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中通过遥控或自主控制执行特定任务的设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明珠”,水下机器人凭借其精准作业能力与智能化优势,已成为人类探索海洋、水下救援、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的重要工具。
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78.5亿美元,其中北美以35亿美元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以23.5亿美元规模、30%全球占比紧随其后。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8.3%,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到2030年规模将突破103.3亿美元。
水下机器人可根据产品定位分为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和工业及军工级水下机器人。从分类维度看,工业及军工级产品主导高端市场,消费级设备则加速向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领域渗透。在青岛海洋牧场,搭载视觉识别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正替代人工进行鱼群监测;在南海油气田,耐压3000米的ROV(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已实现深水管道检修自动化;在科研机构,具备自主避障功能的AUV(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正在执行海底地质调查任务。
目前,中国水下机器人产业链已形成"硬件研发-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闭环。
上游包括单片机、推进器、声呐等核心硬件及核心技术系统研发;中游为整机制造;下游则涵盖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等应用领域。
其中,上游环节,国产单片机、高精度推进器、多波束声呐等核心部件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推动设备能效比提升40%;中游领域,天海防务、中船重工等企业构建起模块化生产体系,其"海巡"系列AUV在南海创下连续作业120天的纪录;下游应用则延伸至海洋工程、环保监测、应急救援等十大领域,形成超过500亿元的衍生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大国,对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视。通过“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将其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设立专项基金攻关关键技术。同时,出台产业规划,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并发布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发展与规范。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积极对水下机器人产业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水下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分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能够带动当地制造业升级,促进产业链完善,吸引高端人才汇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其次,该产业契合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有助于地方政府打造科技产业名片,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天津经开区建设国家级水下机器人检验中心,吸引23家产业链企业集群发展。这种"政策+资本+场景"的组合拳,使天津滨海新区在两年内聚集了全国15%的水下机器人创新企业。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数据来源:企查猫,排名不分先后)
从2024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来看,天海防务的营业收入最高,高达39.45亿元。天海防务在水下机器人领域表现出色,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应用能力。其“海巡”系列AUV和3000米级ROV作业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深度参与国家深海战略项目,手持订单充足。相比同行,天海防务在民用市场落地更成熟,技术商业化进程领先。
水下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天海防务
企查猫APP显示,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海防务)成立于2001年10月,注册资金为172,802.91(万人民币),是国内首家船舶综合科技类上市企业。业务涵盖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大领域。
天海防务是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各类技术专利200多项,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其全资子公司佳豪船海具有船舶设计甲级资质,独立研发和设计了数百型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及工程监理业务方面,天海防务占据国内海监船监理80%的市场份额。其设计的饱和潜水支持船(DSV)和海洋测量船具备搭载水下机器人的能力,展现了公司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
天海防务通过自主控制与长航时能力、多任务载荷与模块化设计、深海作业能力、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等创新点,展现了其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
天海防务的“海巡”系列AUV(水下无人潜航器)能够实现南海岛礁周边200海里的自主巡逻,并搭载多波束测深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天海防务构建了"研发-生产-服务"的闭环生态。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其定制化AUV承担火箭残骸搜索任务;在三峡水库,搭载激光雷达的水下机器人每年完成超200次坝体检测。这种"高端定制+批量供应"的商业模式,使其手持订单覆盖至2027年,民用市场占有率达41%。
其设计的饱和潜水支持船(DSV)和海洋测量船能够搭载水下机器人(ROV),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海洋探测和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范围。这种结合打破了国外垄断,提升了公司在深海工程领域的竞争。
4月26日,天海防务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其水下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4.41%,订单金额突破 3 亿元,技术落地能力行业领先。
水下机器人行业现状
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从水下机器人市场需求结构来看,海洋工程是对水下机器人需求最高的领域,占比35%。深海矿产如多金属结核、可燃冰等的开采活动不断增加,推动了大型作业型机器人的需求。这些机器人需要具备强大的作业能力和稳定性,能够在深海高压、复杂地形等恶劣环境下进行长期、高效的工作,完成矿产勘探、开采设备维护等任务。其次是水产养殖领域,占比20%。水下机器人可实时监测养殖水域的温度、pH 值、溶解氧、盐度等水质参数。如发现水质异常,能及时发出警报,帮助养殖户及时调整养殖环境,保障水产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
海洋工程为主要应用领域
海洋工程是水下机器人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2024年所占份额为25%。使用水下机器人可以减少对大型船舶和大量专业潜水员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设备租赁成本。而且,水下机器人可以长时间连续作业,无需休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长期来看,能够显著降低海洋工程的整体成本。
广东水下机器人企业最多
截至2025年5月15日,中国水下机器人领域存续/在业企业超过200家,其中广东省企业数量最多约为49家,其次为山东、江苏和浙江。
自航空航天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张教授表示,水下机器人作为海洋开发的“先锋队”,其技术创新势必将加速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他强调,产业参与者应当深化合作,通过技术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专家观点及市场前景,不难看出,水下机器人领域的未来依然充满机遇。特别是在深海采矿、环境监测及海洋科研等应用中,相关技术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机器人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机器人行业未来的发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