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时隔6年3个月,国家召开第二次最高级别的民营企业座谈会。
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这场大会。
这次座谈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民促法即将颁布背景下的一次里程碑事件,释放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座谈会也将成为新一轮民企和科技乘风发展的起点。
而且,参与这场大会的企业家,也引发了巨大关注。这背后包含了三层重要深意:
一是,根据官方发布的照片,第一排就座的企业家,既有任正非、王传福、刘永好、曾毓群等实体经济代表,也有马云、马化腾、雷军和梁文锋这几位传统上不被视为“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代表。
二是,整个第一排的企业中,杭州和深圳企业的比例,相当高。
三是,从产业来看,既关注食品饮料、农业、传统家电等传统领域,又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半导体等新兴领域。
这三点最终勾勒出一个极其重磅的信号:“深圳+杭州”模式,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范式”。
深圳走的是技术创新的路子,以制造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杭州则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模式创新。这两者是互补而非对立。
然而,从2018年中国芯片产业遭遇困境后,社会各界曾掀起对"硬科技"的狂热崇拜,随后数年里的舆论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立逻辑:能造芯片、造光刻机、造高端机床才是硬科技,而移动互联网则是"虚拟泡沫",电商平台成了"中间商",金融科技更被贴上"脱实向虚"的标签。
实际上,科技强国的本质,应该是“制造强国+数字强国”。
造芯片是硬科技,支撑双十一超大规模交易的弹性计算架构同样是硬科技;量子计算机是硬科技,以一部《黑神话:悟空》追赶西方游戏工业的也是硬科技;高端机床是硬科技,以一己之力硬刚主流AI公司,优胜了一个回合的更是硬科技。
这将是今年乃至十五五规划中,各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调。各地一把手一定要引起重视。
那么,在新起点下,各个地方政府究竟应该如何去发展新质生产力?前瞻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特色产业定位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先立后破,积极推动因地制宜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如深圳在电子信息领域巩固硬件制造优势,向芯片设计、高端元器件等上游延伸;杭州立足平台经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蓬勃发展。
2.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推动特色产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
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发展模式。
3.孕育创新雨林生态,培育壮大新兴企业
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建设孵化平台、引进高端人才等多项措施,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数据显示,杭州每年投入超过50亿元的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研发和产业化;2024年深圳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孵化出6个独角兽和188个潜在独角兽。
4.厚植民营企业发展沃土,激发市场活力
无论是深圳还是杭州,民营企业占比都超过90%以上。可借鉴深圳6个“90%”经验做法,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职务发明专利、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集中在企业。
5.争当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有为”新型政商关系
深圳与杭州的共同点,在于政府的“克制”——它们没有用产业规划框死市场,而是用制度创新释放民企活力。企业没事情,政府不打扰;企业有事情,政府随叫随到——这种“无事不打扰,有事效率高”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
而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研究思路的重点,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各个地方政府编制“十五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作为深耕行业研究26年的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特此成立“前瞻十五五规划研究所”,旨在帮助各个地方政府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编制“十五五”规划。
在帮助地方政府编制“十五五”规划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具备五大硬核优势:
●服务经验优势:累计助力2200+相关单位完成规划落地
●行业研究优势:26年持续研究监测超6600+细分领域
●数字化优势:自研六大数据库:6.8亿+大数据,及时反馈产业动态及市场变化;且已孵化“前瞻产业数智云”:一屏赋能地方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
●专家技术优势:国际院士智库专家:精准洞察产业发展趋势,筛选适配发展赛道
●人才团队优势:560+资深研究团队,“3+2”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团队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5-2030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