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10月31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IFF联合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于年会期间作主旨发言“新资本、新价值、新世界,全球经济碎片化下的重振与合作”。而围绕“日益碎片化对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影响”这一议题,国内外嘉宾在年会期间也展开充分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IFF 学术委员、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哈罗德·詹姆斯在针对上述议题发言时指出,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大国没有办法真的做到去全球化。在谈及美元的替代货币时,他认为数字货币或许是一种选择。
据悉,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G20国家和地区、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及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数字货币应运而生,受到广泛欢迎
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近年来,纸币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第三方支付频频爆出安全危机、再加上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便应运而生。数字货币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速度快捷、高度匿名性和货币数量固定等特点和优势。
由于数字货币具备以上种种优点,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市场的广泛欢迎。根据Coinmap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有15355个商家接受比特币。其中,土耳其、阿根廷等经济不稳定的国家,其商家接受度较高;其次为北美、欧盟等较为发达国际和地区。
数字美元发展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美元国际地位受到挑战、多国央行及私人 数字货币竞相布局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一改其对待数字美元的消极态度,积极开展探索研究 ,力争在全球数字货币竞争的新赛道维持和巩固美元地位。
数字美元布局状况
根据《中国金融》信息显示,尽管美国央行数字货币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美国政府对数字美元的构想及规划已现雏形。对于如何开发、建立、推行数字美元等问题,美国已经开始布局,并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数字货币产业链分析
数字货币产业链,主要包括流通运营服务商(数字货币流通、支付、清算等)、银行IT服务商(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兑换数字货币职责)、电子钱包核心服务提供商(App、身份认证、安全加密等)。
根据互链脉搏的整理,从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转流程来看,产业链的开端是央行,这一部分将以其自研自建为主。其后遵循“双层投放和运营体系”,第二层便是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它们将承担向公众提供数字货币的责任。与此同时,其IT系统需要改造升级,而这一环节便会有企业的参与。总的来看发行端,需有相应的企业技术支持,以配合银行核心系统改造、银行机具改造、数字货币芯片制造等环节。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创始联合主任宋思齐表示,国内支付宝、微信支付形成双寡头格局,在移动支付方面占据95%的市场份额,而央行数字货币将改善竞争环境,提供多元化选择,同时更加可靠。除传统支付功能外,他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可编程货币,不仅可以添加任何功能,还可直接把资金转给最需要的群体以更有效的方式刺激经济。
IFF联合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目前数字货币,包括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主要以账户型数字货币为基础,同时继续沿用中心化的路线。从技术上讲,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所以互联网技术本身和升级换代将对数字金融和数字货币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数字货币的发展,周小川强调,要深刻理解和坚持运用双层运营体系。双层运营体系中,中央银行是第一层,商业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公司以及电信运营商,作为第二层。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货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数字货币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数字货币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数字货币行业未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