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身为管理者,每个决策都在出卖你

分享到:
 张丽俊 • 2020-09-21 15:15:27 来源:张丽俊 E7579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张丽俊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商业的本质不是公平,而是利用手头的资本、资源和人力,尽可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管理就是商业杠杆撬动千钧之力的支点。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在思维模式上需要做到“绵里藏针”——能运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思维工具,内里却藏着一根价值观的“定海神针”。

“君子不器”这句话已经被应用在各种行业领域。

在管理领域,它意味着管理者不要在心理上自我限制,而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像水一样“杂然赋流形”,去适应各种各样的情况,做出目前情况下最适合的决策。

积极思维的力量塑造人生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这句话既对也不对。

悲观和乐观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初始态度,而左右一个人最终决策的因素,在于积极或消极的思维方式。

比如甲和乙两位销售总监,这个月业绩都只完成了75%。甲很乐观,说毕竟还完成了75%嘛。而乙说坏了,有25%没完成怎么办?

如果甲得过且过,寄希望于下个月销售突然好转,这种乐观但消极的心态对工作一点帮助也没有。

如果乙在很大的压力下复盘并找到原因,带领团队一起解决问题,那么悲观但积极的乙,反而是更好的执行者和管理者。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被称作“成长型思维”。

假设A和B两个创业合伙人面临BP被投资人否决的情况。A消极的说,这创业做不成了,我们的技术团队没有什么经验,人脉也不行,投资人还不看好行业前景。

而B积极的说,看来要拿到融资真的很难,但只要我们能建立更专业的团队、拓展我们的人脉,想办法说服投资人对行业更有信心,这事儿就能成。

虽然拥有成长型思维的B最后不一定成功,但连尝试都放弃的A,从消极念头产生的一瞬间就注定创业失败了。

在这个人人追求自由的时代,其实我们早就掌握了一种自由的力量而不自知,那就是叙事的自由。

A和B明明面对的是同样一件事,但因为对自身处境的“叙述”不同,因此做出了不同的决策,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B在决定继续坚持的同时,也是给了自己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无论失败与否,他都愿意相信自己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就算创业最终没成功,B也可以很快重振旗鼓,因为他的思维还是自由的,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力量。

而A在放弃努力时,不会认为创业失败的结果是出于他的选择,反而会认定自己是迫于无奈才放弃。A会认定自己根本不可能反抗残酷的现实。

积极的人在面对看似不可能的问题时,典型的思维框架是,“这件事很难,但我只要……就能成功”。

而消极者的思维框架是,“这件事太难了我做不到,因为……”。

当管理者遇到困难,要督促自己用积极的思维框架想问题,无论如何都要在心态上掌握主动权。

因为很多时候只要换一副眼镜看世界,你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比问题多。

更重要的是,只有掌握积极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财务思维控制风险,抓住真正的机会

大多数人重视回报,少数人管理风险,极少有人关注成本。

有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总是抱怨说,员工们都在拼命加班,接了很多项目,业绩却没有明显提升。

原因是这位主管看到项目线索之后没有先判断可行性,跟公司主营业务基本不搭边的项目也敢谈,小到销售提成只有十几块的业务也要接。有时候甚至不了解对方实际需求,就让员工开始做策划、出方案了。

这种什么钱都想赚的心态,跟经济学中的“稀缺思维”有关。当我们的大脑被一种“稀缺感”所俘虏,做决策的时候就只能看到眼前红利,无法思考长期利益,也不会思考为了这点红利到底要付出多大代价。

为了抵御稀缺思维,除了做事三思而后行、多听取别人意见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财务思维。

管理者可以不做财务,但不能不懂财务思维,因为它能为你的每一个决策,增加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以衡量损益为核心的客观视角。

基于管理者决策,我们要明确的第一个财务思维,叫做收入多不等于利润高。

企业中人力销售,是最大的一块业务成本。增加销售人员带来的利润增长是线性的,假如平均一个销售可以做一百万的单,那么想要达到一千万,就需要10个销售,少一个都可能完不成目标。

而运用裂变的方式,销售增长是指数型的,可能三个销售兼运营,加上一个技术人员,就能撬动千万级别的收入。

第二个财务思维,是人力成本低不等于业务竞争力强。

很多公司在起步阶段,会倾向于一个合伙人或部门老大,带一群低工资的应届生和实习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公司业务步入正轨之后,还要采用同样的压缩人力成本策略,就会引发大问题。不给潜力员工加薪、不做激励制度、不培养未来的团队领袖,虽然账面上净利润增加,整个团队的岗位胜任力和驱动力没有提升,也没有配合公司的未来发展做人才储备,长期来看是不会有竞争力的。

第三个财务思维,是账面资产多不等于流动性好。

企业能否顺利运转,靠的是流动资金的“活水”源源不断。有些企业的业绩不错,但其中很多是应收账款,现金没有入袋为安。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利润高,但同时存货量高、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比例高,因此现金流也很低。

这个时候不考虑尽快催收账款、节约支出,可能会面临现金流断裂的情况,轻则影响公司运作,重则影响企业信誉和生存。

自信的力量,来自不设限的思维

对于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我们经常说,如果不难要你何用呢?

一方面,成为管理者就是肩负了一种使命,不管你有没有自信,都要去做正确的决策。

站在管理者立场上做决策,你可能要面对孤注一掷的不确定性,要面对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艰难,要面对淘汰曾经一起打拼的团队成员的自责和愧疚。

正因为如此,管理者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和工具的学习,也需要心灵上的辅导和陪伴。

另一方面,做决策之所以难,是因为管理者承担的责任重大,决策失误也必须承担其相应的后果。

承担的责任越重、压力越大,就越会让大脑产生“管窥效应”:误以为自己的选择很少,误以为达成目标只有一种方式,误以为别人在衡量我的价值时,只会看到这一个决策的成败功过。

为了对抗这种心理效应,我们一定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时刻记住无论在什么困境中,我都有选择的力量,有叙事的自由,除了我没有人可以限制我。

唯有不自我设限的人,才能自助者天助。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张丽俊,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

本文来源张丽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管理 决策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