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全球低碳转型的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增长最迅速、前景最广阔的产业赛道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强的发展过程,成为国内经济的亮点和重要推动力。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及“新能源汽车”,足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厚望与期待。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不容小觑,已然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16.8万辆,同比上涨38.7%,连续9年位居全球产销量第一,稳居全球首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31.6%,较2022年大幅上升,2024年1-11月进一步提升至40.3%。
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完整且稳定、高效协同的产业链支撑,涵盖从上游的电池及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到中游的整车的集成组装制造,再到下游消费及后市场,形成了有机整体。
不同梯队城市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给地方政府3大建议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地方培育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历史性机遇。新能源汽车不是“一个产业”,而是由多个精细化、高端化、复杂化的细分产业组合而成的产业群所构成的。这种特殊的产业链结构便为后发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切入点和潜藏机会。
前瞻认为,第二第三梯队城市的发展速率,可以结合自身资源与行业的核心问题,发挥好“后发者优势”,建议结合自身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切入思考产业规划:
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晋城市,考虑与区域自身规模及优势产业强关联的细分赛道
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区域内现有产业链配套情况,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方向,选择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细分领域,识别出具有潜力的细分领域,如整车制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动力电池、充换电设施等,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细分产业集群。
②中等城市,可以考虑从新能源专用车领域切入规划升级,带动整体产业集群经济发展
前瞻通过自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观察发现,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新能源化有所滞后,而专用汽车作为重要分支,随着我国物流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望成为下阶段我国汽车新能源化的重要增长级。
中等城市可以考虑根据本地特色和需求,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环卫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③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的城市,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切入规划新场景
当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盛行的情况下,技术路径的切入要有复合的场景,才便于实施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技术层面可以着重考虑:
(1)动力电池:在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如单晶三元材料的研发,增强动力电池的性能;
(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等核心技术;
(3)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加快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
前瞻认为,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更科学、更前瞻、更落地的产业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市场进入、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如何有效降低因过于依赖单一产业所产生的误判风险是关键。同时有效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禀赋推动技术向商业化应用转变,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是智谋。各地政府应积极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维度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蓝图。
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规划案例分析
深圳:构建完整生态链,持续领跑
深圳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头羊,已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核心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充换电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依托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深圳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实力。同时,深圳还在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0万辆。
北京:政策驱动,完善产业链布局
北京作为国内最早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计划开工建设的宁德时代北京工厂等项目,标志着北京在动力电池等关键环节的布局进一步加深。此外,北京还在智能驾驶系统、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西安、合肥等城市:加速崛起,差异化竞争
除了深圳、北京等传统汽车产业强市外,西安、合肥等新兴城市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崛起。西安依托比亚迪等整车企业,形成了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等产业集群,在西安市政策指导驱动企业规划布局的现状之下,西安市新能源产业链得以逐步完善,整体来看,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有企业布局。
合肥则汇集了江淮汽车、蔚来等多家整车生产基地,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车路云一体化” 成为产业发展新方向,多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试点。展望2025年,地方政府将持续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不仅在国内市场扩大份额,还将助力 “中国制造” 新能源汽车驶向全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新能源汽车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