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穆胜 来源|穆胜咨询(ID:hrm-yun)
人效管理,究竟是人力资源专业的一个创新分支,还是唯一未来?
在人效火热的当下,这个问题已经萦绕在HR脑海里很久了,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还会执着地选择前者。原因无他,做人效管理尽管前景可观,但难度太大,实在不应该冒险把它当做唯一的出路。
问题是,把人效管理当做创新分支和当做唯一未来,HR的行动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作为创新分支,HR们就像在做“人力资源管理+人效管理”,即在传统的选用育留动作上,扣上人效管理的由头。能够提升人效当然更好,不能提升人效,至少还保住了现有的地盘,HR们大可主张“提升了组织能力”“塑造了企业文化”“维护了组织秩序”等虚拟贡献。
如果作为唯一未来,HR们显然在做“人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即以人效提升为目的,让一切选用育留动作都服务于此。至此,人效结果成为了评价选用育留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HR们就没有了退路。如此一来,人力资源专业似乎就彻底改变了,因为传统选用育留的玩法解决不了人效的问题。等等,如此一来,HR们的专业不是就“白学了”?
权衡利弊之下,绝大多数“聪明的”HR都会选择前者,但这就形成了另一个问题——人力资源专业“老登化”。请注意,不是“老化”,而是“老登化”。
所谓“老登”,原本是东北方言,后来被发展成为网络梗,意指“油腻、自我陶醉且热爱对外输出”的中老年男性。所谓人力资源专业的“老登化”,指的是HR们执着于自己那些所谓经典的人力资源套路(并非专业工具),拒绝改变,还振振有词。
我们当前遇到的相当一部分HR,就是在专业里扮演“老登”的角色。你让他关注人效,他会告诉你,人力资源部只能控制投入,不能影响产出;你让他分析数据,他会告诉你,当前企业的数据基础不足,缺乏对标对象,分析不出有价值的结果;你让他理解业务,理解生意,他会告诉你,自己只是HR,不可能学习这些额外的专业;你告诉他老板和业务对HR存在质疑,他会告诉你,自己受了多少委屈,没有自己,企业不知道有多少窟窿……事实上,每次线下的HR聚会,几乎都离不开上述这些说辞。
老登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在于“老”,而是在于“登”。“老”是事实,本身不让人讨厌,但“登”却是暗含了对“油腻”“固执”满满的戏谑和调侃。
HR要拒绝“老登化”,只能把人效管理当做唯一未来。
HR们必须要观测“职能→队伍→人效”这个链条的大量数据,抽丝剥茧地找到人效提升的最佳路径,并以数据目标来引领行动,精打细算地规划效能(投产比)。甚至,他们还需要彻底改造传统的选用育留工具,聚焦于那些能够带来速赢效果的事情。
他们要从强调“手感”“人感”“体感”,从强调“胜任力”“领导力”“教练”,进化到强调模型、指标、基线、数据,甚至要进化到把人力资源专业做成一个“投资学”。事实上,这就是穆胜咨询(以下简称“我们”)的主张,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看到一群数据导向、思维敏捷、创意频出、影响经营的“新型HR”,而不是那些自以为是、喋喋不休的“老登HR”。
自2020年开始,我们每年发布(以下或简称“报告”“研报”),以这种形式来传递穆胜咨询的人效管理理念,并为认可这一理念的上述HR和老板群体提供实践所需的数据支持。
我们的《报告》有三大使用价值:一是给出指标算法,让人力资源专业从“语文题”变成“数学题”;二是揭示指标基线(Baseline),让人力资源专业成为能够迅速自检和反映企业问题的“雷达”;三是发布专业规律,让企业迅速发现提升人效、推动经营的最佳路径。
至今算来,我们已经坚持到了第六个年头。而我们的研报几经迭代,也形成了简洁清晰的指标体系,沉淀了多年的珍贵数据,足以给出极具价值的现状研判和趋势预测。当然,我们在指标设计上、计量方式上和分析思路上的创新迭代远未停止,本年,读者朋友们也能从这份研报中看到各种巧思。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研报的确助力了相当一部分企业走上了人效管理的正途,助力了相当一部分HR重塑了人力资源专业的壁垒和尊严,避免了“老登化”。但我们深知,当前的人效管理领域,还有太多鼓吹“人力资源管理+人效管理”的顺耳之言,还有太多咨询机构在捧杀看似很有话语权的HR们,诱惑他们继续当“老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当下,我们来说不好听的真话;未来,才有一群“新型HR”撑起人力资源专业的天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穆胜咨询(ID:hrm-yun),作者:穆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