱。例如在增值税部分,广州除了50%上缴国家,还有25%要上缴省库;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部分,国家拿走60%之后,省里还要拿走20%,自留的仅20%。

广东省财政收入分配比例

这是很合理的,因为“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区域间的共同富裕,必须在更高层次上统筹资金分配。

富裕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享受了更多政策优惠,从其他地方吸收了更多资源和人口,发达后向上级政府提供更多资金,通过转移支付帮扶其他地区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

浙江是“共同富裕”的典范,域内11个城市都进入了国内居民收入百强榜,排名最低(55名)的丽水,4.45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都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这使得浙江在省级层面不需要多少钱。除了杭州以外,浙江其他市县的所有税收收入,省里一分不拿。而杭州(不含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的所有税收收入,也只需向省里上缴6.4%。

浙江省财政收入分配比例

相较而言,广东省内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更严重,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如同天渊之别,但是作为珠三角最大经济引擎的深圳属于计划单列市,同样不需要反哺省级财政,这使得缩小省内发展差距的主要负担落到了广州头上。

最终,财力限制了城市的产业投资能力,产业投资能力拖累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进一步破坏了长期税源。

到2022年,广州(4454.7亿)在国内税收收入上也已经落后杭州(4773.8亿)。

而在百强城市排行榜上,“财政分值”也是杭州、广州之间拉分最大的一项。

1

在主观层面上,广州在产业转型上的押注失误让人扼腕。

过去一轮产业升级中获得成功的城市,大多是在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中押对了宝,杭州孕育了阿里巴巴就是个中典型,合肥靠着京东方和蔚来崛起也屡屡为人称道。

但是直到2017年,广州公布的“十大千亿产业集群”中,排在第1的竟然依然是批发零售产业,而这千亿级别的产值,还是零散分布在596家专业批发市场、超17万户商户里(2020年数据),规模小、分散和零乱是广州这一业态的典型特征。

这就使得整个产业缺乏向资金更密集的领域升级的动力和能力,就像广州数量巨大的服装批发商和家庭制衣厂,始终没能孕育出世界级的纺织、印染企业,更不用说像日本东丽公司一样依托于纤维纺织品业务,抢占化学材料技术高地的巨头了。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产业模式尚能支持广州吃下计划经济转型期商品短缺和充当低端商品“世界工厂”的双重红利,成为与京沪并列的国内一线城市,但在国内产业全面升级,追求发展质量的今天,显然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地位。

另外这种业态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小商贸带动小生产模式,造就了“批发市场-城中村”紧密结合的城市生态,留下了中心城区存在大量城中村,阻碍城市升级改造的痼疾。

此外,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本来广州可以利用在传统汽车产业的强势地位,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然而,广州的选择却让人可惜。

2018年,贾跃亭法拉第未来旗下的睿驰汽车在南沙区万顷沙保税港以底价3.64亿元拍下601亩土地;

2019年,许家印的恒大宣布要在南沙投资1600亿造车,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之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广州开发区国企豪掷120亿投资姚振华的宝能汽车,吸引其新能源汽车业务总部落户。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三大项目惨淡收场,贾跃亭在美国思乡心切,许家印为了保交楼焦头烂额,姚振华刚刚因为被保安拦在“自家公司”门外上了热搜。

连踩三雷,使得广州在新能源汽车高速狂奔的时候错失良机。

去年广州31.37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落在了西安、上海、柳州、重庆、常州的后面。

这使得广州汽车产业正在同其依赖的传统合资汽车共同沉沦。根据乘联会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作为广汽业务支柱的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分别同比下滑9.48%和18.89%。

今年上半年,广州第二产业增速仅为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下滑2.8%的汽车制造业显然难辞其咎。

以上种种问题,堆积成了当前广州衰落、“告别一线”的景象。

但是,局面并非不会出现逆转。

在省级层面,广东近年来愈发认识到广州发展带动省内其他地区的意义,并在2020年提出“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近年的政策也多提“支持广州”。

广州自己显然也对问题有所认知。下半年刚开年,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长郭永航带队的党政代表团就直奔义乌考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义乌小商品市场从“集贸市场”到“专业市场”,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从“实体市场”到“虚实融合”发展,经历了六次迭代升级,却没有出现常见的一搬就散现象,反倒越来越大,是值得所有商贸城市研究的案例。

在这个过程中,义乌以政府力量成立平台国企——义乌小商品城集团——承担整合资源的任务,保证零散的市场主体能够抱团升级的经验,对于广州零乱的批发零售业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而在制造业上,广州已经下定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决心,首要目标是实现万亿级产业的零的突破,并在未来培育出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

首个突破口就是新能源汽车。根据广州市发改委提出的《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打造万亿“智车之城”。

从现状来看,虽然存在前述“掉队”状况,但广州汽车产业奋起直追的底子还在。

今年上半年,广汽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埃安销量达到20.9万辆,同比增长108.8%,已经冲到国内第3的位置,以现在的势头甚至有望超过特斯拉位居次席。

另一家立足于广州的新能源车企——小鹏,在普遍被看衰的情况下,刚刚打赢了一场“翻身仗”。大众汽车集团26日宣布,将向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这次“大小”合作开了传统跨国车企增资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先河,是对国内造车新势力实力的认可,这也意味着小鹏在智能化与智能驾驶技术上的领先,很有希望迎来开花结果的时刻。

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广州还布局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新能源和技能环保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在内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广州已经规划了 “123+N”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新格局,在大院大所集中、人才资源集中、科技和金融服务机构集中的区域建设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核心区,以此延伸出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和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2条产业集聚带,配以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科学城,再在多个节点上,立足各地产业优势和功能特色,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广州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此外,广州还规划了“7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聚区”,依据“123+N”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新格局划分。

例如黄埔区布局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天河区布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天河智慧城、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等,两个辖区集聚区互有合作。

广州7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广州市还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州力争实现全市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

总体来看,广州为了“一雪前耻”,猛踩油门,展现出了坚毅的决心和扎实的底子。

不过,产业发展是个复杂的议题,无法简单通过几个布局、几项政策来分析,广州虽然对当前的发展问题有所察觉,也有决心去解决,但在错过窗口期后能否抢回时间,依然有待观察。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参考资料:

【1】GDP高出8千多亿,但广州财力为何却不及杭州? | 搜狐城市

【2】透视万亿GDP城市财力榜:近80%财政减收 合肥增速逆势领跑 | 搜狐城市

【3】全国最“有钱”30城:东莞反超佛山,杭州增速领先广州 | 城市战争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59 q9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