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脉脉创始人林凡:增长瓶颈!坚持or转型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享到:
 林凡 • 2016-08-29 11:34:36 来源:混沌研习社 E2819G2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8月27日下午,职场社交产品“脉脉”创始人林凡来到混沌研习社,和大家分享了《用职场社交推演典型创业》。

很多创业者推出产品后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处境:新用户以每天几十个的速度缓慢增长。我们是耐住寂寞坚持?还是放弃想法果断转型?林凡说,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你做判断:如果有很多用户向你提意见、提反馈,这个方向是值得你去坚持下去的

本文经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转载,研习社是一所线上商学院,致力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演讲者|林凡(职场社交产品“脉脉”创始人)

我是2012年初出来创业的,一直到2013年的6月份的时候,我们才决定做“脉脉”做这个产品。18个月这个不算短的时间中,我们做了两次产品转型。

很多人说创业是从0到1,但我认为在0之前的事情可能更为重要。

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说,因为他们在某个时间点做了正确的取舍,做了成功的转型,所以创业成功了。同时我们也看到无数的案例说,当时的情况多么多么的困难,但是因为创始人选择了坚持,所以他成功了。

所以当我们方向探索遇到困难的时候,到底是该坚持还是该转型?坚持和转型之间有没有一个标准?

1

8月27日下午,职场社交APP“脉脉”创始人林凡登上研习社讲台。

当数据不能帮你判定的时候

什么样的感觉会让你ALL IN?

朋友和用户喜欢

当我们推出“脉脉”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可能和很多创业者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一天几十个新增用户。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是没有新用户,我们也就死了心彻底放弃。继续做呢,一天也就几十个用户增长。

这个时候如何判断要不要坚持下去呢?当时给了我们比较大信念的就是来自朋友和用户的反馈。

很多用户会发来消息说,你看我已经把你们的产品放在首屏了,还有些反馈说,你们这个产品我虽然不喜欢,但是你们的匿名八卦我很喜欢。

周围的朋友也会跟我们提各种各样的建议,我觉得这里用的时候不太舒服,或者我想做一个事情的时候,遇到了这样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很多用户向你提意见提反馈,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的时候,这个方向是值得你去坚持或者说去All In的。

验证需求的诀窍

怎么设计实验快速验证

一个需求是刚需还是伪需?

方向明确了之后,我们就需要解决这个方向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很多时候大家都要做一个很复杂的产品设计,把所有流程想清楚以后再去研发,研发完了上线,上线之后迭代,迭代之后更新,通常这种做法没有一两个月都是搞不定的。

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一个快速的方案去验证这个功能是不是被用户需要。

1、做文案修改

还是以“脉脉”为例。我们知道社交产品一般都有加好友的功能,那么我们就在想,不加好友能不能有事直接联系呢?

我们后来做了一个功能叫做“直接联系”。你付一点钱,就可以给他直接发消息,这是个很好的改动。

后来我们又在文字上面做了一些调整,把就把“直接联系”变成“急速联系”。文案改了两个字之后,点这个按钮用户的比例就高了30%。

2,用户访谈和A/B测试

如果你去问一个想要跳槽的人:你要换工作,我推荐猎头给你,你愿不愿意?这个人肯定说愿意。如果我说,我推荐企业的HR给你,你愿不愿意?这个人肯定还是愿意。

所以我们发现,在用户访谈的时候,用户一定会顺着你的思路回答问题,他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那么怎么验证我到底是推荐猎头还是推荐HR?

我们给所有求职者推送短信。首先把猎头推送给求职者,让他们互加好友,我们看到求职者愿意加猎头为好友的比例大概只有百分之四左右。这个比例非常低。

然后我们开始推荐HR给求职者,发现点击加好友的比例上升到了20%多。

所以用这种A/B测试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快速发现结果上的量级差异。推送HR这个需求点是特别值得我们花费大力气去做的。

2

如果有很多用户向你提反馈,这个方向是值得你去坚持的。

营销增长怎么做?

关于烧钱的学问:

事件营销,公关软文,广告投放

好多公司经过万般努力之后,也完成了0到1的过程,但是我们又会发现,你的产品每天是有几万、几十万的日活,但是很久时间也上不去了。

另一方面,我们有看到一些神话般的案例,突然就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从几十万日活到上千万日活,成为一个特别牛的产品。

我给大家举一些社交产品的例子。当年陌陌能够起来,其中有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营销。

有一个外国人,拍了一个视频,他一个人分演了12个角色,每个角色都说一句话-“我在用陌陌,你在干嘛?”虽然当时这个外国人其实和陌陌并没有事先的合作,但是陌陌看到这个视频之后,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这个事件营销对自己的意义,所以开始全力推这个视频,把这个事情玩得特别火,成就了陌陌后来的爆发式增长。

在此之前,陌陌叫做基于LBS的交友软件,这件事之后,陌陌就变成一个约炮的软件,这就不一样了,后面陌陌又做了很多的营销,说我跟他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等等。

除了事件营销之外,公关软文,广告投放都是社交领域里面非常常用的手法。也有人说,营销就是烧钱,钱到位了,效果就达到了。但是我想说的是,怎么花钱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的花法,甚至有大于10倍的差别。

我们来YY一下,如果你融了一亿美金你会怎么花?你是找很多人,还是打很多广告?还是买很多用户?还是做其他事情?

不管钱多还是钱少,营销的本质其实并没有改变:想清楚核心人群的关注点是什么?然后和他们做更多的沟通、交流,最后选择一个好的广告点来打动他们。

你的获客成本得比行业

低一个量级才有机会,

下一个红利在哪?

有的产品打的点很有趣、很利于传播,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传播渠道,还是做不起来。比如陌陌,如果当时没有微博,陌陌今天能不能起来?其实很难。因为这个点在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发文章调性不对,这是走不通的事情,但是微博发,大家就不觉得有问题。

PC时代的红利就不说了,在移动时代,有微博、微信、应用商店的红利,但是很不幸,这些红利今天都已经过去了。

今天你如果还在研究说,怎么把微博营销做好、怎么把微信营销做好,怎么把应用商店的ASO优化做好,对不起, 这些东西的红利都已经过去了,没有多大的效果了,因为获客成本很高。

蘑菇街的创始人陈琪说,如果人家花10块钱获得了一个注册用户,你也花10块钱获得了一个注册用户,你能比他多出些什么呢?如果你能比他低,就意味着你能更快地到达用户10%的密度,到了10%之后,这时候用户就会呈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你的获客成本要比别人低一个量级才可以。

我们今天面临的红利是什么?短视频营销,B站、A站营销。我觉得很多人对这个事情想的还不是特别清楚。大家的感觉是,ok,我知道直播很火。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想好怎么用好它来做营销。

3

微博、微信、应用商店的红利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思考下一波红利在什么地方。

变现模式多样化

广告、会员、电商、游戏、直播......

拿什么养活公司?

最后就说到了变现。变现这个事情很多人不愿意去说,一个原因可能是很多人还没有经历到这个环节,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盈利是公司机密。

但是从原理层面来看,并没有太多机密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的变现模式,大家很熟悉的“广告”、不太乐意付费的“会员”、经常使用的“电商”,以及所有流量平台都会想做的“游戏”等等。所以其实是有很多模式可以选择的。

给大家举个Facebook的例子。

Facebook在刚上市的时候,股价是30块左右,然后一度跌到了10几块钱。大家觉得说Facebook的估值被高估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虽然它的用户活跃度很高,但是赚不到钱。

那么今天我们看到Facebook的股价已经到了300多块钱了。Facebook靠什么赚到了钱?其实就是广告变现。

原来Facebook对于做广告是有点顾虑的,因为广告会伤害到用户体验。后来Facebook是怎么绕过这个顾虑的呢?

它把用户分成不同的人群。某个人群里面永远不出现广告,某个人群里面会出现广告,我计算这两批人的活跃度、停留时间以及操作行为,发现插不插入广告,对用户活跃度的影响只有3%。

验证了这个之后,Facebook的整个广告团队用了很多努力,给用户打标签,让广告内容与用户生活信息相匹配等等,匹配度越高,点击率就越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3%这个数字变得更加不明显。

我看到一些APP,因为怕影响用户体验,所以把很多广告藏在了某一个路口。假如这个路口只有万分之一的点击,一亿的日活到了这里就变成一万了,这样的话,商业变现就会损失一到两个量级。

所以我觉得流量变现一定要放在自己的主路径上去实现。而解决主路径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差异,一定要从方法上找到可以衡量的步骤。

在创业这条路上,大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所有的困难都是有机会、有办法去解决的,只不过我们过去的经验、人脉网络没有能够帮助我们去获得可以拓展的资源。

其实这也是我创办“脉脉”的初衷,希望大家能够在自己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里面,找到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场景和人脉。

我的分享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现场问答

混沌研习社:当初创立脉脉的基石假设是什么?是职业机会的不间断需求还是大众对职场八卦的窥视心理?另外,脉脉的设计架构导致了私人信息的大量披露公开,你觉得法律风险的边界在哪里?

林凡: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今天中国有职场社交的机会,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才竞争的充分市场化。只有人才才能带来公司的快速发展,当这个意识为大家所接受以后,人就变得非常重要,职场社交就会有强烈的诉求。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去人才集中在北上广这几个地方,而且每个地方的人才类型也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就是IT人才,上海就是金融人才。未来,人才的流动将会越来越普遍。我们相信脉脉在人才自由流动中会有非常大的机会。

第二个,私人信息风险问题。客观来讲,中国其实是一个不太注重隐私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注重隐私的国家。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对于个人资料的公开,美国人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中国人觉得公开以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骚扰。

我的观点是这样,公不公开取决于每个人得到的东西。刚开始只有10%的人愿意填写自己的实名资料,到今天有50%的人愿意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因为填完真实信息之后确实可以有很多收获。

从我们平台本身来讲,我们一方面做了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大家可以限定自己的个人资料是否公开,另一方面,我们在数据这一块也做了很多努力。

从未来的趋势上来看,特别是今天的90后,他们不太在意这件事,他们更在意的是能不能被社会认可,我觉得这一点对于脉脉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混沌研习社:从过去的搜索转战社交领域,很多人在跨行业转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挑战,你是怎么克服的?

林凡:招优秀或者聪明的人。优秀的人其实是能够随着团队的变化而自我调整的。如果你招的是特别有经验的人,你就很难完成变化和转变了。

我自己是技术出身,对于技术大牛我愿意高薪聘请。另外,特别是当我们进入到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你也需要花更多的钱去找这个领域的牛人。也许你的投入会比其他同行高出很多,但是对于你快速进入行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混沌研习社:脉脉有做个人金融业务吗?理论上来说,实名认证加上职场和人脉背书,至少比借贷宝更有潜力?

林凡:我们自己没有做跟金融相关的业务。因为自己的主营业务还不是特别强大,这个时候如果去做金融,对自己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金融这块,目前我们是和支付宝、京东金融合作。支付宝已经上线了芝麻信用的功能,脉脉可以提升用户在支付宝里的芝麻信用,9月份的时候,脉脉也可以提升京东小白信用。

比起自己实际涉入,我们更多地在输出征信能力,帮助用户在各个平台上更好地完成授信过程。

本文来源混沌研习社,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9 q2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增长瓶颈 转型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