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市,用40余年时间从边陲小镇跃升为全球贸易重镇。
(图源:深圳发布)
2024年,深圳取得外贸领域的重大突破,进出口总额高达4.5万亿元,时隔9年重返内地外贸城市首位,进口、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4.6%,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1.69万亿元,增长19.6%。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深圳外贸的“量级”优势正面临“质变”压力,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深圳外贸的强大韧性,更凸显了其在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日前,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刘珊源女士受邀接受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栏目专访,围绕“深圳外贸强势增长与产业布局”主题展开深度解读。她指出,深圳外贸的强势增长得益于其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另外,民营企业作为重要动力,凭借创新优势和灵活性,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坚持自主创新,及时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展现了深圳企业以创新拓市场的决心。
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区域性工作站”,在探索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深圳外贸重回榜首的“三驾马车”
前瞻认为,深圳外贸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独特的“科技创新 + 产业升级 + 政策协同”模式。
其中,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产业升级推动了外贸结构的优化,而政策协同则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深圳外贸的持续繁荣,而这一模式也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样本。
一、科技创新:外贸升级的强劲引擎
2024年深圳外贸的出色表现,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外贸发展被注入全新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力军。从 “深圳制造” 迈向 “深圳智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构建起全球价值链的 “深圳支点”,战新产业凭借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与生态重构,为外贸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回溯过往,上世纪 80 年代,深圳凭借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打开外贸市场;90 年代,富士康等代工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崛起;进入 21 世纪,深圳外贸步入 “技术驱动” 阶段,重点发展的 “20 + 8” 产业集群成效斐然,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1/6;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996.9亿元,增长11.5%,成为外贸出口的中坚力量。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低空经济领域链上企业已超1700家、年产值规模突破9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位居国内第一梯队,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2200余家,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二、政策协同:营商环境优化与市场拓展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深圳一直秉持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遵循 “来了就是深圳人” 的理念,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和营商环境优化举措,如通关便利化服务、跨境电商领域持续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同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优化市场布局,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为外贸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根据《深圳市推动货物贸易进口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5年全市进口贸易总额目标1.8万亿元,聚焦集成电路、能源商品、消费品等领域,进口潜力的释放为深圳外贸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政策扶持、资源汇聚、人才涌动,深圳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追梦人,共同书写创业传奇。
(图源:深圳发布)
三、企业力量:民营企业的关键支撑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耕耘,民营企业在深圳外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贡献了深圳外贸的70%,展现出极强的市场敏感性与创新能力,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力量,助推深圳一路夺回第一的宝座。
前瞻基于对深圳500强企业的研究洞察,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近4.7万家,企业数量占比近九成,合计进出口3.16万亿元,增长24.2%,快于深圳市整体7.8个百分点,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70.1%,比重较2023年提升4.4个百分点。
在这里,众多企业不仅在传统优势领域持续发力,还在新兴产业中不断突破,为深圳外贸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尤其是依托强大的技术专利和全球市场布局,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实现了出口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例如,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份额由深圳企业占据;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SEP)排名中,华为以15%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全球;2024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再次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冠军;深圳ICT产业集群涵盖芯片设计(海思)、显示面板(华星光电)、终端制造(荣耀),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重构全球供应链话语权,为深圳外贸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圳的外贸崛起不仅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更是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化战略的缩影。其模式的成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跃迁”:外贸产业规划需突破传统加工贸易路径依赖,构建以技术、品牌、数据为核心的新型竞争力。
➢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碎片化挑战,需建立“技术标准+数字基建+制度创新”三位一体体系,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国际规则话语权。
➢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在供应链重构中把握“链主”培育机遇,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抢占新赛道,构建“战略物资储备体系+近岸制造网络+数字供应链中枢”的复合型保障机制,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外贸+AI”或将带来新机遇
当前,我们无法忽视大环境带来的风险,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DeepSeek浪潮下,AI技术作为大势所趋,正在深刻推动外贸业务模式的变革。传统外贸企业若不能及时适应这一新变化,很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前瞻认为,深圳外贸需以“AI赋能”为核心,从技术、人才等方面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通过以下路径,才能有望在AI浪潮中实现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跃升,巩固其全球外贸枢纽地位。
一方面,加快技术创新与突破
1.全链路智能化改造
研发端:尝试推动AI辅助产品设计,例如利用生成式AI快速生成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产品方案,缩短研发周期。
生产端:尝试引入工业AI优化生产流程(如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提升良品率和柔性制造能力。
营销端:尝试部署AI驱动的多语言智能客服、动态定价系统,提升客户转化率;利用AI生成个性化营销内容(如视频、图文),增强品牌吸引力。
2.构建AI驱动的供应链网络
尝试通过AI预测全球物流节点风险(如港口拥堵、关税变动),提前调整运输方案;整合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透明化。
3.数据资产化与跨境应用
尝试建立企业级更深层的数据中台,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利用AI挖掘高价值信息(如新兴市场需求、竞品策略);同时探索合规的数据跨境流动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与高校合作开设“AI+国际贸易”交叉学科课程,培养既懂算法又熟悉外贸实务的人才;推动企业设立AI实训基地,强化在职员工的AI工具实操能力。
2.引进国际高端技术团队
通过政策吸引海外AI专家(如自然语言处理、供应链优化领域),鼓励其参与深圳本土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AI初创企业与外贸企业对接。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对掌握AI技能的核心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或绩效奖励,推动技术与业务团队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参与国际AI技术交流活动,拓宽人才视野。
前瞻已深耕产业研究27年,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究团队,由国际院士专家领衔,组建“3+2”知识结构复合型团队,利用6大自研大数据平台,构建“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的全球化优势,持续研究监测超6600+细分产业,洞察市场趋势、行业热点和技术发展方向,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机构,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产业研究、招商培训等产业咨询整体解决方案。
深圳外贸的强势回归,本质上是产业创新能量的集中释放。当城市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裂变",深圳正以产业链的深度重构,书写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这个样本的价值,不仅在于万亿规模的数字跃升,更在于其验证了:唯有将产业根基深扎于创新沃土,才能在国际经贸变局中赢得持久竞争力。
作为产业研究与决策支持的重要力量,智库将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外贸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前瞻产业研究院将通过持续深耕产业研究,依托丰富的大数据平台资源和专业的技术洞察能力,继续成为深圳外贸创新发展的智囊团和推动器,为深圳乃至中国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助力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迈向更高端。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解构深圳“20+8”之高性能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深圳外贸:9年磨一剑 重夺第一城》,深圳发布
【2】《深圳重登“外贸第一城” 民企成为重要动力》,国际在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