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张山领、祝铭明 来源|茅庐学堂(ID:maoluxuetang)
今天我们请到了茅庐学堂创始人张山领老师(大山),和Rokid 创始人兼CEO祝铭明老师(Misa),为大家分享:抛弃死战略,打造一套战略循环系统。
今天两位老师讨论的不只是“战略”,更是一套关于战略的“系统”,这也是我们茅庐学堂原创的企业战略落地方法论,关于这个话题,期待两位老师的精彩交锋。
01
张山领对话祝铭明:企业战略和组织文化
1
战略要融入骨血
张山领: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企业战略和组织文化,Misa怎么理解战略以及战略对企业的价值和作用?
祝铭明:我们很少专门谈战略,创业公司还是要把战略融入每天的工作中,身心合一。战略本身对公司至关重要,但它特别有趣。不是天天把它拿出来展望,而是真实地思考,避免流于表面。
真正的战略每天都在指导我们的行为,指导公司每个人的工作。不论是对外输出的产品、整个团队,甚至企业的合作伙伴。
战略是长在骨血里,而不是长在脸上。
2
引领者和跟随者的分水岭
张山领:曾鸣教授曾经说过,战略需要思考。比如,企业在行业或者产业链中的角色和地位,您怎么看待AR、AI领域未来的发展?Rokid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祝铭明:Rokid的使命是“Leave Nobody Behind”——让每个人享受科技。
如果科技产品强大、先进,会改变整个社会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科技的改变有人能跟上,有人跟不上。比如,有些人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外卖软件或者线上支付。
Rokid的使命是通过人机交互技术的探索和引领,打破甚至消除人类与科技之间的隔阂。这个使命在创业初期就很清晰,不管先从行业落地,还是先从消费者落地。
从小部分人开始,然后普惠每一个人。这是创业第一天就开始坚守的信念。只要科技在发展,人和科技之间还存在适应能力的隔阂,我们就不能忘记初心。
我们的定位是成为新一代人机交互变革中的引领者,不做跟随者。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去推动行业的一些边界,不是简单在一个可知边界内部整合或者打造产品,而是在做产品、做行业、做服务的同时,打破整个行业边界,甚至引领行业。这是我们给自己的定位,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目前为止,Rokid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允许我们带领合作伙伴、用户,按照我们的节奏奔跑,却仍然感到步履艰难。
我们还是一家体量很小的公司,虽然我们有足够的心智,但还需要更加强壮,才可以替大家承担风险,尤其是早期探索的风险。
3
打造平台,先要打造产品
张山领:关于整个链路中企业扮演的角色,曾教授认为:一是点的角色,提供一个产品或者成为供应商;二是线的角色,提供一套解决方案;三是提供一个平台,整个过程不断赋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对于Rokid来讲,您在这个领域当中会是什么样的思考?
祝铭明:互联网科技或者信息技术的创业者,都希望成为一个平台生态的主导者。
我们公司成立第一天,就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平台是成长出来,不是被定义出来。
所以Rokid不会一开始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平台。我们没有非常强烈的意愿这样做。不过,如果我们的产品足够优秀,能够服务更多的行业、不同的场景,慢慢就会具备一定的平台属性。
所以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打磨上,让产品一步一步地扩散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顺其自然,并不强求。
这是Rokid的风格,我们内部都是产品在驱动、用户在驱动、场景在驱动,而不是平台驱动。
我们的产品在行业内部或者用户中口碑还不错,所以我们也尝试将它赋能给不同的行业。它现在已经从产品阶段慢慢进入连接不同行业的过渡阶段。
点到线的过程,Rokid一直走在行业运营平台的前端。无论从市场占有率、影响力,还是业界的高配技术储备和人才结构。即使这样,我们仍然稳扎稳打,同时也努力把各行业共性的东西联结起来共同打磨。
点到线的过程中,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把行业做好,把一些共性的需求慢慢连接在一起,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平台。
张山领:所以平台是一个自然生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只需要围绕客户的需求和场景,把产品打磨精致,满足客户需求,它慢慢会长成该有的样子。
4
以不变应万变
张山领:我听到很多行业把你们的产品做成案例,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产品层面,在这个行业里都属于领先地位。但是,目前环境变化飞快,技术的革新迅速。
曾教授讲过,看十年,定三年,干一年,然后不断迭代。作为一个新型的科技公司,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怎么应对这种环境变化?怎么去调整?这可能也是很多新兴科技公司特别感兴趣的话题。
祝铭明: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尤其对于创业公司,我们自己也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
① 不忘初心
创业公司一开始萌生这个想法,往往是基于大方向和未来的思考,才会全身心投入做自己,当然也有只拿项目,以赚钱为基础的创业算法。认真做一个事业、一家公司,一定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长久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建议创业者不要放弃初心。初心是最开始让我们全身心投入的初衷。很多员工放弃大公司的优厚待遇,来到我们公司。它肯定有一个最初吸引大家的核心,必须守护。
科技创业公司拼的不仅是科技,更是应对变化的能力。对任何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变革是机会,更是挑战。如果拥有扎实的内核或者初心,任何变化都会泰然处之。
② 直面变革
关于怎样调整?我们做新一代的人机交互、技术探索,但具体的产品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从第一代的Alien到Me,再到眼镜产品。它们的载体、表现的成果,一定是变化的,因为这个行业早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展现的产品形态一成不变,意味着这个行业已经非常成熟。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要有自己的坚持,如坚持品质、坚持交互,坚持态度。
同样我们也要保有灵活性,比如产品的形态、策略、战术,能跟上市场的节奏,甚至先于趋势,探索需求,先于外部环境要求,自我变革。这也是过去几年,我们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5
战略三部曲
张山领:曾教授讲过,公司要围绕使命和愿景,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我们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每一个战略都分成三个阶段,尝试期、突破期、扩张期。一旦验证成功,就开始复制和扩张。Rokid 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发展次第?
祝铭明:我相信所有创业公司都要经历这三个战略阶段:
◎ 大胆假设。势在必行,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 认真求证。不能只有想法,还要去验证。有趣的想法,严肃的操作;严肃的想法,有趣的操作。
◎ 小心扩张。迅速扩张对创业公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往往是自己开始的时候步子迈的过大或者没有控制好节奏。
任何一家公司都应该具有这样的节奏。敢想,但不只停留在想的阶段。认真规划、求证。验证成功,谨慎扩张。对创业公司来讲,除非这个行业和整个大的环境已经到了井喷期,否则我们都要按这个节奏运营。
6
“吸睛”大法:硬实力、软环境
张山领:能够支撑战略的是组织和人。对很多企业来说,招聘是很大的挑战。Rokid 拥有很多的精英,他们是如何被吸引来的?
祝铭明:Rokid对人才需求有自己的思考。
① 凭实力
无论对用户、对合作伙伴,还是对人才,最终是靠产品、靠公司实力吸引对方。
首先,公司内部节奏、对外引流,甚至融资,都靠产品。产品不会说谎,即使讲得天花乱坠,最终还是要看产品实力。就像音乐家的作品一样,企业的产品代表企业文化,企业愿景,所以用产品吸引人才排在第一位。
其次,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有很多人才与我们接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我们都是从观望到认可。就像谈恋爱一样,想吸引更好的对象,最好的方式是增加自身的魅力。一家公司吸引人才,要看公司的内核、使命和愿景是否清晰。
② 行动与愿景一致
最后交付的产品是否如你所愿?我们要找同渡者,一定要清晰地告知他,我们要去远航,远航的目的地是哪里?
③ 待遇和上升空间
给人才提供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除了招聘,我们还要不断反思如何留住人才。当他在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怎么样让他重新找到自己进一步提升的台阶,这非常关键。
Rokid的特点是产品驱动、技术驱动,业务的挑战和压力也聚焦在这两方面。所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挑战是天然存在,机会也是天然存在。
如何让每一个人能在这个机会和挑战中找到自己发挥价值的位置,以及保障他们在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公司最后靠共同打造的产品来获取业界口碑和认同感,吸引和留住人才。
比如在杭州,我们很难凸显出待遇优势。所以我们依靠事业本身、依靠我们的理念,让人才感受到企业的活力、创造性和释放的能量。如果你不想在大公司做一颗螺丝钉,被局限、被禁锢,可以来Rokid人尽其才。
7
看得见的产品,看不见的文化
张山领:全球AR、AI领域的高端人才,既厉害,又低调。我们通过好产品来吸引人才,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另外,这是不是也跟Rokid的企业文化有关?我觉得Rokid的企业文化很有特色,这是不是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阿里当年也是靠马云老师、靠企业文化去吸引人才,能不能分享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或者创业公司,您是怎么定义文化,Rokid的特色文化又是什么?
祝铭明:文化讲出来容易,但如何找出来是关键。最后只是把它归纳出来,以简洁的方式表达。文化不是口号,它是每天在做的事。
① Rokid的企业文化
第一,玩乐精神。“玩乐”是我定义文化的核心。对这点很多人并不理解,包括公司员工。我们尽量让每一个人靠近真正的答案,其本质是让大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在工作中要找到乐趣,并不表示他很轻松,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态度。而是哪怕面对很枯燥、很煎熬的过程,仍能找到乐趣。
这个乐趣来自不断突破上限的追求、来自敢为天下先的成就感、来自不断地创新与探索。所有新的东西都是玩乐精神的一部分。热爱自己的事业,才有真正的文化。
第二,追求极致。我们做产品就要做最好,做行业第一,做用户认同的、有真正核心价值的产品。
第三,开放平等。主要体现在内部,是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
Rokid不讲文化,但是重视文化。比如强调公司内部人才的凝聚力,员工对行业的认知,公司的价值观,招聘时候选人有没有好奇心、探索精神、玩乐精神等。
② 浅谈文化
文化的东西永远做不够,要天天做。它不是HR的例行工作,而是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包括对客户、对产品、对行业、对整个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态度。甚至是一个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
我有一个梦想,分享给身边的人。有的人认同这个梦想,加入进来。再将这个梦想分享给更多的人,这就是团队。而团队将这个梦想和我们的想法分享给身边的人,甚至是整个社会,这就是企业的使命。
无论产品、技术、组织,都是我们最早的梦想,是一群人所认同的、最核心的东西的外部表现形态。一切围绕产品说话,一切凝聚于此。产品既是我们外部表现的结果,也是我们所有文化的结果。
产品不仅是结果,同时也是引擎。我们对产品不断升级、不断思考,带动整个团队、整个技术、整个文化的迭代。
所以,一旦清楚公司定位是专注把产品做好,很多问题自然找出答案。平台如此,文化亦如此。
张山领:一家企业的文化跟创始人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我相信Rokid的文化也有您的烙印。
科技公司的文化注重产品,特别注重体验。无论是办公环境,还是流程,开放的氛围,走进去就能感受到。它是一种职场文化,来自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和每个员工的言谈举止。
玩乐精神,享受工作乐趣,追求极致产品。把产品放到更高位置的人才,会更愿意加入这样的公司。
8
CEO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张山领:我认为CEO是所有工作岗位中最难干的工作。您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主要都花在哪里?现在还写代码吗?
祝铭明:我基本每天写代码,但与之前写OS不同,我写的代码跟工作没关系,只为放松。CEO的工作特别繁琐,没人敢做、没人能做、没人愿意做。
至于CEO时间安排问题,既然是一家产品公司,还是以产品为抓手,讨论公司的商业策略、组织架构和人才问题。核心都是围绕产品,思考产品、认真打造产品、理解客户价值、了解用户、了解场景、了解技术。这些都要回归产品,所以我的时间主要用于关注产品。
有好的想法,有好的抓手,还需要一群围绕这些来落地的人。所以我经常在公司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也是麻烦制造者。如果说发现有的团队跑得比较慢,影响了整个公司的节奏,我可能会制造一些麻烦。带动公司节奏是CEO的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
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叫创造。不创造,大家容易“困”。我的主要工作是以产品为抓手,关注团队工作内容,一切围绕产品调整组织节奏,让团队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9
HR,痛并块乐着
张山领:CEO的工作有点像马云老师讲过的“闻味道”,识别情况,再做调解。您作为CEO,一方面要关注产品,另一方面要制造文化土壤。
您对HR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什么样的要求?HR在一家公司里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价值?
祝铭明:公司有两个抓手,一是产品,二是人才。我给HR团队的定位是公司的战略部门,不是执行部门。大部分公司的HR只做招聘、薪酬等执行工作。甚至有的公司没有系统的HR体系。Rokid的HR权限比较大,以至于很多刚来的职员无法适应。
Rokid的HR体系受政委体系影响,指挥作战听从命令。我们依据能力定业务目标,而HR是根据权力和业务能力的结合,制定团队的人才组织结构。它是先于执行,参与到战略体系。
虽然我们团队在市场上有比较强的影响,但HR应该站在业务补充面,思考这个问题。它不是一个对比,而是不同维度。
HR和业务部门是制约关系,还是对立关系?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理解每个业务部门从产品、从业务、从客户等,诸多方面审视团队。HR是从团队的精神面貌、组织结构去思考。
所以我始终相信整个HR团队是痛并快乐的。“痛”是因为我们一些非常强势或者专业性的决策,他们未必能够拥有平等对话的能力。“快乐”是因为他们可以发挥作为政治角色的重要作用。归根结底,还是玩乐精神。
张山领:HR不仅是CEO的好搭档,也是业务领导者的最佳伙伴。我相信HR可以在企业中,尤其是高速发展的创业团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在文化上、组织上、人才上,业务融合上,甚至战略共识上,都大有作为。
HR也有三板斧:
◎ 第一板斧,诊断。能够和CEO一起去给公司把脉,找出组织的优势、劣势和问题。
◎ 第二板斧,共识和共创。能够带领团队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 第三板斧,复盘。不断分析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推动业务前进。
02
张山领主题分享:打造战略循环系统
每家公司都要做战略规划,再进行战略拆解,到战略复盘,战略落地,继续战略复盘,形成一个有效的周期。
我们把一家公司从年初到年尾拆解成几个关键节点。
1
战略规划
无论是CEO,还是HR,如何更好地协同作战,制定战略规划,是一个重要问题。
大多数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往往是老板拍板决定。其实很多企业的战略与规划是需要与高管们一起制定的。
① 达摩五指
公司最核心的头部管理者称为达摩五指。
◎ CEO,最高决策层,公司一把手。
◎ CFO,管理财务。
◎ CHO,管理人事。我一直倡导公司能够把人力资源部变成组织发展部,人力资源是组织发展的一部分。
◎ CSO,负责公司的运营。获取客户,聚焦从品牌市场到销售的相关环节。
◎ CTO,负责产品技术研发、供给。
五个关键角色,构成企业的达摩五指。需要核心团队一起探讨和制定战略。
② 解析好战略
第一,战略目标。要清楚目标,很多公司把目标理解成商业指标,营收多少。我建议所有企业,首先考虑客户指标,比如客户数,或者某个产品的销量。销量的背后体现的也是客户数。
战略核心要找到客户是谁,满足他什么需求,解决他什么痛点。所以客户数越多,解决这类客户的问题和痛点就越多。
希望企业能够把客户数指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尤其对员工来讲,如果制定商业指标,大家往往会为了达标而去寻找业务,不能围绕目标客户,解决他们的痛点。
就像 Rokid一样,他们在做人机交互的AR产品,在工业领域、安防领域,都是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如果他们的指标是销售多少台,每一台都会对一个使用者产生影响。
所谓的“Leave Nobody Behind”也好,更好的产品体验也好,是在帮助这个人,帮助他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带来更好的体验。这就是战略目标。
第二,战略布局。比如,明年希望影响到1000万人。可以通过哪几个板块影响?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场景去影响?由此关键的战略布局逐步搭建起来。
战略布局其实就是业务板块,一般1-3个。当这一个板块目标没有实现时,可以通过其他的板块来调节和支撑。
第三,战略路径。就是战略顺序和战略节奏。
这三部分需要核心的高管团队达成共识。除了业务战略,还要制定相应的组织战略和人才战略。流程如何处理,架构如何搭建,机制如何设定,人才如何排兵布阵,一系列的动作全部完成才算战略生成。
2
战略拆解
头部决策层把制定完的战略交给腰部进行拆解。产品端怎么拆,采购什么原材料,供应链怎么管理,怎么生产和制造,市场端如何做市场活动,如何转化销售等等。
每一个板块都应该拆解,整个公司所有关键战役,都是腰部进行战略拆解时制定的。最后交给腿部的人根据节奏执行。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双11”,或者自己的发布会。比如阿里的“双11”,大家可能觉得“双11”是一个商业活动,其实它在阿里内部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商业活动。而是以“双11”为轴线,整合资源和聚焦资源,打赢胜仗的一个过程。
一旦有了一条主线,所有的资源都会联动起来,以前不协同的部门会协同起来,共同去打赢这场战役。
再比如,苹果为什么每年秋季会开发布会?这场发布会营销端品牌市场销售,供给端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供应链,全部为发布会做准备。
所以有了这样特别有牵引力的关键战役,整个组织就被拉动起来。
到底一年一次战役、两次战役,还是三次战役,取决于公司产品周期和业务节奏。比如苹果手机,早期通常一年一次发布会,后面变成一年两次发布会。整个公司上、下半年串联起来,像电商的618和双11一样的节奏。
所以我建议企业在做战略拆解时,除了要制定品牌市场销售的分目标,也要制定出公司的关键战役。一旦制定好关键战役,整个公司的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协调。
3
战略的执行和落地
每个月我们会跟踪关键的经营数据,市场端样本数,销售端签单数、合同额、客户数,财务的营收、利润率,生产端的制造周期,库存等。每个月经营数据的分析主要看现象,看数据的趋势。
4
复盘
每个季度进行复盘,关注规律。现象一旦持续发生,背后通常是出现结构性的问题。通过季度的复盘找到问题去识别和突破。年底做一次整体的复盘。了解客户反馈、市场反馈、员工反馈。
比如客户是否认可我们的产品,口碑上升还是下降,市场份额销量增加还是减少,我们的增长率在同行中属于领先的,还是落后的。
还有员工反馈。员工是享受工作的过程,具有玩乐精神,还是工作得很痛苦;员工是被吸引进来,还是不断流失……都要进行复盘。找到原因,并根据问题制定明年的战略规划。
5
干部三板斧
企业通过这样一套方式做战略规划、战略拆解、战略突破和战略复盘。四个关键动作,贯穿一整年。
这些动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每一层的管理者具备相应的能力。
◎ 头部三板斧:定战略、造土壤、断事用人。头部要开好战略会,制定业务战略、组织战略和人才战略。
◎ 腰部三板斧:懂战略、搭班子、做导演。做好战略拆解、资源整合和排兵布阵,才能够把战略拆解到位,制定出关键战役。
◎ 腿部三板斧:招聘解雇、建团队、拿结果。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和胜利。
最后我们通过团队复盘的方式,团队学习,不断提高心智。复盘的核心是发现意料之外的信息,所有的意料之外都是学习的机会。
大家共同探讨,找到背后的规律。不断调整优化,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错误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避免。整个组织就会不断成长和发展。
这就是学习型组织,整个战略形成闭环。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这四个步骤滚动迭代,就能推动公司的前进。
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茅庐学堂(ID:maoluxuetang)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