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俞敏洪最新对话樊登:在绝望中,我们要辟出希望的宝石

分享到:
 笔记侠 • 2022-05-13 12:00:49 来源:笔记侠 E4978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内容来源:抖音直播“俞敏洪对话樊登——被读书改变的人生”。

分享嘉宾: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樊登,樊登读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

高级笔记达人 | 微笑天使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笔记君说:

前几天,俞敏洪与樊登进行了直播连麦,围绕着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讨论了大学生、家庭教育、沟通力、读书的好处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的对话涉猎广泛、内容丰富,极具价值。今天分享给各位读者,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人生是充满乐趣的

俞敏洪: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干工作,人都不能沿着自己的惯性思维往前走。

其次,不要太相信秩序。我们既不能把木材公司变成诺基亚电信公司,也不能把麦子公司变成电影公司。

当公司做大后,就需要通过维护秩序让公司循序渐进的发展,但不可能带来突破或革命性发展。

作为新东方创始人,我算是个会做生意的人,但也许因为年龄、个性或文科思维,容易沿着惯性思维和秩序思维往前走。

尽管新东方很稳定,但发展也受限,甚至后期在教育领域的白热化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这次新东方遭遇的意外反倒是件好事,让我们开始认真思考是否可以突破。

因此,与其将打破的东西粘合起来,不如重建新东西。我们要将能干的人集中起来构成成联合体,从而形成大家觉得比独立干更加受益的状态。

樊登:其实,好多信息只是大家不知道,尤其是好学的人。一旦知道以后,就会从惯性中走出来,变化就会非常快。

无论哪个创业者,能够成功,一定要相信运气和随机性的成分。当一个公司做的很顺利且成长了,创业者特容易误以为是自己的经验导致的。

越相信和崇拜自己,越会执着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旦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你的经验就并不是很管用。

因此,对于不确定性充满敬畏,兼顾开放性和包容性永远是让所有年轻人踊跃成长的生态。

俞敏洪:凡是投入金钱比较多的项目,失败的概率就比较高。但是钱少,反倒能干出完全新的事儿。

拿到钱的人会觉得反正有钱,缺乏认真思考商业模式和试错成本的专注度。同时,他们缺乏了从有限资源中奋发出无限未来的心态。

樊登:对,约束条件,是创新的必备。

埃隆·马斯克在造火箭时,员工开聚会他立马给钱,但员工拿钱买发动机部件他却不批。他说,如果给员工足够多的经费,他们造出来的火箭就会跟NASA没有区别。

因此,在绝望中可以辟出一颗希望的宝石。绝望,就是约束条件。越是在艰苦条件下,越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思考力和绝地反击能力。

俞敏洪:艰苦卓绝,玉汝于成。运气本身,也是通过自己努力争取而来的。当你天天坐在家里,运气不可能降到你身上。但若你有目的、有方向的混社会,运气自然就过来了。

所谓的运气,总是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一般而言,成功者都是基于两个维度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些。

第一,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付出足够的努力。只有将自己专业做得足够好,才是成功的基础。

第二,不断去尝试。成功的人,他们身上都有着比较好的人生创新意识,即不拘泥于一个岗位上,而是会愿意为新机会去努力、尝试,从而产生新的运气。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在现代社会中,人的信仰是没有办法用理性去分析的,比如上帝是否存在。

实际是,在你认定了那件事情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或那个人是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人的情况下,你就得纵身一跃。

到最后,你在海中间游不动了,再游回岸边就可以了。

樊登:ACT(接纳承诺疗法),是心理疗法中特有意思的体验。海思老师让学员站在台上,跳下个两米高的台阶,人们就需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才能跳下去。

当你被卡在某一地方时,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安全感,患得患失。

但若你在生活中突然遇到离开北大这样的事儿,只能接受猛地一跳。这才有可能是能够面对新的创业挑战的人。

俞敏洪:不管你怎么跳,最后可以一无所有,也可以腰缠万贯。

但你选择走哪条路,都无法100%预测好才走。就算预测好的路是铁饭碗,虽然中国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并不是保险的“饭碗”,但最后也可能带来的是能力的丧失。

很多创业者在纠结到底要做什么事或要不要去做,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不要把身家性命打进去,也不要把你父母的身家性命打进去。

若你将自己的钱放进去,最后分文无归,也是可以接受的,无非一切从头再来。

樊登:人生就是折腾,这也是个乐趣。

樊登:当你有了主持人的技能后,总会有节目邀请你去主持。

我的脸微胖,不适合电视的呈现,但口才却不下于央视的著名主持们。作为主持人不合适,反而导致了创业的成功。

人生很奇怪,留在电视台的都是S曲线顶端的人。

既然能留在央视,一定是因为领导重视、喜欢,可以做大节目,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他们想走也走不了。若你不是台柱子,反而有机会离开。

所有的S曲线都是从坐标轴的左下角长出来的。如果新东方一直都是风光的,就不会去做直播卖农产品。

如果俞敏洪在北大当老师一帆风顺,就不会从北大出来。这反而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

因此,如果不拿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衡量,人生永远都是充满乐趣的。

二、做一个“靠谱”的大学生

俞敏洪:你在大学学的是工科材料学,毕业以后好像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专业,在大学专业选错了,白学了?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

樊登:首先,大学肯定不白学。

理工科,就需要你去做研究、实验和判断,才能拿到最终的成绩。文科,就容易很多。

我从不后悔自己学的是工科,且绝不浪费。无论是经营公司还是讲书时,我们都需要理性。真正的理性不是冷静,而是一套科学、可证伪性的工具。

我在上大学时是特爱折腾的人,参加辩论赛、打乒乓球、组织各种活动、看电影,学特枯燥的工科,保证门门课程都及格。

这些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今天做樊登读书时,读什么书我都不怕,比如《微积分的力量》。

你要是想用大学学的东西混一辈子,那你干的肯定是低端的工作。大学学的东西本身就是过时的,不可能学了就能出来用且赚钱。就算你干本行,也是需要不断地学习。

因此,广大的年轻朋友们在学习时要搞清楚,你在大学学的和你将来要做的事儿之间不需要必然的联系。

但是,大学一定不要荒废。就算你不爱这个专业,也要好好学习,尽量能够靠谱,比如及格就是靠谱的表现。

我们班有个跟我一起创业的伙伴,他是农村来的孩子,家里特穷,全靠自己打工挣钱。

每次考试前一天晚上,他都会找一个长明教室坐着,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发卷。他没有一门课低于60分,用最小化的成本维持靠谱的尊严。

因此,年轻人需要的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始终对自己的挑战和改善。能够养家糊口的,往往是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俞敏洪:不管是学文科还是理工科,在大学锻炼自己的基础水平和思考、建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功课学习所带来的对知识横纵向打通的能力,你的未来才有发展的机会。

现在很多大学生会把基础能力的收获当作个性的反派来对待,所以不少人把自己考试成绩不好,甚至不及格当作荣耀来对待,这是有问题的。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只要是在大学所要求的学习范围内,你还应该给自己加量。

就像除了考试及格、优秀以外,你还愿意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把自己能力维度进一步扩展。

同时,这也不影响你未来选择跟你专业无关的工作。但你的基础水平和知识、思维框架和模型依然是起作用的。

比如清华大学毕业的吴军、北大计算机系的许知远都转了文科且非常成功。

因此,不要以为一个人的在外能力表现是天生的,这都是日积月累、积水成渊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开始学数学了。

我发现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太差,需要让自己的脑子保持良好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学数学减少自己的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可能性。

樊登:人类数学的好处是理解自然界。

查理·芒格推荐的《深奥的简洁》一书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看起来非常随机的事情,全都是有数学规律的,比如猫身上的花纹为什么是那样、北京哪怕没有事故也会堵车。

而这些数学规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自然对数——log,N的底数是2.7182,自然界都是在以亿的方式进行裂变。

之所以老子讲的是三生万物,就是因为2.7182是最接近三的数字。原包计算机专家说,宇宙的发端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但若有,一定不超过三行代码。

都是“三”,就特有趣。

因此,数学的支持是最靠谱的支持。

三、沟通力的重要性

俞敏洪: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看,沟通是很自然的事情。

小时候在村上,跟村民需要良好沟通,兄弟姐妹、同学间需要良好沟通,工作后也需用非常谦虚的心态跟领导同事沟通。

但很多现代年轻人或进入社会的职场人士,确实在沟通方面遇到很多障碍。

樊登:其实,这并不是沟通的问题,沟通所影响的是表面、浅层次的东西。

之所以会出现浅层次的东西,一定是与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内心对社会和他人的热爱程度有关。

拖延症、抗逆力、沟通类的书是这个世界上销量很好的书,但这些书并不是你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书,它们只是我们最容易的、不读任何书就能反思到的层面。

当我们遇到“沟通烦恼”时,往往和我们的认知水平也有关,我刚刚出的《还烦恼吗》,某种层面来讲就是为了帮大家开拓思维,提升认知。

看看别人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找到和你有共性的地方,认知水平提高,你认为的烦恼或许就不是烦恼了。

大家也可以了解类似《深奥的简洁》《社会性动物》《第三帝国的兴亡》这些深层次的书。

但这些深层次的反思往往是大家做不到的,必须通过浅层次的书开始读起,慢慢沉浸到问题更深的地方。

俞敏洪:读书本身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在这些书中间,而是在书外面的本人身上。

只有内心确立了人生目标理想,或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才能解决问题。光是读书本身,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一定能解决部分问题。

比如《可复制的沟通力》这本书适合两种人读,一种是职场工作的成人,要学会从各个角度提升沟通力,对于其未来工作和人生目标的实现都是有好处的;另一种是父母,对于如何与孩子沟通可起到比较好的正向作用。

樊登:第一,不去控制且尊重对方。

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人和人是自由、独立、平等的。哪怕他是你的员工、爱人、孩子、父母,你都不应用控制的态度与其谈话。

一旦你展示出控制的态度,对方就一定会自我保护或反弹。

第二,优先处理情绪而不是优先讲道理。

对方的情绪无非是生气、愤怒、不愿表达、逃避,这时我们就需要能够反映情感,表达我知道你现在不高兴。

人在生气的时候是说不出话的,我们就要想办法说出一些话让其能够点头。只要对方点头了,情绪水平就会下降,他才能跟你好好说话。

第三,尽量多问,而不是多给建议。

咱们在跟很多人聊天时会发现,答案都在心里,只是自己说不出来或不愿意、不接受。若你告知他该怎么做,所有的建议在对方听来都是批评。

哪怕你要提建议,在建议前也要问一句话,比如“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想不想听”或“我有个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对你有帮助,你要不要听一下”。

这样,你就把控制权给对方,让对方觉得掌控自己的人生,效果就会好很多。

樊登:孩子的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来自于轻松和自我探索,因此,只有轻松的环境,才有利于孩子的大脑成长。

如今,很多父母非得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导致孩子天天回到家都是在跟父母作战、对抗、吵架,其大脑皮层发育就会很慢,甚至有的人直到30岁大脑皮层才发育完整。

人所具备的情感、想象力、好奇心、语言都在大脑皮层中,里头还有杏仁核。

若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慢,其杏仁核会发达,即孩子总是会暴怒或不说话,到了青春期更难搞,而杏仁核的过度发达会导致他分泌很多压力激素,导致海马体受伤,记忆力下降。

因此,我们要给孩子轻松愉快的、可以自我做主和探索世界的成长环境,这样他的大脑皮层很快就长起来了,即自驱型成长。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也希望孩子开心的多玩。其实,这两个问题没有矛盾。

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破坏了其大脑,让他的大脑充满斗争地去获得“玩”。但实际上,若你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他是会希望自己成为了不起的厉害好人的。

你只需要向孩子展示这个世界上有类似爱因斯坦、牛顿、钢铁侠这些了不起的好人,当孩子看多了这些以后,就会好奇如何成为优秀的好人,形成自发内驱力。

我发现很多亲子关系好的,孩子都很活跃、自然,跟父母在一起不害怕。若孩子要么讨厌你,要么害怕你,就会存在父母总想掌控孩子的场景。

因此,只能有一个人掌控孩子的人生。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副驾驶。

人也不堪其忧,悔也不改其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王阳明临终之前在船上,只交代了“心光明亦复何言”。苏格拉底在喝毒芹汁时,跟大家谈哲学告别。他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

只有这些才能激发我们内在的潜力,让我们觉得人生当中的琐碎和短暂的困难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

我在读《论语》的过程中,越来越验证了孔子讲的很多道理都是对的,只不过他那时没有手段做心理学研究。

比如《论语》中的为政篇,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也就是说,当我们做一个大公司,管理大城市或国家时不能乱折腾,不能自己直接下特多的指令,否则就乱套了。

只有将你的品德做好,营造好氛围,才能做大做强。

俞敏洪:这本《樊登讲论语》是我目前在市面上看到,讲述论语非常全面的一套书。对于论语想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

四、读书的好处

俞敏洪:阅读更像是一项公益,现在樊登读书是一个公司,是一个生意,你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未来樊登读书的发展会有一个顶点,也许会停止增长,甚至会减少增长,那个时候你如何面对?

樊登:能做成一个事儿,一定是偶然的,但中间有衔接。

我小时候偷着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上初中,我读的第一本是南怀瑾先生的《静坐修身与长生不老》。上高三时,我读金庸的书。

虽然小时候我并没读太多的书,但好处是我品尝到了读书的快乐。

正经开始读书,是在我大学辩论赛的时候,比如卢俊、康德的书。为了比赛,哪句话能在辩论赛中用上,我就会稀里糊涂的读下来,进行碎片化学习。

我真正感受到读书对生活的影响是在工作以后,其实你什么都不会,大学里学的东西都几乎用不上,我就开始赶紧去阅读。

我买书从来就舍得花钱,一买就是十本或五本,买回来参照着看。这样,很快就成为该方面的业余专家,差不多能插上话。

为了能成为好爸爸,我做父亲的时候从儿童心理学开始读,并将我学到的全部教给我的家人,孩子的性格也非常好。

由于我是大学老师,整天有人让我推荐书,我发现大家只买书不看书。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用手机拉群去给他们讲书,很快就裂变多个群,公众号就出现了,后来就有了樊登读书的APP。

同时,我没有花过投资人一分钱,纯低风险创业。一个创业者不是善于冒风险的人,却一定是善于控制风险的人。

真正赚钱且能力强的项目,不需要钱。你想投,投不进去。但讲的特好的、着急要钱的项目,往往不会赚钱。

我基本上就是读书的受益者,把读书这件事儿想分享给更多的人。

一开始,我讲的都是沟通、领导力、教孩子这些熟悉的领域,后来等到用户人数多了后,我讲文史哲、自然科学等。

我不希望我们的用户天天只生活在实用性之下,而是改善心理状态、放大格局、关心社会,具备批判性思维,愿意为社会肩负一些责任,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樊登:如果没有樊登读书这个业务,我不一定十年会读500本书。有个方法叫把背包扔过墙,即你想翻那个墙你翻不过去,不如先把包扔过去,人就过去了。

当我做出承诺以后,我开始讲这些书,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

我不能犯懒了,停不下来,每天在读。书跟杂志不一样,书不会过时。同时,我读书的速度比过去高了,理解速度也提升了。

做一份工作最大的快乐就在于这个工作能够给你带来滋养,而不是掏空你。我从来不觉得读书是个负担,而且我们从来不取悦用户。

其实很多用户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人需要的是进步,而不是短期的满足。

因此,我定义我们公司是教育公司,而不是商业公司。商业的核心是满足、迎合,而教育的核心是改变。

比如很多宝妈看了太多书后,将原则和逻辑都用到自己身上,结果反倒给孩子带来压迫感,形成“宝妈怪圈”。

孩子是孩子的生活,你是你的生活。哪怕60岁了,你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生活,一定要为自己的生活不断添砖加瓦,你的孩子反而能够活得更自由,这就叫做用价值观引领。

如果家长把自己的一生只寄托于孩子身上,不追求自己的爱好、事业的话,最后带来的一定是两败俱伤,这就是双重悲剧。

俞敏洪:你这一生的使命,就是一直解读书籍吗?还有什么其他打算?

樊登: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能出很多伟大的作品,比如《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就是因为他缺钱,量大出奇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写了好几十年,是因为他是贵族,有钱。

在早期时,我讲书肯定没有那么流畅,知道的背景知识没有那么多。在这几年,我的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因此,赚钱不要等。

现在的我和三五年前的我,思维模型完全不一样了。

最早我在央视工作时,对于《论语》我并没上升到自然科学的高度,但是塔勒布系列的书对我产生了冲击。

通过塔勒布的《黑天鹅》和《反脆弱》,我理解了不确定性。我们的痛苦都在于我们天天想追求确定,但追求确定的结果就是变韭菜。

之所以那么多人容易变韭菜,就是因为我们总追求确定。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家不会承诺确定性,不确定性才重要。

我们应放弃对确定性的追求,在不确定当中享受并且创造奇迹。佛说了,一切东西都是无常。如果你能够生活在不确定性中,你的烦恼就会大幅下降。

要想坦然地生活在不确定性中,就需要看清楚自我的真相。若我们总想追求确定,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很重要。

咱们现在所干的这些事儿,在历史上都写不了一页。拿破仑当年打完意大利后,副官跟他讲其名字可以写在历史上最多只有一页。而如今的欧洲史,拿破仑至少有一章。

若我们将自我放得很大,事事追求确定性,导致的结果就一定是痛苦,甚至包括拿破仑本人。而若我们能将自我放低,不确定性就会成为一个礼物。

在北大有个现象,文学教授活得长,比如许渊冲老师100岁了,历史、哲学读得多,人豁达后事,儿就少。工程师思维的杨振宁教授文科修养极好,看到头顶的宇宙,看到人类的历史。

好多人读书读到最后,都很固执。人不能太固执,固守于一个东西,凡是不一样的就反对。

但我觉得读书读得多了,应该越读越灵活,越读越觉得不可思议。

樊登:读书,是慢慢来的过程。长期讲书的人,会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

很多人不读书的第一个原因是不知道读什么书,或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那么重要。只有听完后才知道这本书如此重要如此之好。

第二个原因,很多人因为几句话翻来覆去读不懂,就困在前三页,这很常见。

第三个原因,读电子书会让你无法集中注意力。

纸质书跟电子阅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电子书有屏闪,容易让你分神儿。而读纸质书没有屏闪问题,你就更容易沉浸与理解。

樊登:现在最稀缺的就是新工作,很多老工作都在不断被人工智能替代。

有时,我很心疼外卖员,他们学不到太多新技能,每天都在做着重复但是却没有进步的工作,被系统所捆绑。

所以,我们得创造一个让人做的时间越长越厉害的工作——知识顾问。

比如老师,越做越厉害,越来越值钱。医生,亦是如此。因此,知识性工作是做的时间越长越厉害。

这样,知识顾问会形成很多分身,到处讲课、组织线下活动、带领大家读书。

其实,我们所说的进步并不是工资上的长进,最主要的是你的思想意识或自我认知上是否有提升。

如果外卖小哥能在业余时间多学点东西,从阅读入门或学更加有用的技能,北大的保安最后就能当上校长。

因此,人跟人的区别是业余时间。我从不会随便鼓励一个人辞职,这太不负责任了。但业余时间你是怎么度过的,决定着你以后几年的生活。

俞敏洪:从某种意义上看,业余时间改变生命。

原则上,除非你自己创业,否则应照着别人给你指定好的路径往前走,因为你不能违反主管或老板对你的要求。

其次,大部分人上班做的工作可能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无法达到完美的状态。比如我的爱好就是读书,我将其变成我的事业,这就是人生最完美的状态。

在工作期间,我既维护了新东方的发展,同时每年也写近60万到80万字的个人记录,利用业务时间阅读、旅行、讲课。

因此,有方向、有目标的利用业余时间,更容易改变你生命的方向和高度。

五、结尾

俞敏洪:最后还要问你一个问题,最后一点就是你这儿还有一本书叫做《还烦恼吗》,我发现你是回答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当初你怎么会想到要去回答这些问题呢?

樊登:这个其实是我们做的一个节目,我当时就发现好多人读了书以后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应用,就是他不知道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该怎么解决。读书的时候是一个状态,面对问题的时候是另外一个状态,联系不上。

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节目叫《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人向我提问,我也不做准备,针对他问的问题我去想哪本书能帮到他,什么样的内容能帮到他,他的问题实际上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他真正的这个点在哪。

然后就有了好多个问题,在这里边儿我们挑100个好问题,挑100个特别有意思的、普遍性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兴趣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就是1000字以内,就出了这第一本。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本文来源笔记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俞敏洪 阅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