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英伟达2024 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引发全球AI界的关注,万人会场座无虚席,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开场演讲中直言:“这并不是一场演唱会,而是一个开发者大会。”
在此次GTC大会上,毫无疑问最重磅是全新AI芯片的发布。英伟达对外展示出新一代图形计算平台Blackwell,它代表的是一个平台,包含了采用全新架构Blackwell的GPU B200和GB200系列芯片,前者被称为“地表最强算力AI芯片”,据介绍B200训练万亿大模型的性能是H100的4倍,推理性能最多提升30倍。
研究机构Omdia AI行业首席分析师苏廉节表示:“硬件是在预期之内的,今年大会比较值得关注的是NIM。”NIM,即英伟达推理微服务的缩写,可将优化的推理引擎、行业标准API和对人工智能模型的支持打包到容器中,以便于部署。苏廉节表示,在外界看来,NIM或将成为英伟达“软件服务硬件”战略的又一关键举措。这个微服务可以协助英伟达客户更容易让AI上线,英伟达这么做会让部署更顺滑。从NIM可以看出,英伟达其实在逐渐从硬件商转型成解决方案提供商。
近日,一位X用户分享了一段黄仁勋在英伟达GTC大会上演讲的视频片段,并评论称:“本周我看到的最疯狂的事情是,英伟达CEO预测,未来软件将由一群聊天机器人编写,并由超级人工智能监督。”
对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幽默回应称:“所以即使是AI也会有中间管理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各个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医疗领域,AI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效率。在金融领域,AI可以帮助银行和投资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在制造业,AI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在客户服务领域,AI可以通过智能客服系统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已步入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19年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达到33.3%,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2023年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放缓至13.9%。
——人工智能发展快速主要由于应用产业广泛
人工智能发展快速主要由于应用产业广泛。从产业链的结构来看,在人工智能应用层设计的行业非常的多。软件方面的涉及主要有客服、金融、教育;硬件类主要包含无人机,仓储物流、智能机器人等;还有软硬件均为核心技术的无人驾驶和医疗健康产业。
从客户来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主要客户来自政府城市治理和运营(公安、交警、司法、城市运营、政务、交运管理、国土资源、监所、环保等),应用占比达到49%,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8%和12%。
前瞻产研究院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深度发展,牵动着以AIGC、数字人、多模态、AI大模型、智能决策为代表的技术浪潮。这些尖端技术为市场注入广泛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潜力,同时,企业对自身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推动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多样性的需求,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十四五”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据此前瞻测算,2024-2029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提前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目标。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