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做一个不焦虑的职场女性,全职妈妈,有多难(真实经历)

分享到:
 玲说职场人生 • 2022-02-17 08:30:37 来源:玲说职场人生 E5275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作者|Ling  来源|玲说职场人生(ID:Lingtalks)

我又焦虑了。

工作中担心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既想要证明自己、又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行”。而这样的矛盾想法,让我畏手畏脚,老是碰壁。

面向自我时,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又胖了,又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了。时不时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反刍思考。

面对未来,觉得自己的事业,人生最多到这了,躺平算了,但又隐隐感到不甘心,却不知从哪里突破。

还有无穷无尽的年龄焦虑,物质焦虑,亲密关系焦虑,儿童教育焦虑。。。

我们的生活面临了更多的选择与未知,身处其中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更多自由,往往是一种消极的无穷无尽感。

焦虑,正是滋生于这“现实与可能”、“当下与未来”之间的不确定。而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焦虑。 

过去这一年,我和许多女性进行了长期和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一个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多数女性在还未充分尝试前,便情不自禁地画地自限,让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淹没了应有的表现。

当我们把这些焦虑带来的束缚打开后,她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 

- 养育了两个孩子,在家全职4年的妈妈,上周面试的第一份工作就当场收到offer; 

- 曾经抑郁2年的职场女性,现在面对工作复杂的情形没有太多的情绪干扰,视野大开,最近收到了年薪超过百万的高级职位面试; 

- 名校毕业第一份工作遭受重击,在小公司沉寂好几年后,2022年信心满满地重新出发,进入头部企业战略部大展身手。 

(还有好多好多)

这篇,我就来和你们聊聊如何走出焦虑,希望也能帮助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1

自我价值错位

上个月,有个外嫁欧洲的全职妈妈找到我,想了解当地的就业市场和职场状况。她一直想重返职场,家里也有经济压力,但由于没有欧洲的学历和当地工作经验,心里完全没有底。

她谈到目前身边人给她的建议都是,找一份对学历没有什么要求的工作就得了,因为现在欧美劳动力急缺,收银员,服务员之类的工作很多。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对自己想要的也很忐忑。

我仔细了解了她的履历和通过对她谈吐的观察后,我坚定的说:“你值得更好,更符合你需求的工作。” 

我们一起梳理了她的优势和过去的成功,第二次她来找我的时候,已经在准备一份和她过去经历非常相关的国际大公司岗位的面试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她对自己价值更多的肯定,而且这份力量转化成了行动力和展现力,她侃侃而谈,和刚开始时的那种犹豫和焦虑状态截然不同。 

你可能会想,哪有这么神奇,吹牛吧。我们就来拆解拆解,这种转化是如何发生的。 

1

首先,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期望中的自己,很有距离。

由于焦虑通常源于潜在的恐惧感,它会让你怀疑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所以它经常伴随着挫败感,自卑和原地踏步的失落感。所以焦虑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就是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不稳定,加剧对失败的恐惧,会越来越无法发挥自己的真正的实力。 

我遇到过无数的女性,由于焦虑造成对自己的价值定位不准,进入了一份价值错位的工作或者关系,还可能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打个不恰当但简单粗暴的比喻。假设每个人都是股票,本来自己值100元,因为对自己估值不准确和对市场的不了解,获得了价值50元甚至更低的市场估值,相应的也是更低的回报。

而那些能超越自我的人,通过合理的评估和自我增值,可以把原本价值100元的自己,获得翻倍的市值和不断增长的回报。 

这个自我价值评估,就是很多女性面临的难点。女性的焦虑的本质,在于她们一直在致力于成为“他者眼中的他者”。

当一个女性在这个社会中,试图迎合社会的标准,在方方面面成为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认可的“好”女人,她也就有了无数焦虑的理由和来源。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被低估的自我。 

如果父母在很小的时候,经常这样说,你要会做事,你才是有用的;你要学习好,你才是优秀的;就什么东西都是在跟别人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标准在参照。

潜台词就是说,你要达到这个条件,你才是有价值的;没达到这个条件,你就是没价值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就来自于外界的评价:

就是别人说你有价值,你就有价值;别人说你没有价值,你就会觉得“我真的就没有价值”。

我们自己不能学会肯定自己价值的时候,就会依赖外界去肯定我们的价值。

那我们怎么去判断能力是否被自我低估,你可以自问下面三个问题:

- 我是否出身于一个以批评,比较和打压式教育为主的家庭或社会文化中?

- 我是否在一个非常优秀的团体(同事,朋友圈等)中处于中下游的水平?

- 是否经常有人跟我说我的某某能力很出色,但我却不自知?

真正的自信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但需要细心关注自己的成功以及获得成功的方式。 这种具有目的性的自我反思,会建立出货真价实、证据确凿的信心(evidence-based confidence),而不会变成骄傲自负。

2

在你有焦虑想法(anxiety thoughts)的时候,先给你的想法分类、打上标签。你需要区分,这个想法究竟是社会强加给自己/女性身份的,还是发自你的内心。

比如作为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或许你觉得晚婚是你自己的个人选择,却在周围逼婚、歧视的声音中,为自己没有结婚对象而感到异常焦虑,此时你需要平静下来去区分,你所真正担忧的到底是什么?急着寻找结婚对象是外部强加给自己的,还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2

行动的转化

上面提到,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期望中的自己,很有距离。那它的下一句话是,“打败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

有位女生找到我,她说她最近升职加薪了,成为了总经理助理,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她感到很焦虑。

她是怎么描述她的问题呢?

她说,我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专业水平不够,领导交代给我的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开始做,然后领导也不满意,我现在该怎么办?

大家听到这个问题可能感觉很熟悉,她用了很多描述性的、概念性的、评价性的语言描述,但是这样的描述解决问题吗?并不。我们只有把问题具体化,把目标具体化,把方法可量化,把这种结果可视化,最后才能解决我们自己的焦虑。

3

所以我给大家说一个行动的方法。

第一步,就是列出你具体的目标是什么?以这个提问者为例,她的目标是什么?她要提升能力,但是她太泛泛了,你要提升什么样的能力?如果用两个小时来处理一个数据量表,这个是一个能力,但是让领导满意,这不叫一个具体的可测量的能力,也不是一个具体可测量的目标。

在拆分完目标进行第二步,就是我们要找到完成这样目标的一个方法。如果没有具体的方法,就永远无法行动。

那么第三个步骤就是我们要列出具体的行动的计划。没有行动计划的这种空想,只会让我们还停留在这种认知的阶段,行动计划你可以把它从一天扩展到一个月,甚至是一年,我们每天、每周、每个月要做什么?配合刚才所设置的目标和方法,我们去落实具体要做的事情。

那么第四步就是开始行动,并要对你的行动结果进行反馈。这个反馈很重要,你要不断的去问自己今天的任务我完成了吗?我完成了哪些事情?这个月的任务我完成了吗?我完成了哪些事情?这个反馈,它不只是一个行动的一个步骤,它同时也是度量我们焦虑这样改变的一个状况。

与其整天焦虑,还不如寻找方向,定好目标,与其待在原地想,还不如勇敢试错。

3

太多人咨询的陷阱

最后,我要和女性分享一个特别的技巧,那就是建立自己的策略支持小组,避免陷入“找太多人咨询意见”的陷阱。 

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在高压情况下的反应有着生理上的差异。男性一般来说在面对压力源的时候会进入「战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的模式,而女性则会倾向寻找社群慰藉,心理学家将这样的行为称为「照料和结盟」(tend and befriend)的压力反应。

相较于男性,女性的脑部在回应压力的时候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催产素(oxytocin)的贺尔蒙,催产素会让我们感觉互动很美好,所以女性在遭遇压力时会想要找朋友倾诉。

约翰.格雷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说:

“女人面临困境时会不知所措,变得格外情绪化,她的心情起伏不定,喜欢大谈特谈面临的困境,滔滔不绝地抒发感想。她期盼能够把心中的喜怒哀乐都倾诉出来,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共鸣,以此通过倾诉来释放压力。”

(注:这段话有些性别偏见,但也反映了部分现象。)

因为这种对于压力的反应,会让许多人在面临艰难决策时,寻求最亲近的朋友或家人的慰藉。但他们真的是能给出周到建议的最佳人选吗?

答案是未必。

我不会去找最亲近的人。相反的,我面对决策时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试着找出我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然后我就会集结一个可以咨询的小组,补齐我在经验与知识上的不足,这样我得以听到不同的观点,但仍然专注于我的目的,而不会因此延迟我的决定或偏离主轴太远。

这么说吧,我了解的所有女性高管,都有这么一个策略小组。

这些人未必要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应该要是非常了解你的价值,而且能帮助你保持理智的人,他们会问你尖锐的问题,认真地逼你去思考。

重要的是这个小组人数不用多(至多不超过三或四人),并请确保他们会给你诚实的反馈,帮助你坚持自己的想法,鼓励你挺身而出做对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理性的现实分析和情感上的支持与肯定,那就是这个策略小组可以给你提供的。 

这个时代给现代人提出的更多更多的要求。而在这样的时代趋势中,人更应当学会专注于自身的能力。比起浏览外部的信息,我们需要专注地凝视我们自己。

对社会说不并不容易,坚持自身的独特性则更难。但我们还是需乘风破浪前行,眼中有光,心里有爱,放下焦虑,做回自己。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玲说职场人生(ID:Lingtalks)

本文来源玲说职场人生,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27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职场 全职妈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