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雪藏20年!中国第一条“超级高铁”,要来了

分享到:
 黄琨 • 2024-05-29 09:03:53 来源:前瞻网 E26330G2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十四五”进入后期,各地纷纷启动新一轮早期规划。

其中,《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一经印发,即引发舆论关注,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当中一句话:“超前谋划广州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

1

规划中还提到,预留了京港澳、沪(深)广2条高速磁悬浮通道(广深港通道属于京港澳通道)。

2

这条消息为什么引人关注?

2021年,中车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高达600公里,这也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以这个速度计算,京广高铁全程2298公里,全程需时3.8小时;当前建设中的甬广高铁延伸至上海,总里程大概1600公里,全程需时2.7个小时。

从南到北穿越半个中国只要4个小时,这就是引人关注的原因。

那么,这种神奇的事情,离我们还有多远?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1

如今许多人感到陌生的磁悬浮技术,差一点就成了当初中国高铁的选择。

80年代末,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的爆炸性增速,和中国铁路不到48.1公里的平均时速,发生了剧烈矛盾。京沪之间单程要花30个小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了。

1990年,铁道部编写《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拉开了中国铁路提速的序幕。

不过,怎么提速,在当时是有分歧的。

国内存在3种观点,一派支持“现有铁路系统提速”,简称为“提速派”;一派支持“在现有铁路基础上新建高速轮轨列车”,简称“高铁派”;还有1派就是支持“新建独立磁悬浮轨道”的“磁悬浮派”。

磁悬浮派曾经有一个莫大的优势。

作为当时全球最尖端的轨道技术,建设磁悬浮系统,科技界的话语权肯定会大一些,同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宣传效应,因此科学家和政府上层颇为支持。不过在另一边,铁路系统非常反对磁悬浮这种激进方案,顶住了另一边的意见。

面对争论,国家决定,3派各自开展小范围试验,看看成果再说,进而衍生出了后来的6次铁路大提速、秦沈客专和上海磁悬浮。

不过,3派项目,最晚的在2007年才完成试验,按照计划推进,要汇总试验结果,接着讨论、选择最终方案,最后具体建设实施,中间可能还要1-2个五年规划,那样的话,我们的高铁网现在可能才刚刚开建。

3

但是我们知道,《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也就是“四横四纵”方案里的第1条长途高铁线路——武广高铁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通,如今连“八横八纵”都到达尾声阶段。

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轮轨式高速铁路建设得到大力推进,磁悬浮方案被搁置。

自那之后,中国高铁顺利发展,最终在2008年前后一鸣惊人。

而磁悬浮技术,也离开我们视野将近20年了。

那么,如今为什么又“旧事重提”呢?

2

以过去的视角看,磁悬浮有不少缺陷。

首先是贵。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全长29.863公里,造价89亿人民币,约合每公里2.98亿元,这还是2001年的价格,运营时速160公里的长沙磁浮快线也要每公里2.3亿,大规模建设将财政严重的财政负担。相比之下,轮轨式高铁到2008年也仅为1.3亿元每公里。

4

其次是兼容性差。磁悬浮的列车、轮轨与既有铁路网不兼容,修建的磁悬浮轨道不能接入国家铁路网络。需要考虑乘客中转换乘,影响使用效率。此外,高铁建设一开始是考虑了部分线路需要兼容货运列车的,磁悬浮也无法实现。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磁悬浮作为一项尖端技术,当时是被垄断在德国、日本手中的,没有任何技术转让的可能。而让未来中国十几万公里骨干轨道和几千列列车的建造、维护、保养,全部控制在外国厂商手中,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这些问题都已基本解决。

正如开头所写,目前国内已经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悬浮技术,中国在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至于其他问题,从公开消息来看,磁悬浮技术不会大规模铺开建设,只是在部分热门高铁骨干线路上作为补充运力。

这些线路要么贯通经济发达地区,要么连接国家规划的区域重点城市,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足以覆盖轨道工程的建设成本。

悬浮式交通系统初期投资可能会比轮轨方式高,但悬浮式交通系统没有接触,没有摩擦,没有磨耗,它属于模块化设计,本身维护量很少,所需维护人员仅为轮轨方式的1/10左右。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磁悬浮方案又没那么贵了。

磁悬浮轨道主要对接大城市,换乘需求没那么高,同时,这些线路在高铁时代就已经客货分离,客货兼容性的矛盾大大缓解。

如果修建磁悬浮线路,将能大幅缓解目前热门高铁线路上的运力紧张情况。

以报道提到的京港澳磁悬浮通道为例,目前在这个方向上的京广高铁部分路段,比如长沙-广州区间,每天开行车次143对,已经接近150对。

如果再细分,衡阳至广州的路段每天开行车次162对,超过了上限。等到未来武汉枢纽直通线、武西高铁、沪渝蓉高铁建成汇入后,这条路段还会更繁忙,急需补充线路。

即便不是爆满路段,磁悬浮本身的“速度感”也非常重要。

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我国将建设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除了京沪间目前高铁直达可以控制在4小时以内外,其他线路都要6小时以上。

从出行数据看,大众出行普遍存在一个心理门槛,那就是单程旅途最好卡在2顿饭之间。比如早上吃完饭7点出门,最好午饭时间段能到;吃完午饭出门,晚饭之前能到,这个时间大概在4.5-5.5小时。

根据各个平台公布假期数据,重点城市周边的“5小时高铁圈”和“4小时飞行圈”,一直都是假期出游最火热的地方。

6小时以上的高铁,意味着乘客要么得忍受漫长的无聊旅途,要么需要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选择飞机。

而一旦开通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四极”之间,2000公里左右范围,4小时内通达。

这些大城市之间,原来被时间和金钱成本压抑着的大量出行需求,未来将被完全解放出来。而这种强大的时空压缩效应,配合以不同城市各自在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将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

有研究统计,在2000-2017年间,高铁开通使得280个城市的每万人新注册企业总数增加了1.76个,同时导致约0.32个企业的退出,每万人净增企业数量为1.44个,相当于同期城市企业净增量的6.26%。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已经有如此强大的效益了,时速600公里的“超级高铁”又将如何?

3

如果真的要修磁悬浮,哪座城市的收益最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到底哪些地方要修磁悬浮通道。

目前所有关于磁悬浮通道的规划、宣传,实际上都来源于国务院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里面的一句话:“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

目前我国共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杭州10个超大城市,实际上就是前面提到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再加上长江中游5个城市群范围,按东南西北中分布。

实际上,翻看近年的新闻,深圳、广州、天津、成都都曾报道过预留磁悬浮通道的新闻。

虽然还没有到具体规划阶段,但根据同一份文件规划的“6条主轴”和一份潦草的示意图可以推测,未来的磁悬浮通道还是会沿着已有的主要高铁干线建造。

1

(图表来源:《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其中受益最大的,无疑将是位于这张网络中心的武汉。

众所周知,武汉素来以“九省通衢”著称。近代以来,武汉依靠着长江和京汉-粤汉铁路这2条中国经济大动脉上的枢纽地位,一度成为和上海齐名的、可以用“大”冠名的“大武汉”。

但改革开放后,铁路网络的完善,加之长江中下游诸多港口城市快速崛起,使得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大幅下降。

尤其是进入高铁时代后,武汉十几年间都没有时速350公里的横向高铁干线通过,反倒是北边的郑州、南边的长沙,都成为了东西-南北干线高铁交汇处的枢纽城市,并因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导致武汉相对于其他中部省会的优势大打折扣,通过交通线接受发达地区辐射的能力被削弱,一度只能靠虹吸省内资源来守城。

不过,目前湖北和武汉都在加紧“补课”。未来沪渝蓉高铁通车,将极大改善武汉在全国高铁网络中的地位。一旦武西高铁通车,武汉“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完成,对主要城市的通达能力就将赶上郑州。

而一旦磁悬浮通道网络成型,武汉将成为串起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四大城市群的关键枢纽,从此奠定在中部城市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前瞻智慧招商平台,上述几个地区的城市,正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集聚的地方。

7

发展前沿产业需要人才,而武汉恰恰是我国的高校大城。

8

发达地区的尖端产业资源,通过干线轨道的快速流动,与武汉的人才优势相融合,有望激发出无限的创新潜力,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和未来。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城市磁悬浮行业发展及全球磁悬浮运行状况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一文看懂:中国高铁简史 | 星海情报局

【2】多城竞夺,谁最有望拿下中国第一条“超级高铁” | 国民经略

【3】我们何时坐上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 | 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54 q2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高铁 磁悬浮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