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为什么常说:精于管理的人常会死于管理?

分享到:
 ToB产品创新研习社 • 2022-03-01 21:00:55 来源:ToB产品创新研习社 E7691G3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大D  来源|ToB产品创新研习社(ID:tobyanxishe)

精于管理的人常会死于管理

为什么?因为他把管理看得太万能了。

其实管理只是一种工具而已,真正的关键还是管理者的品德。

上周在广州参加某论坛会,机缘巧合下再次见到阔别3年的前同事K(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文章里就这么称呼吧)

久别重逢,K约我晚上一起吃饭,原本我晚上还有其他事情,但相逢难,这次不聚,下一次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也就同意一起吃个晚饭。

酒过三巡,大家话渐渐多了起来。

K涨红着脸抱怨道:“现在员工真的不好管啊,主动性差、团队意识不强,还天天吊儿郎当的。”

K现在是某上市集团公司负责信息化研发经理,手底下管着20多号研发团队。

听到他酒后的抱怨后,我蛮有兴趣。

我问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K回道:“我前段时间出去花了大笔的钱参加管理课程的培训,但运用到管理上,收效很差,我现在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都是按管理大师们教的方法去做的,总感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

K是由技术转岗做管理,在管理方面确实是缺少些经验,K知道问题应该是出在自己这边,所以他想要去改变,至少在管理上,他是主动的去做了些调整。

但效果差?是他学不好吗?并不是,K的学习能力在我所认识的人里,算是中上游了。

几番推心置腹的沟通下来后,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K在管理的过程中,太看重管理的技巧,而忽略了人。

他重视管理到什么程度?

按他个人的体会,好像只要学会了管理课程上的所有的管理方法,就觉得自己应该学会了管理。

如果管理真的这么简单,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好聊了。

我常常与我同事讲:你们只要能把自己管好,我就不必管你。没有人天生就想要被别人管,也没有人天生就想要去管别人。管别人的人会累,被别人管的人同样也会累。大家每天有目标的按计划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管好自己,岂不快哉!

像K这样管理的结果,最后就是他很疲惫,下属也很痛苦,压力巨大。这样的结果那我们不要也罢,这种管理,管到最后,人人疲惫。

— 1 —

我所理解的管理

什么是管理?

不应该,也不可能会有固定的答案,因为不同的人所认知和体会都各不相同。

但,一个人对管理的看法就代表了这个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对管理的方式。

管理其实就是“修己安人”的一个过程。

这也是我们应该作为一个终极的目标来修炼。

一个人要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安人的诉求为:己安人也安。

管理由观念开始,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行为。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也就产生什么样的管理关系。同样有什么样的管理关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我问K:“你作为领导,你最重视你下属那些素质方面?重视他们的能力吗?重视他们的品德吗?还是重视他们的家庭背景、健康状况?”

K摇摇头:“我最重视我的下属心里有没有我”

领导最关心下属心里有没有他,换位思考,下属其实也关心领导心里有没有自己,有没有把自己摆放到一个合适的、尊重的位置。

所以,我们今天就聊聊管理上的第一个重点:关心。

什么叫关心?就是把别人的心关起来。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没有用的。人在哪里不重要,心在哪里才是重要的。

关心,让下属把领导装进心里。

举个例子,你有两个下属甲乙,同样一件事情,同样的话,甲同你讲,你能够听进去,而乙与你讲,你就听不进去。

这是因为你发现甲心中有你,而乙心中没有你。

这虽然过于主观,也是不科学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当领导的人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状况,不要害怕承认,这是人之常情。

甲心中有你,你就会认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你着想的;相反,乙心中没你,他提出的意见,你自然斟酌他的动机,也就不容易接受他的意见。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讲的就是心的重要。

身为下属,要让领导知道你心里有他,但是,千万不要跑到领导面前说:“报告领导,我心里有你。”

这样只得适得其反,我们中国人与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感知差别很大,中国人不太相信口头的承诺,却相信自己的感觉。中国人之间的感情多靠感觉来维持,外国人之间的感情多靠语言来维持。

我们很多事情只能通过行动来表现,不能直接说,说了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你想要有前途,要得到领导的赏识,只能让他感觉到你心里有他,这种心意是要靠“心”真诚的交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要用行动来表明心迹,而不能口头保证。

领导要想让自己的下属把自己装进心里,那么你得先把你自己的下属装进心里。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将心比心,下属感应到你对他的重视,自然就把你也放在心里,努力的把工作做好。

整个团队一条心。领导把员工变成家人来真心对待,让所有员工都把公司当成第二个家,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为天下只有一家人才是一条心。

现在很多企业都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聘用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在管理水平上或许更胜一筹,但是在“心”上,永远比不过家人,家人会全心投入,当然这里不排除有一些别有居心的“家人”。

我常常在分享的时候,特别特别担心有的人没有真正的理解到“关心”这个词的含义。

很多咨询者,在我分享后,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请同事吃饭,或者给同事送礼物等等。

我们最怕就是别人突然的关心,这种刻意性的关心,会显得让人无法适应,甚至适得其反。

作为领导者,关心下属的第一件事就是善于观察。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遇到的问题、烦恼或诉求都是不一样的。

领导者要懂得在观察中,找到那些真正需要“关心”的员工。

找到他所需要关心的问题,然后给予适当的关注。(这里就特别考验领导的个人素养)

给个小建议:如果你在观察方面的能力一般,或者你是独立办公室。那么就多走动,不经意间与下属聊聊生活、工作(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来视察工作)。看看对方有什么困难,自己能提供什么帮助。

一个领导不可以跟员工讲这种话:“我对你这么好,你居然这样对我,你未免太没有良心了。”这种话讲了只会对自己不利,因为你对他好,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他要不要对你好,由他来决定,这才叫交互主义。

身为领导者,要做到该付出的都已付出,却不计回报。

“无心之感”,就是做你该做的事,而不要计较成果,即不要有投资回报、投入产出的观念。没有人规定你要做到无心的服务、无心的关怀,完全看你自己做不做得到。

总的来说,要用“无心”的态度来关心,这样才能一条心。

— 2—

管理管到合理即可

切记得民心者得天下

每个领导都追求成功,真正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我提出一个参考答案:成功就是抓住别人的心和别人的钱。有100个人愿意把心交给你,你就可以领导100个人共同奋斗;有100个人肯把钱交给你去使用,你就有100个人的资金。中国人很难把心交给你,很怕把钱借给你用,这是事实。

如果有一群人,愿意把心交给你,愿意把钱交给你去使用,你就成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在桃园三结义之时,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因为他获得了关羽、张飞的心和他们的钱。

1、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得人心。

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昌”,都是至理名言。身为领导者,你能够包容多少人,你就可以带出多少人的团队,而且彼此如一家人一样,合作默契,这是成功的开始。

大家都知道,楚汉争霸的故事,对历史了解的都知道刘邦与项羽,结果是刘邦战胜了项羽,其中的种种因素我们不做展开来讲。

刘邦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在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提供粮饷这方面,他不如萧何;团结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

然而正是这个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下风的人,却凭借着这三位能人的辅佐,开创了西汉王朝。

的确,刘邦在出谋划策、领兵打仗等方面都并不擅长,然而他却使张良、萧何、韩信以及其他的一些谋士、将领们都归顺于他,并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

正是因为刘邦的包容性,能够允许自己的下属比自己厉害。

2、员工能做的,你就不要做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管理者在抱怨:想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但是又担心他做不好,最后不得不变成是自己亲力亲为,自己每天事情那么多,感觉下属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好做。

这就是开篇,K跟我抱怨同一个问题,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到底,是信任价值导致。

信任价值,就是我信任你,我需要付出多少价值或成本,我需要为我的信任承担多少风险。

领导者不愿意为某一件事承担风险,所以在授权下属去完成这件事的时候更多只是“授责”,而非完全的“授权”。

“授权”就是我把事情放手交给你去做,我相信你能做好,所以你也要好好的把它做好。

“授责”是我把事情交给你去做,做不好,我就要责怪你。我不忍心责怪你,所以常常会担心你能不能做好,因为担心你做不好,最后还是我自己来做吧。

这两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

1)授权。下属越做越有成就感,得到的锻炼越来越多,个人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能够帮助领导排忧解难。

2)授责。下属无法真正的放手去做事情,做事顾虑较多,无法接受工作上的挑战,自然就没有办法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很多事情,领导必定事必躬亲,最后把自己累得够呛,团队也无法一条心来做事。

我个人的建议是:员工能够做的事情,领导就不要去做。

再给大家分享个故事: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管理管到合理就行

在中国的管理理念里,我们强调以人为本。

全世界的人都一致认为中国人的自主性是全世界最主动的,正因为有这样的高度自主性,所以它的弹性也非常的大。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盲目的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理念,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在企业里推行,最后把整个公司弄得乌烟瘴气,个个过分的警惕,过分的竞争。整个公司只有制度没有人情,这样的企业很难留得住人心,留不住人心,自然就无法留住人。

我们要有效管理中国式的团队,形成团队内部高度的协同一致,其成员必须有自发的意愿,即愿意配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团队管理的核心在于配合,配合得越好,团队的工作成果和绩效就越高,反之,配合得不好则意味着资源的浪费。

中国团队管理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因此,团队管理理论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合适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作者简介:公众号ToB产品创新研习社(ID:tobyanxishe)主理人,国内To B SaaS产品专家,个人微信: wsddm666888

编制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产品创新研习社(ID:tobyanxishe),作者:大D

本文来源ToB产品创新研习社,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57 q3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管理 企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