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苹果供应链分析师郭明錤发文表示,苹果正在为未来的智慧家庭生态积极研究人形与非人形机器人,不过,目前这些机器人产品仍处于内部的概念验证(POC)阶段 。比起外观设计是否像人,苹果更重视的是使用者如何与机器人建立认知互动,这也意味着感测硬件和软件技术将扮演关键角色。
根据目前的进度和一般产品开发周期来看,苹果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可能要等到2028年或更晚的时间。向来重视保密工作的苹果反常地在POC早期阶段就公开分享了部分机器人研究成果,这可能是为了招募人才。
去年8月,彭博社资深记者马克・古尔曼爆料,苹果正在开发一款桌面机器人,该机器人带有 “类似iPad的显示屏”,连接在“机械臂”上,能够轻松实现显示屏的上下倾斜及360度旋转。古尔曼称,这款设备主要通过Siri和苹果智能系统控制,在FaceTime视频通话时将屏幕对准用户面部,还能识别不同声音。该产品或在2026年或2027年左右推出,而更长远的计划是,苹果可能在下一个十年内推出移动机器人,并可能在此基础上拓展成类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行业是一个融合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前沿科技领域。自2015年起,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及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并开始应用于实际场景中。特别是自2022年以来,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更是进入了爆发期。多家企业纷纷宣布了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计划,其中海外企业如特斯拉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对外进行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尽管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趋势正在逐步显现,但该领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久前,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就指出了人形机器人在量产及商业化方面所面临的关键难题。
技术挑战1:柔轮易疲劳断裂将增加人形机器人故障率
柔轮是谐波减速器的关键部件之一,负责传递运动和力矩,一旦发生疲劳断裂,谐波减速器失效,将导致关键关节失灵,使机器人无法完成预定任务,增加故障率。
技术挑战2:谐波减速器传动速比受限使精度与响应速度下降
谐波减速器的传动速比决定人形机器人运动的精度和响应速度,谐波减速器的传动速比通常在30:1~320:1之间,不能用于传动速比小于30的场合,将会限制人形机器人在高精度定位、快速响应等方面的表现,导致运动精度下降、响应速度变慢。
技术挑战3:无框力矩电机温升控制困难使整机能效下降
无框力矩电机的工作温度是影响其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将使无框力矩电机的转轴温度上升,输出扭矩下降,从而导致人形机器人能耗增加,使用效率下降。
成本挑战1: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较高
目前,本田、NASA与通用汽车、波士顿动力等人形机器人产品成本或售价均超过200万美元,其他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成本或售价也相对较高。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至少要控制在2万至3万美元之间才能实现量产。相比之下,当前的人形机器人距离实现量产还有一定的差距。
成本挑战2:人形机器人维护成本较高
人形机器人的维护保养涵盖了日常清洁维护、定期检查、关键零部件的更换、以及设备检查和维修等方面。尽管人形机器人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等其他好处,但其较高的维护成本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应用挑战:人形机器人无法适应多场景的不同需求
目前人形机器人无法适应多场景的不同需求,受限于交互能力及协同能力等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渗透较低,只能从环境相对封闭,工序相对简单且标准的场景开始,有标准的操作流程,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在自动化发展受限的情况下,替代部分的人工。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认为,未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潜力在交叉学科。在机器人发展智能化的同时,跟微纳米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微纳机器人的概念。仿生、柔性、医疗、微纳和生命科学结合又产生了微纳机器人这样新的研究方向。所以学科交叉一定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生命力来源。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孕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四大趋势,即趋向于大号移动智能终端、成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集大成者、有丰富应用场景、产业正处于 “井喷前夜”。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