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陈春花:奉献比聪明更重要

分享到:
 陈春花 • 2020-12-30 09:31:16 来源:春暖花开 E8034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陈春花  来源|春暖花开(ID:CCH_chunnuanhuakai)

导读:一个若不懂得在团队中主动贡献,总是让团队为了他而特别费心协调,就算他能力再强,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作为个体一定要知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能够胜任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你是否愿意热情地为组织付出。

01 

为什么在个体价值崛起的时代

我们依然要谈奉献

很多管理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把很优秀、能力非常强的人组织起来的时候,并不一定保证会获得最好的绩效。有可能让能力相当的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得到的结果是,要么一个人不表现他的能力,要么这两个人对着干。

也许我说得有些绝对,但现实是,我们虽然同意优秀的人会产生好的绩效,然而常常发生情况是,把优秀的人放在一起可能效果并不是最好。

作为个体一定要知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能够胜任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你是否愿意热情地为组织付出。

如果你不肯付出,总是让组织迁就你的习惯,那么即便你能力非常强,对于组织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

02

在相互奉献的关系中

组织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在今天谈奉献,很多人会觉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我真的认为,如果你要理解组织内的关系,就要理解为奉献关系。没有奉献作为基础,组织关系是不成立的。

组织内,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付出的关系,部门与部门是相互付出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是相互付出的关系,在这样的相互奉献关系中,组织才会真正地存在并发挥作用。

奉献关系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有:

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够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贡献;

每个部门都关心自己如何调整才能够与其他部门有和谐的合作接口;

下级会关注自己怎样配合才能够为上级提供支持,而上级会要求自己为下级解决问题并提供帮助。

也许你会觉得我的描述太过理想化,但如果不是这样做,组织就只是一个存在的结构,而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03

如何在组织内部建立奉献关系

但我们的难题是,如何让组织关系变成奉献的关系。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 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

组织内部的员工评价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共同点都是,工作评价会以工作结果作为根本对象。如果想要获得奉献的关系,需要改变评价的主体以及评价的根本对象。

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评价主体是工作相关者,只要在流程上相关的人都是你工作评价的主体。如果你的上司没有与你构成流程关系,就不需要作为你工作评价的主体。

同时,不仅仅评价你的工作结果,还要评价你的工作贡献。

举个例子,假设你把工作完成得很好,但是因为你认为别人都没有你做得好,所以你采用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虽然工作的结果很好,但是其他人因为没有机会参与工作而无所事事,我们就不能够评价你的工作很好。

2. “决不让雷锋吃亏”

这是华为公司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则:

“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我们决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作为一家企业的法则法规,它面向企业的每个员工提出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然而,在《华为基本法》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条例并不是“要求”,而是企业对每一个员工的承诺。

华为管理层将“我们决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作为对每个员工业绩的承诺,这一点落实到中国的企业中比任何西方管理科学中提及的“关键绩效指标”都更见效果。

3. 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

其实在形成每个人的奉献行为时,需要一种氛围,那就是注重团队或者组织的作用。

在中国的组织习惯中不会存在多个成功人士的说法,只能够是一个人的成就,结果出现两种极端:

一个是组织里只有一个人的绝对权威,其他人只是配角,不能够分享成就和成功;另一个极端就是,认为付出之后需要分享成功的人只好自立门户,结果诸侯格局尽观,无法看到长久的成功或者大的成功,这个现象真的应该让我们好好反思。

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得积极热心、愿意付出,不论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不肯付出的人,在组织中只会做好被吩咐的工作,愿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却能带动团体,集结众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顺利进行。

一个好的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的第一要件是: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本文完)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ID:CCH_chunnuanhuakai),作者:陈春花 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本文来源春暖花开,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管理 人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