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思毅 来源|群响刘老板(ID:applemanliu641)
前段时间在广州出差,阅读完成了张小龙的 8h,了解了张小龙对于用户的洞察,以及对于很多很多人性的直接理解,
真的拜服,这个 10 亿 DAU 的操盘手。
今天,我还是要直言不讳地说的,我最喜欢的企业家还是张一鸣。
一、
张一鸣比王兴,或者杨浩涌,还有左晖更亲切,我读过这几个人的深度专访,但没有读过他们的微博,
但张一鸣,我没读过他的专访,可是我看了他所有的微博。
从张一鸣和他老婆天通苑住,再到他说自己的酷讯帮,吴世春、陈华和他,然后再到今日头条作为资讯类 App 开始崭露头角,我撸过了他几千条微博。
然后微博之后,今日头条和抖音也变成了毫无信息量的官方形象,但是他的内部讲话,又撸了一遍,很多次内部信,包括昨天发的这封 9 周年。
我看到 9 周年的这篇文章的时刻,我第一反应就是,卧槽字节跳动居然 9 周年了。
然后继续读完之后,竟然想哭。
二、
我长期认真阅读张一鸣老师的文章。
除了从外部渠道之外,在字节跳动的 10 天,我无所事事,就直接从 Wiki 里随意看,看到很多 CEO 面对面的访谈和回答,以及飞书,
当时还是 lark 的群,还有同事圈的状态,还有张一鸣的 OKR。
在那 10 天,我居然也碰到张一鸣老师三四次,憨态可掬,
在食堂遇到他和同事边聊边下来吃猪饲料(真的很喂猪,肉很多,饭和酸奶还有水果,伙食爆炸好)
张一鸣老师给我的感觉,总是平易近人的,但是从业务动作和口号来讲,看起来又是如此犀利,
而且字节跳动的企业文化也不知不觉让员工很喜欢撕逼和争吵。
大力出奇迹的口号,一切要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的口号,都让我对这个人和这个企业充满了不适,特别是在打工的时候。
但是当为他打工,去研究他的时候,反而觉得张一鸣作为一个 CEO,是一个抗压能力巨大,格局甚大的铁子。
三、
这次字节跳动 9 周年,张一鸣的发言,验证了我这个结论。
再次感慨,这个世界上最敬佩的青年企业家是张一鸣,为他写一篇读后感,陈列一下张一鸣这几万字说了啥。
核心就这一个图 👇
这次的平常心,张一鸣讲了,如何看当下、未来,如何看自己,如何看公司增长,如何看竞争,非常更新字节跳动的主体价值观和对当下增长的态度。
十分有意思,我读快手,我看快手,以及我看字节跳动,似乎都发现,这两个公司虽然还在增长,但是已经进入成熟大公司的业务状态和创始人心态。
整个团队的面貌似乎都不一样了。
张一鸣同学说了很多很多金句,必须要摘录:
▍1
我今天想讲讲「平常心」这个话题。
面对动态变化的世界,我们经常会惴惴不安,担忧未来或者懊恼过去,很多精力和时间都会浪费在面对波动上。
过去,业界讨论方法论比较多,大家也都很重视。
但我觉得,在这么一个环境中,保持平常心,是听起来容易但重要的事情。
▍2
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较放松,内心没有扭曲,观察事物细腻,实事求是,比较有耐心。他们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
只有心态越平稳,才能扎根越牢,才能够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难企及的事情。
▍3
「平常心」是一个佛源词,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比如「精进」和「想入非非」。
「平常心」在百科里的定义是:“在一切环境和一切行为中,保持无差别不偏执(unbiased)”。
在现代心理学,也有一些解释,大意是说:“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从容淡定”。
如果大家在头条上搜索,还能发现其他一些文章、概念和解释,
常见的有:let it be/let it go(顺其自然)、common sense(常识)、intuition(直觉良知)、正心诚意。
像「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时」,说的其实就是intuition(直觉良知)。
还有像互联网圈比较流行的「回归本质,实事求是」,以及接受不确定性。
▍4
如果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平常心),就是:“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
▍5
随着业务的发展,我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非常有特长、有能力的人。
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是:也许在知识经验上有些差别,但是从人的角度来说,大家都还是非常接近的,是平常人、普通人。
但有一点,能取得很好成就的人,他们往往保持很平常的心态。
也就是说,保持平常心,接受当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6
预期就是束缚。
当我们带着预期的时候,就会动作扭曲,容易搞复杂。
「我应当如何如何」,如果你在乎自己或者他人的预期,那么你在思考或者决策时,多多少少会受到束缚。各种各样的标签都会带来心理负担。
(这一点我特别大的共鸣就是,
凭什么老板不能犯错?
凭什么老板不能有情绪?
凭什么创业者就不能有生活?
凭什么恋人就需要同居?
这些都是惯常标签和世俗预期)
▍7
人们用太多时间去忧虑未来和纠结过去,很少时间注意力在当下,关注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当下的感受,当下的判断。
我们说过去是动态加速的一年,我相信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担心。
但可能在大家担心的过程中,时间、精力,已经消耗掉了,对于更重要的当下、当前要做的事情, 反而可能缺乏关注。
或者可能在对损失、犯错误的懊恼中,又错过了新的机会。
(活在当下,说了很多次,但是很多人做不好,包括我自己。
我在开始创业的时候,悟了一次,然后现在持续在悟)
▍8
去年我们在面对危机挑战的时候,我老跟大家说「stay calm, be patient」,咱们整体上做到了。
这确实是我们过往经历挑战最大的收获:
你不能百分百控制结果,尽可能保持平静,做正确的决策,不要急于做决定,不要panic,往往就已经能取得最好的结果了。
▍9
有的公司开年会说,公司非常好,业务非常好,明年会更好。我不太想跟大家强调这个,业务总会有各种情况,会起起伏伏。
也有人经常问我说,你怎么面对焦虑的,你们公司去年涨了 100%,明年还能涨 100% 吗?
我一般这么回复:我们公司明年为什么一定要增长 100% ?
当然,我们希望可以高速增长,但不应该让增长焦虑影响到你。
现在公司业务增长确实非常快,但我们不能沉醉于过去的成果,也不能懊恼过去的错误,同时也不能有惯性的预期,我们公司一定会怎么样。
睁大眼睛看清楚环境,了解用户,没有杂念地做好决策,结果是多少就是多少。
(这一点我真的在想,想问,张一鸣,你真的这样想吗?)
▍10
现在外部有很多对于我们公司的归纳总结,我觉得是叫「字节成功学」吧,都很有问题。
我尽量不看。我们不要反过来被外部评价定义和影响,应该基于自己提更高的标准。
(十分赞同)
▍11
今年我希望,公司从某种程度,心态能够放缓下来,一方面避免短期业务焦虑的包袱,另一方面不带固定预期地对未来有开阔的想象,有更长远的目标。
没有束缚,才对更长期保持想象力。
▍12
我觉得平常心对待竞争对手。
第一点是要把竞争当作常态。不要想逃脱竞争,竞争也是好事。
甚至我觉得,不应该通过并购来结束竞争。我们看到很多通过并购消灭对手的公司,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最后都懈怠了。
▍13
竞争对手是很好的蓝军。
竞争对手可能有产品创新,市场策略等好的方法值得你学习。
哪怕是竞争对手推动的批评文章,我们也认真看,而不是愤怒。
也许文章里 80% 都有问题,但 20% 是对我们有启发的,那我们应该吸收那 20% 。除了竞争对手,没有人会那么认真挑你问题。
▍14
很多人做业务会说要 all-in,一下子结束战斗。
我自己觉得,随便说 all-in 的团队有很大问题。all-in 有时候是一种偷懒,如果你想得很清楚了,战略应该如此,那没有问题。
但我的感受是,在很多时候,只是「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吧」。
(非常非常非常同意,创业公司更是如此)
▍15
还有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是: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
我自己的感受是,方法论其实并没有那么有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可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
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戳死我了!!!)
▍16
我经常在各种讨论中跟同事交流,don’t rush to conclusion,不要匆忙下结论。
不要太容易说「说白了就是这样」。我们在做结论的时候,要猜想其他可能,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17
平常心对待成功和失败,也包括不要错误归因,把外因当作内因,不要把运气当作能力,要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真实原因。
我们最早做短视频,城市用户的留存不太好。
讨论时,一个同事觉得肯定是因为城市白领做脑力劳动多,更倾向于图文表达。总结的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不是说所有的结论都不对。
只是要承认有的事情我们不知道。
人很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对成功和失败都希望找到符合自我叙事的归因。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平常心一些。
▍18
关于如何面对失误,我有个「四部曲」。
第一步是 realize it ,真实认识到错误,之后你就可以少懊恼一点了,认识到就是一种收获。
你还可以 correct it,改正它、修正它,这又是一种收获。
你还可以 learn from it,从这个错误中学习到背后的原因。
书里面提了这三个步骤,后来我又加了一个:forgive it ——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前三步,那么你应该放下它。
面对错误,很多人强调痛定思痛,我是建议:不要过长时间进入到自我指责的状态中。
以上,我读了 5 遍,认同、认同、再认同,反复敬佩张一鸣。
我也要努力。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群响刘老板(ID:applemanliu641)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