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基于人性弱点的权威式领导

分享到:
 一个咨询顾问的占卜屋 • 2021-12-23 08:00:59 来源:一个咨询顾问的占卜屋 E3752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作者|咨询师左罗  来源|一个咨询顾问的占卜屋(ID:Quantum-Divine-House)

这篇文章的观点用词我尽量保持中立,既不是站在公司管理者的角度鼓励建立权威,也不是站在员工的角度鼓励挑战权威,更多的是基于人性的特点启发思考。

|服从权威的人性实验|

二战之后,德国纳粹因为囚禁、屠杀犹太人而遭受审判,在军事法庭中,发号司令的军官将领都毫无疑问地被判以罪名。

不过对于基层的士兵该如何判决呢?这让大家陷入了争辩。

实际上他们是实施抓捕、虐待、处决等命令的执行者,是刽子手。但他们在部队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这是军人的天职,如果脱离军人身份他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似乎不应该为了这事情背负罪名?

这样看来好像很有道理?

那么,服从命令去虐待他人到底算不算有罪呢?

这是个人性上的难题。

耶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 Stanley Milgram ),针对这个人性难题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想知道,人在面临违背道德良知时会如何反应与决策。

大致的实验过程如下:

Milgram 教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公开招聘受试者,参加试验便会支付 4.5 美元的报酬,这在当时算是不高不低的报酬,相当于现在的 30 美元。结果有 40 位市民应聘参加实验,他们当中有教师、工程师、邮局职员、工人和商人,年龄在 25-50 岁之间。

主试者告诉这些应聘者,他们将参加一项研究,这是研究“体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试验。实验时,两人为一组,一人扮演学生,一人扮演教师。谁当学生谁当教师,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则必须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选错,教师就按电钮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

1

当然这都是事先设计安排好的,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真正的实验对象,他必然会抽中扮演老师的角色。而主试者和另一位扮演学生的人都是训练好的演员,只是来配合实验的。

实验开始,扮演学生和老师的两个人分别安排在两个房间里,中间用一堵墙隔开。“学生”的胳膊上被绑上电极,这是为了在“学生”发生错误选择时,可由“教师”施以电击惩罚。此外,主试者会把“学生”用带子拴在椅子上,向“教师”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他逃走。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直接看到对方,只能用电讯传声的方式保持联系.

1

给“学生”惩罚的电击按钮共有 30 个,每个电钮上都标有它对应的电压强度,从 15 伏特开始累计,依次增加到 450 伏特,同时,按钮下方还有明确的文字标示,分别写着:“弱电击”、“中等强度”、“强电击”、“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等字样。

事实上这些电击都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实验者深信不疑,会先让他接受一次强度为 45 伏特的真电击作为体验。虽然主试者说这种电击是很轻微的,但这已使扮演“教师”的实验者感到难以忍受。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故意多次出错,扮演“教师”的人则要在指出他的错误后,随即给予电击。

随着错误次数增加,处罚电压逐步上升,“学生”从呻吟痛苦声转为叫喊怒骂声,再来是哀求讨饶、踢打墙壁,喊叫要求停止实验,甚至假装昏厥不发出声音…。

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忍心继续执行电击,对主试者提出任何询问,主试者都会采用以下标准话术回答:

“请继续。”

“请继续,这个实验对我们很重要。”

“请继续,一切后果由我们负责。”

扮演教师的人如果提出要查看对方状况,仍会被拒绝,并按上述的话术要求继续实验。

如果教师说愿意退回 4.5 美元报酬,询问能否不要继续实验,主试者会明确说明,实验者花时间来到这里,我们就会支付报酬,无论实验结果如何都不需要退回,这与实验无关,实验之所以要继续是因为这对我们很重要,请继续。

直到扮演教师的实验者与主试者发生五次对抗的意见,并且明确表示不愿意继续,要求中止实验,那么主试者就会宣布停止。

实验结果,总共有 26 名被试者(占总人数的 65%)服从了主试者的命令坚持到最后,同时,他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另外 14 人(占总人数的 35% )作了各种反抗,最后拒绝执行命令,提前中止实验。

3

注1:Milgram 教授在实验结束之后,有把真相告诉所有参加实验的受试者,消除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注2:实验的细节与实验结果判读,网上有大量的文章可以参考,有兴趣的人请百度“服从权威实验”。

|有罪的不是人,是人性|

念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个经典的实验,实验的结论告诉我们:

即使在没有威胁利诱的状况下,人们仍然会服从权威。

人们服从权威给出的判断,会胜过平时的理性与道德判断。

而且权威者的地位级别越高,就越能压制个人的理性判断标准。

实验结果让各界学者震惊哗然,因为这表示:

不论是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党,还是执行南京大屠杀的日本鬼子,或实施恐怖攻击的伊斯兰激进教徒,他们之所以出现残忍攻击他人的行为,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在什么时空参加什么组织、具备什么身份,这些因素都不重要,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都具备同一种人性弱点:人会轻易服从于权威。

继续延伸这句话的意思:今天你批评他们残忍无道,说他们不懂得基本人权和伦理道德,但如果把你放到他们的社会中,大概率你也会和他们做一样的事。

这个概率是 2/3 ,极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服从别人的要求去残害他人,所以别以为自己总是能保持客观理性、人畜无害。这是你们共同的弱点,也是共同的原罪。

有些学者认为这个实验有瑕疵,就此得出结论可能过于草率。例如样本人数是否太少?实验过程中是否充分让实验者知道电击有害( 220 伏特以上可能会受伤、450 伏特以上可能致死…),实验者是否有被迫执行实验的客观条件存在…等等。

他们基于 Milgram 教授的设计做了许多改良实验,结果,…很遗憾,实验数据基本没变。

仍然有 2/3 左右的人服从了要求,把处罚他人的措施执行到最后。 

|如何应用权威管理在团队中?|

拉回主题,今天不是谈社会心理学,我们聊公司团队管理上的应用。

正好,团队管理的各种课程中,有“权威管理模式”、“权威式领导风格”这类的词语,我把权威两个字再详细做点介绍:

权威是相对的定义,不一定存在客观的头衔或真实的权力才叫权威。

例如在实验中,对于扮演教师的人来说,主试者代表学校的名声,代表了学术上的权威,参加实验的人也许会有几种想法:

“这是耶鲁大学啊,名牌学校的实验,都是专业的设备和流程,不会有问题的!”

“主持实验的是个教授,懂科学的,肯定知道在做什么,我不会比他专业,就听他的吧!”

不论实验者基于什么想法或理由,最终都“把对方认定为值得信赖追随的权威者”,进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客观的说,尽管主持实验的主试者在言语上持续要求对方进行实验,但并没有对他施予任何金钱或物质上的胁迫。主持人专业且严肃的话语也许创造了权威的形象,但是否真的是权威呢?

其实只是受试者自己的判断而已。

所以在团队管理上我们能有什么启发?

首先,要成为好的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需要具备权威的形象,权威的形象对于团队人员的指挥管理非常重要,这能消除许多内部的沟通损耗,消除内部矛盾,让团队行为一致,让枪口一致朝外,并且还是朝向你指定的明确目标做打击。

再来,既然我们知道,“权威”只是相对的定义,不一定要存在客观的头衔或权力才叫权威。

我们可以理解,权威形象与我们在公司的岗位名称和被赋予的权力,并不是完全相关。

要组织一场团队活动、要做一个员工意见调查、要邀请团队共同学习创作…,许多人看到这类工作内容就会怯步,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做这些事,就算想做也做不起来,理由是自己并非管理者,没可能叫动大家。

现在这个想法可以改掉了。

要撬动团队,其实只需要撬动团队中的权威形象者(或称为潜在意见领袖),甚至做一些事前功课,把自己打造成该方面的专业权威形象,你也能够慢慢撬动团队,让大家依照你的想法去行动。

对于想走向管理岗的人来说,一直都是以这种路径在铺路前行,绝不是等着老板给你封官赋予权责后才开始面对团队。

|如何面对团队中的权威管理?|

另一个视角是从执行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看看一般员工在团队中要如何面对权威。

在 Milgram 教授的实验中,三个人的角色可以描述为:

主试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者

教师:执行指令的代理人

学生:因为该指令而产生痛苦的受害人

教师一旦认可主试者的权威地位,就会考虑将责任交给主试者,一旦教师将责任转移给对方,他就不用纠结自己内心的道德判断,不用持续感到困扰。

他成为一个“只是执行专业命令”的人,所以我们称之为“代理人”。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有2/3 的人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寄托决策于某个权威身上,让自己不自觉地成为代理人。

然而,一旦自己进入代理人模式,内心纠结的声音和他人的不同意见都会被缩小,甚至被屏蔽。

简单的说,就是会失去自主判断、自己决定行为的能力。

实验数据告诉我们这是普遍的现象,难以改变,但我还是积极地劝勉大家,不要轻易进入代理人模式。要保持自己的主观思考与能动性,要控制自己的决策,为自己的手脚行为负责,要成为那一小撮 1/3 的人。

随着年纪增长和社会历练的增加,我们理应具备越来越多的判断依据和判断能力,而不是越来越沉沦,越来越不信任自己具有改变的能力。

举几个例子:

当团队领导提出不合理的决策,你能否提出不同意见,充分讨论辩驳之后再行动?

当团队中的意见领袖提出你不乐意的活动要求,你是否能明确说明意向、明确拒绝要求?

当意见领袖要求采用“灰色手段”解决内外部的纠纷问题,你是否能明确拒绝,坐下来找出更好的执行手段?

谁都知道,现实的社会环境比实验室复杂的多,因为现实中经常有威胁利诱的潜规则存在,例如你经常和老板对着干,大概就不用想在公司升官加薪,例如你经常提出和大家不同的意见,你可能会人缘不太好。

每件事情都要争论对错,按自己的意思决策,最后没饭吃怎么办?

要建立判断道德对错的标准很难,要在商业环境中判断团队决策的对错更难,我觉得重点不是去争论每一件事的对错分界线,难能可贵的应该是“保持自主判断的能力”。

因此,作为普通员工,生存模式可以很简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判断、应对各种决策,

就好好判断你所认可的权威者;

要不跟对权威,要不自己成为权威。

这样,仍然是自己判断和选择的结果。

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考量多方条件之后选择自己的行为,尝试“一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在行为之后总是充满抱怨和不满,把过错都推给别人,那显然你又进入了代理人模式,你还是那充分发挥人性弱点的 2/3 的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个咨询顾问的占卜屋(ID:Quantum-Divine-House),作者:咨询师左罗

本文来源一个咨询顾问的占卜屋,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24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领导 管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