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晟陶 来源|首席组织官(ID:COO-STRATEGY)
- 1 -
什么是“被领导力”
本文中的“被领导力”指的是“身居高位者能够被他人、被规则所领导的能力”。
比如创始人/一号位能被高管(比如公司的CXO/SVP)领导的能力;或者高管能被其他高管、能被手下中基层人员领导的能力。
这个“被领导力”与中基层人员的“服从性/追随力”有着根本的不同。
很多人在中基层的时候,“服从性/追随力”是很强的;但是,等他们升到高层的时候,他们不一定有“被领导力”。如果这两个能力是一样的,强于“服从性/追随力”的中基层升到高层之后应该很有“被领导力”才对。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中基层时期的“服从性/追随力”是有结构性压力的:你不追随、不好管、不好用,后果会很直接、很严重,而且很快就来。
但是,如果一个高层缺乏“被领导力”,后果不会来得那么快,也不会那么直接和外显,关键是这个后果不一定是这个高管自己承担(而是公司承担)。有一些人在中基层的“忍辱耐烦”就是为了到高层时的“随心所欲”,有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报复性消费的意思。
如果创始人/一号位缺乏“被领导力”,其后果更不会来得那么快。而且,创始人/一号位还可以把那些埋怨他/她没有“被领导力”的人都干掉。即使有了严重的后果,大部分的创始人/一号位都有“扭曲现实”的能力:“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
- 2 -
创始人/一号位缺乏“被领导力”
会有哪些后果
本文重点探讨创始人/一号位的“被领导力”。因为创始人/一号位的“被领导力”更具代表性、更具杠杆价值、更难修炼。同时,在一个组织里,如果创始人/一号位缺乏“被领导力”,其他高管也很难有“被领导力”。
创始人/一号位缺乏“被领导力”,容易出现哪些现象呢?
第一,难以吸引、保留、发展“真高管”。良禽择木而栖。优秀的人才不会甘于干杂活、当马仔、当太监、当打手等等。优秀的人才不会愿意把自己有限的生命都花在揣摩和伺候领导上。他们和创始人/一号位一样,也想去做一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第二,难以去建立共同规则、遵守共同规则。缺乏“被领导力”的创始人/一号位,不会主动去给公司加冕,所建立的规则都是为了管别人,而不是管自己的。这样的高管团队,也很难实现从团伙到组织的蜕变。
第三,难以跟新一代的年轻人相处。95后、00后进入职场,特别注重创始人/一号位(及高管们)的被领导力。那种浓浓爹味、父权式、父爱主义的创始人/一号位已经和时代脱节。毫无疑问,失去了年轻人,也就失去了未来。
第四,创始人/一号位逐渐会被一些“适应的人”团团围住,而且这些“适应的人”经常是老气横秋的庸才,甚至是投机钻营的“佞臣”。这些人能做到以领导为核心、甚至是以领导的喜怒哀乐为准绳。至于说整个公司的外部竞争力,那都是不重要的事情。于是,这样的高管团队会变成一个以创始人/一号位为核心的高管团队,而不是一个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关注外部竞争力的高管团队。这样的高管团队,会离“真高管团队”越来越远。
第五,在这种氛围之下,创始人/一号位很容易自信心爆棚,活在幻觉中。他/她很容易设定脱离现实的目标和战略,把愿景当战略,把意愿当战略。假以时日,原来凭借机会和运气赚的钱,都凭借努力和能力交了回去。
久而久之,企业就难以做强做好做长(因为机会、运气、个人超强努力或能力,阶段性做大还是可能的)。曾子所说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就这样发生了。
- 3 -
“被领导力”是能力还是意愿?
有些人会说,“被领导力”,这是能力吗?应该是意愿吧?
意愿和能力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意愿”问题而非“能力”问题,那就意味着,只要你愿意做就能做到。
如果是“能力”问题而非“意愿”问题,那就意味着,即便你愿意做也做不到。
我也曾经以为“被领导力”主要是意愿的问题,只要领导愿意做就能做到。
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认为,这更多是个能力问题。
真真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比如,建立长效的规则(对于企业来说,包括建立流程机制系统)、与时俱进地增补规则,不是光有良好的意愿就可以的了。
当然,有人会说,这既不是意愿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组织、文化问题。换句话说,大家都是身不由己。
这种说法对于高管来说可能阶段性是对的。但是对于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一号位来说,他/她就是这个机制的创建者,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如果创始人/一号位缺乏“被领导力”,他/她不能推说这是组织、文化问题。那就是相当于在说:这是因为“这届群众不行”。
- 4 -
创始人/一号位缺乏“被领导力”
有哪些原因?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认知能力、系统思考不够,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认知不够。举个例子来说,领导的认知能力出现了阶段性的瓶颈,高管怎么领导他/她?你说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他/她就听不懂,或者能完美地把你要表达的意思扭曲,你能怎么办?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关系能力不够,缺乏与他人建立深度工作关系的能力(共情、自我觉察、尊重、关心等)。要么就是想去操纵别人,要不就只是把他人当作工具包,要么就是对人产生过度的依赖。创始人/一号位关系能力不够,就难以动态的去平衡授权和控制,难以与高管纵向协作,难以指导和调控高管之间的横向协作。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情绪控制能力。有些创始人/一号位的脾气实在不好,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爆发。有些人会说“关系能力”里面包括了“情绪控制能力”,实际上这两个能力是可以单列的。有些人情绪控制不太好,但关系能力还可以。有些人情绪控制很好,但是仍然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度的关系。
第四个可能的原因是,缺乏使命感,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价值观出现偏差。当创始人/一号位不能被正确的人、正确的事情所领导,那就意味着一定有一些错误的东西在领导着他/她。正确的事情是什么?是价值创造,是竞争力,是外部适应性,等等。错误的东西是什么?以自我为中心、贪婪且不择手段、以压服别人为快乐和成功、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
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创始人/一号位个人专业技术能力超强,自我角色定位为专家而不是CEO;比如创始人/一号位严重缺乏沟通表达能力,诸如此类都可能导致“被领导力”缺乏。
可以说,每个缺乏“被领导力”的创始人/一号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因组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被领导力”也是动态的,一个在创业阶段挺有“被领导力”的创始人,到了新阶段,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缺乏“被领导力”的CEO。
- 5 -
只有“真高管”才能领导创始人/一号位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创始人/一号位。
创始人/一号位本身都已经很强。要想领导他们,没有点水平是不行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领导创始人/一号位。
而且,不仅创始人/一号位不容易被领导,每个高管也不容易被领导。
所以,绝对不能说“创始人/一号位不听我的,他/她就缺“被领导力”。
在高管团队里,每个人既要去领导,也要被领导。在高管团队里面,领导和被领导都是强强对话,都是火花四溅甚至刀光剑影的思想交锋。
首席组织官对于“真高管”的定义是:在所辖领域内,对内能够领导一号位及高管团队,对外能够代表公司竞争力的人。
比如,在财务领域内,一号位及高管团队要接受CFO的领导;在人力资源方面一号位及高管团队要接受CHO的领导;在市场方面要接受CMO的领导。当然,前提是这些CXO是真高管。
创始人/CEO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找到这些能够领导自己的CXO们:找到正确且适合的人,建立正确且适合的规则,然后把责任和权力转移给这些人及这些规则;在此过程中,打造了真高管团队,实现了从团伙到组织的蜕变。
- 6 -
总结
“被领导力”指的是“身居高位者能够被他人、被规则所领导的能力”。
缺乏“被领导力”的创始人/一号位难以把企业做强做好做长。
缺乏“被领导力”的高管也难以成为“真高管”。
创始人/一号位缺乏“被领导力”,真高管团队无从谈起。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组织官(ID:COO-STRATEGY),作者:房晟陶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