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no 来源|孤岛(ID:gu_dao2015)
来来来,有原生家庭隐痛的朋友们看过来,今天就用一篇文章给你讲清楚中国式家庭的悲剧内核。
真相有些扎心刺耳,玻璃心的朋友可以立马退出,但如果你选择留下来,希望你找到一个安静的场合,认认真真听完,因为它将改变你的一生,对,我没有夸张,就是一生。
看完你不仅能够理解中国社会婚恋男女的择偶逻辑、中国式典型的婚姻组合,以及悲剧的轮回宿命,还可以用这套工具来反观自己、观察对象的原生家庭,避免踩坑赔上自己的一生。
以下内容来源于一本心理学禁书——武志红的《巨婴国》,之所以被禁,是因为它冲击了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戳中了许多国人最难以启齿的隐痛。
“1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
《巨婴国》这本书里面所有的分析都基于一个事实——大多数国人心理水平都还停留在婴儿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巨婴,而巨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全能自恋。
以这个为原点,催生了中国式特有的社会现象:丧偶式婚姻、控制欲强的母亲、缺席式的父亲、妈宝男妈宝女。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
因为中国人在婴儿时期得到的母爱质量普遍不高。
男人会找一个“新娘”,也就是新的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个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
比如在外面叱咤商界的王石在田朴珺的口中变成了可爱的“笨笨”。
而中国女人,在找对象的时候,都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安全感。
尽管会被长相帅气有魅力的男人吸引,但结婚的时候还是会选择更加安全可靠易于掌控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听话顺从,从来不会拒绝自己的要求,既能为自己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又能像保姆一样照顾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男人是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因此也是“妈妈”。
比如我曾听到一个男人说自己的女朋友经常会让自己大半夜给她出门买宵夜吃,明明可以用手机点外卖,她偏偏要他亲自出门,如果男生提出用手机点,女生就会生气闹别扭。
也就是说,这个女生想要从男人那里获得的,不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而是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无条件的爱。
男女巨婴各自找了一个“妈妈”,重复童年时期和母亲的共生关系。
这就是第一代悲剧。
什么是共生关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个人像个连体婴一样,没有各自的空间和边界,互相吞没,最终形成相互绞杀。
健康的关系是帮助一个人走向更开阔的世界,而在共生绞杀关系中,个人的能量、空间被急剧压缩,活得越来越窄,越来越压抑窒息。
婚后,男人从妻子那里再次感受到童年时自我被妈妈“吞没”的噩梦,于是拼命想要逃离,逃离的借口可能是工作、爱好,也可能是其他女人。
男人内心对妈妈的感情是复杂又矛盾的,是既依赖又想逃离的。而这种对妈妈的复杂感情也会投射到和妻子的关系上,尤其是负面的情感会投射在妻子身上,他们逃离的,不仅是妻子,而是童年时被妈妈控制的恐惧。
最终男人成为了缺席的丈夫和父亲,而这也是丧偶式婚姻丧偶式育儿的由来。
“2
焦虑的母亲,缺席的父亲
当孩子出生以后,没有安全感的妻子发现孩子能够填补内心的空洞,于是开始抓孩子,把孩子牢牢绑在身边,于是酿成了第二代悲剧。
这个孩子的出生,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原生家庭悲剧三角。
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如果这个孩子是男孩,那么他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父亲的替代品,不仅弥补了母亲情感的空洞,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情欲的空洞。
于是母亲把孩子抓得更紧,孩子的个人意志被压缩,为了得到母亲的爱,孩子不得不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
比如我们在董洁和她儿子的相处模式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董洁更像是一个会撒娇的孩子,而顶顶则像是一个被逼成长的爸爸,为了照顾妈妈的情绪,时不时地会委屈自己做出让妈妈开心的事情。
在这样的共生关系中,儿子并没有被妈妈真正的看见,儿子只是满足妈妈需求和期待的工具。
他们之间构成了非常坚固的共生关系,这个关系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这也是为什么儿子会对父亲产生敌意,婆婆会将儿媳妇视为入侵者。
那如果是女儿呢?会有些不一样,她依然会被妈妈抓住,与此同时,她也容易成为母亲“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被妈妈挑剔、厌恶。
比如电影《春潮》里郝蕾饰演的郭建波和母亲就是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她们的关系是典型的共生绞杀的关系。
母亲会不停在她面前数落贬低她父亲,把她骂得一文不值,而她反抗的方式就是跟母亲对着干,用自己的不幸来报复母亲。
我记得有一段台词,“你总是说我会遭报应,哪有妈妈这样对自己女儿说的?我胖,不行;没男人喜欢,不行;有男人喜欢有男人睡,还是不行;此生第一次被人叫荡妇羞辱是来自母亲,确实令人无话可说。
不仅如此,由于父亲的缺席,她也无法得到父亲的陪伴和关爱。
一个从小不被妈妈看见和接纳、不被父亲亲近和疼爱的小女孩儿,长大以后就成为了一个内心同样没有安全感甚至有更大空洞的女性。
这就有了自我认同感不足、父爱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女性。
在一个情绪化剥削的妈妈,和一个好人式但不存在的爸爸构筑的原生家庭中,
男孩长大以后变成了抗拒情欲表达、抗拒亲密、被动的男人,女孩儿长大了变成了对亲密关系有强烈渴求、但又觉得得不到,所以转而找容易控制的被动的男人。
宿命开始轮回。
“3
先断奶,成为大人
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排序,是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的,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
但中国式家庭的排序,是母子关系凌驾于一切关系之上,夫妻之间往往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础。
而要停止这个无限循环的悲剧链条,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切断和母亲绑在一起的共生藤蔓。
每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完成心理上的弑父弑母,才能从共生关系走出来。
这种“背叛”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但这就是一个人变得完整的代价。
我非常认同《小团圆》里的一句台词,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只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所以我真的不建议,成年以后还跟父母同住在一起的。
你要离开父母,争取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去做出选择伸展能量,去和他人和世界产生联结,尝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摆平生活。
当你摆脱了“孝顺”的道德压力,摆脱了对父母的亏欠感愧疚感,敢于为自己而活的时候,那一刻,你才是真正的成熟长大了。
那些被我们称之为宿命的东西,其实是过去模式的不断重复。
一个巨婴,如果不先断奶,独自站起来,它就会变成巨婴伴侣、巨婴父母,然后生下另一个巨婴。
套没解开之前,多一个人,不过是多一个悲剧。
要想改变悲剧的宿命,就要切断宿命的链条。
先断奶,成为大人,再谈下一步。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孤岛(ID:gu_dao2015)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