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17小时!中国科学院的他们让二氧化碳变成糖

分享到:
 Sue Xiao • 2023-09-11 14:53:57 来源:前瞻网 E2843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该所功能糖与天然活性物质团队负责人、天津工业生物所研究员孙媛霞,带领5名二三十岁的青年科研人员,经过2年的探索,改变了糖自然合成途径,实现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让糖的获取时长从“年”缩短到“小时”。该研究成果今年8月在线发表于国内刊物《科学通报》。

他们将高浓度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反应溶液中按一定比例调配,在化学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了葡萄糖、阿洛酮糖、塔格糖、甘露糖4种己糖。整套实验反应时长约17小时。

同时,为了获得二氧化碳,这个技术就涉及到二氧化碳的收集。目前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分类:

常见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主要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等,不同技术应用成熟程度差异较大。目前燃烧前物理吸收法已经处于商业应用阶段,其它大部分燃烧捕集技术处于工业示范阶段。

图表1: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分类

二氧化碳捕集增量降本趋势明显

碳捕集技术从源头上避免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必不可缺的一环。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碳捕集技术,根据科技部提出的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预计到2025年全国CO2捕集规模达到100万吨,2050年规模增长至300万吨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图表4:2025-2050年中国CCUS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规模预测(单位:万吨)

“利用该模式所获得的糖可作为原料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合成的葡萄糖等还可以作为工业生物制造关键原材料合成其他化学品,从而为负碳物质合成提供原料供给。”副研究员杨建刚表示,功能糖团队正在继续优化这个模式,争取早日将成果推向产业化。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