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级层面的文件中对“强制配储”要求进行规范。
一、强制配储转向对行业的冲击
2017年,青海省在《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首次提及列入规划年度开发的风电项目按照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开启了我国强制配储之路。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源侧强制配储装机占全部储能装机42.8%,几乎占了一半。
然而,强制配储并未取得预期中的现实效益。2023年,新能源配储的平均利用率指数仅为17%,而电网侧独立储能的平均利用率指数则为38%,新能源配储“建而不用”的问题突出。
前瞻产业研究院新能源产业规划所认为,国家叫停强制配储,将对地方政府规划造成冲击。从产业链分布情况来看,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代表性企业较多,预计在政策大转向的情况下,这些地方的储能产业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巨大影响。
不过长期来看,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储能系统作为平抑新能源波动的有效手段,仍然具有确定性爆发的市场需求。
二、地方政府规划调整思路
前瞻产业研究院新能源产业规划所判断,随着强制配储政策叫停以及新能源全面入市等政策实施,未来储能产业会呈现以下趋势:
①技术多元化加速:企业可根据场景自主选择多元化技术,锂离子电池以外技术路线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I.建立"场景-技术"匹配清单,针对调频场景(飞轮/超级电容)、长时储能(液流/压缩空气)相应运营补贴;
II.制定混合储能系统标准,比如"锂电+液流"等混合系统集成规范,补贴相关多技术耦合项目;
III.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本地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②市场化机制成型:新能源项目需自主评估储能的经济性,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将不断完善,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机制将更加灵活。
I.积极推动电力市场改革,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允许储能系统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II.建设动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动态调节系数,通过适当放大峰谷价差,调整储能套利空间引导市场发展。
III.建立储能容量交易市场,按季度拍卖调频、备用等容量服务,辅以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引入按响应速度分级定价等精细化定价服务机制。
IV.开发储能收益权ABS等金融化产品,允许将现货套利、容量租赁等未来收益打包融资。
③应用场景扩展:市场化消纳需求倒逼储能技术与电力交易、峰谷价差套利等真实需求结合,推动其在市场化场景中发挥作用。
I.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布局独立储能电站、V2G车网互动、工业园区储能、数据中心光储充一体化等场景,通过试点项目验证技术经济性。
II.引导家庭储能、微电网等新兴场景探索,实现能源系统柔性调节。
三、优秀学习案例
在国家叫停强制配储,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政策出台前不久,上海刚刚发布了《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在坚持市场化、发展独立储能、培育创新场景、革新收益机制方面提出了适合当前趋势的内容。
①五大应用场景示范性项目:
-独立储能电站:利用既有能源电力设施场地资源和接入条件,合理布局、滚动实施独立储能电站建设。
-车网互动(V2G)示范:桩端加快推进小区V2G体系建设,网端加快开发和优化新型储能智能聚合系统,车端推动车辆开放和完善放电功能。
-用户侧新型储能:聚焦工业园区、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场景建设新型储能设施。
-氢基能源:以绿醇绿氨为重点,远期形成临港新片区、嘉定区、化工区、外高桥区域四大氢基能源基地布局。
-特色示范场景:鼓励火电机组配置新型储能;临港新片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储能;崇明区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多能互补示范场景落地等。
②市场机制创新:
-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参与现货交易。火电机组配建储能项目可随所属发电项目参与电力市场;用户侧储能项目可随所属用户主体参与电力市场。
-优化新型储能收益方式:独立储能电站未来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充放电;支持火电机组配建储能项目随所属发电项目提供辅助服务获得收益等。
-支持容量租赁共享:绿电交易可采用租赁容量方式获得储能调峰能力;支持用户侧储能项目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等商业模式。
小结
强制配储取消并非简单政策退出,而是通过解除行政约束释放市场原生动力,触发技术-市场-场景-产业链的协同进化,最终形成自组织的储能产业生态体系。
在政府层面,政策调整实质是新能源治理权的重新分配,地方政府需在保障电力安全与释放市场活力间建立新平衡。这要求从"项目审批者"转向"市场规则设计者",通过政策靶向引导、市场机制设计、技术场景耦合的三重作用,推动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平稳过渡,最终实现"技术供给-市场消纳-场景创新"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