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开年第一大计!这5个字让31省市一把手都拼了!

分享到:
 瞻研究 • 2024-03-07 09:18:42 来源:前瞻网 E3281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024年开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持续刷屏,并在两会期间推向高潮。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提及新质生产力,宣布2024年将锚定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劲新动能。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优化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链、供应链

1月9日上午,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到城市副中心调研并召开现场推进会。

尹力表示,推进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等产业发展,用足用好“两区”政策红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面积约为155平方公里,并且距离天安门广场大约25公里。此外,副中心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约20公里,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约60公里,同时与河北雄安新区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5公里。

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回升至13%以上,力争达到15%,对外释放了全市发展制造业的强大信号。

北京在全国智能制造发展拥有独特定位,从重点企业的空间布局来看,海淀、丰台、昌平、大兴等辖区聚集的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企业数量较多,其中海淀区主要聚集了中国航天、联想控股、京雄云控、中国电子科技等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大兴区聚集了北汽集团、施耐德中压、烁科精微电子、和利时电子等企业;昌平区聚集了壹佰米机器人、瞭望者、新雷能、国能智深、中船重工等企业。

根据《北京市“新智造 100”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全覆盖,智能制造从优势企业的领先应用转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深度普及,制造业竞争力实现整体提升。北京智能制造新经验、新方案与新模式在全球形成显著影响力,全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万亿元。

1月21日上午,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市长殷勇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约4.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突破6000亿元,城镇调查失业率4.4%,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国有企业供应链

1月12日,上海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吉宁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国有企业供应链、重要应用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更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鼓励企业投身科技创新,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在平台搭建、财税扶持、产学研对接等方面加大全链条支持力度,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23年6月15日印发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其中,通知要求巩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根据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看,目前上海市各辖区均有汽车电子、充换电环节的企业分布,而新能源整车制造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奉贤区和浦东新区。相对而言,嘉定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和松江区的产业链布局更完善。

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5%。

2024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完善“链长+链主”协同牵引机制

1月10日,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前往北辰区调研。

陈敏尔表示,要完善“链长+链主”协同牵引机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形成“链主”企业引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展、优质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产业生态。

根据天津市政府数据,2023年,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6%,上拉全市规上工业2.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八成,达到79.8%,继续保持对全市规上工业的带动作用。其中:中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车联网、集成电路等5条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到两位数。

另据工信部数据,天津已有7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是滨海新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产业集群、津南区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静海区自行车产业集群、宝坻区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滨海新区车规级芯片产业集群、滨海新区自主可控信息安全设备产业集群、东丽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业集群。

根据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扩大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壮大风电产业规模,强化太阳能产业集成,加快氢能产业布局。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8%,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

其中,从天津市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地图来看,目前天津市大部分辖区均有正负极材料、动力锂电池制造环节的企业分布,其中滨海新区、宝坻区、西青区等产业链较为完善。

1月23日,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天津市市长张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3年,天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工业增长稳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工业投资增长5.4%;港口物流平稳畅通,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18万标准箱、增长5.5%;金融支撑稳固,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417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月平均增速8.7%;就业物价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4%。

2024年天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将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6%。在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3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预计为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计为3%左右。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月26日上午,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部分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就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调研。他强调,要以开放的态度推动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劲创新动力。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围绕总量结构、综合质效、创新能力、两化融合、绿色发展5个方面共设置20项主要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工业总量达到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占比达到3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0%以上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实现全面数字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竞争力强、质量效益突出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根据《规划》,重庆市将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培育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五千亿级汽车、三千亿级装备、六千亿级材料、五千亿级特色消费品、千亿级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构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核心支撑。

根据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重庆市大部分辖区均上游电池、电容等环节的企业分布,而新能源汽车制造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长寿区、九龙坡区等。相对而言,九龙坡区、永川区、长寿区和巴南区的产业链布局更完善。

1月19日,在 2024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表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按照市委"跳一跳、够得着"的工作要求,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6%;工业投资增长1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

1月21日,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重庆市市长胡衡华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45.79亿元,同比增长6.1%,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城市。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6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9.1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371.97亿元,增长5.9%。

重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接受专访时表示,“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江苏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才有坚实的支撑和保证。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的是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下长期积累问题的显现,有的是内外矛盾风险的交织叠加,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1月23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召开,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增长5.8%。

许昆林提出,2024年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打造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这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是: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集群;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集群;物联网集群;高端新材料集群;高端纺织集群;生物医药集群;新型医疗器械集群;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集群;信息通信集群;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集群;高端装备集群;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节能环保集群;绿色食品集群;核心软件集群;新兴数字产业集群。

根据《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力争到2025年,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在产业集聚度、品牌知名度、创新能力和产业辐射等四个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市场份额达到世界的20%左右,主流船型关键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达到65%,海工配套能力达到25%,打造体系完备、高效协同、绿色智能、安全可控的高水平、地标性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根据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2022年,我国手持订单量排名前10船舶制造企业中,江苏有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企业数量远超其他省市;上海有沪东中华造船、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辽宁有大连船舶重工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广东有广船国际南沙船厂,山东有北海造船。

2024年,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

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辽宁省产业集群建设座谈会上,省委书记郝鹏指出,以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万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基地,是提升辽宁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

根据《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议(2019-2035)》,制定了八项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分别围绕高端化、一体化、绿色化、补短板、需求导向、专业化等角度对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进行规划。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石化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公布的化工园区统计数据,2020年底辽宁省共有石化园区21家,占全国石化园区总量的3.4%。

1月23日,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辽宁沈阳开幕,辽宁省省长李乐成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总量GDP突破3万亿元。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努力在山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1月23日上午,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金湘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万亿元,增长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分别增长1.6倍、2.2倍,恢复到疫前水平。

2024年山西省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1月23日下午,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唐登杰强调,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与省会太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统筹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文旅+”产业文章,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扛牢煤炭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强力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要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各项民生事业,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1月2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首批10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包括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氢能、铝镁精深加工、光伏、现代医药、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产业链。2023年新增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包括新型储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碳基新材料、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铜基新材料、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1月27日,根据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2024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围绕重点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优化制度体系,细化发展路径,强化服务支撑,力争到2024年底,产业链企业突破700家,整体营收突破7000亿元,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月4日,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看望慰问两院院士,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主持召开省委书记专题办公会,研究部署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他强调,要紧盯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坚持创新引领,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

1月24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哈尔滨开幕,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作政府工作报告。黑龙江省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等产业,支持哈尔滨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经济,聚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前瞻布局深空、深海、深地等未来产业,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588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18.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291.3亿元,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074.3亿元,增长5.0%。

2024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粮食产量1500亿斤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 

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

1月9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衡水市调研。

倪岳峰表示,要始终把重点项目牢牢抓在手上,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服务保障,加快项目落地。

根据河北省发改委引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资料显示,河北省共有29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年营收5亿元以上),除雄安新区外实现县域全覆盖,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年营收75亿元以上)覆盖74个县(市、区),实现营业收入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具体来看,河北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涵盖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医药、新能源、纺织、食品等多个领域。从城市分布来看,沧州市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数量最多,为24个,涵盖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通讯设备、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玻璃、皮革等领域;其次是邢台市,拥有20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涵盖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自行车、玻璃、轴承等领域。

1月21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石家庄开幕。河北省省长王正谱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提到,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3944.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66.2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6435.3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2.6亿元,增长5.5%。

根据报告,2024年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 

2月19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到长春新区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夯基赋能。

1月24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长春开幕,吉林省省长胡玉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4年要深入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发展“汽车+”产业。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按照30%-50%渗透率,超前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全省汽车集群工业产值力争达到4800亿元,增长6%。

吉林提出了“464”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布局: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等“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等“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等“四新设施”为建设保障,不断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据吉林省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1.19亿元,同比增长6.3%,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44.75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85.03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7301.40亿元,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3%,增速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2024年,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粮食产量880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引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领军企业、“链主”企业

1月1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进大会。

省委书记易炼红表示,要工作更实,瞄准“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招引高科技、大牵引、上档次的项目,积极引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主动出击、尽快掀起招商引资“春季攻势”,全力争抢、靶向招引“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方、辐射一片”效应,真正抓住招大引强“窗口期”,为高质量发展蓄积力量

浙江省2021年启动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三年攻坚行动,2022年又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22〕23号),持续发力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关键立柱,是推进“两个先行”的重要产业基础。

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各行业看,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产业特色优势鲜明,“专精特”发展趋势明显,在浙江省智能制造装备中占据重要位置。总体上看,浙江省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纺机、智能物流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自2016年以来都取得较大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反映出浙江省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拉动作用。

智能制造装备特色基地对加快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智能制造装备特色小镇也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浙江省智能制造装备特色基地涉及空气动力装备、智能纺织印染、数控机床、现代物流、电气装备等多个领域。

根据《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到2025年,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8%以上,基本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智能装备产业链是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到2025年,浙江省智能装备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

202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8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0%。省长王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建议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5.5% 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月22日下午,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民进、工会、经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讨论会场。听取委员对大力发展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意见建议。

省委书记韩俊强调,打造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营收和利润再创新高,签约项目和开工项目数同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推广和应用有效扩大,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链条加快贯通,“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各市竞相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加快形成,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体系加快构建,呈现跨越式增长强劲势头。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经信厅2022年2月26日联合发布的《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力争把安徽打造成为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形成纯电动为主、插电混合动力为辅、氢燃料示范的发展格局,初步建立智能汽车生态。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市、县(区)联动的“四大工业组团”和“一县”(庐江县)的集聚格局初具雏形。主要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区域为东北部工业、北部工业和庐江县。北部工业区包括庐阳经开区、长丰县双凤经开区、岗集、三十头配套产业区,打造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同配套发展区。东北部工业区以瑶海经开区为主体,推进动力电池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庐江县重点打造电池及配套产业集群。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根据《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的内容,到2025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显著扩大,重点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创新创业主体更加活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努力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3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4.71万亿元,增长5.8%。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9%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

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福建力量

1月22日,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7组(教育)、第8组(科技)联组讨论会。

周祖翼指出要统筹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通科学到产业的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解决企业资产收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

生物医药产业是福建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2022年出台的《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福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省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200亿元。

分各市来看,福州市和厦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链企业数量为最多,二者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核心区。福建省围绕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打造“两核多区”的特色布局,且每个城市均有不同侧重点的责任分工。厦门市发挥主导的龙头作用,围绕前沿医疗技术开展先行先试;福州市重点布局药物研发、高端医疗设备等产业链条;漳州市侧重于片仔癀等传统名优中成药品种;莆田市重点发展核医学产业;龙岩市重点发展医疗器械领域,宁德市因极大的地理优势成为中药材的重点输出地。

202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54355亿元、增长4.5%。1月23日,省长赵龙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出口增长5.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深化落实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

1月24日,江西省省委书记尹弘在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深化落实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269”行动计划,始于2023年7月印发的《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在该份文件中,江西省提出,到2026年,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1269”目标,即: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家具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等6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联件,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 江西凭借独一无二的实力成为了国内承接电路板产业转移的主角之一。

除了原材料和地理优势以外,江西还拥有比较完整的PCB产业链条,从上游的铜箔、铜球、覆铜板生产;到下游的PCB应用都全面覆盖。江西的PCB上游实力非常强劲,全球前6大覆铜板厂商的生益科技、南亚塑料、联茂电子、台光电子、松下电工都分布在江西。如此强盛的区域及资源优势,江西必是电子发达沿海城市PCB企业生产基地搬迁的首选目标地。

PCB产业转移波潮是江西最大的机遇之一,特别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热潮。电子信息产业即为重要的龙头产业,而电路板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链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一环。江西将从“转移”机遇中,强化技术方面的提升,为自身区域PCB升级发展做好充分铺垫。

2023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3220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1月23日,省长叶建春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2024年预计增长5%左右。在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中,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被列为首要重点工作。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1月9日至10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来到济宁市嘉祥县、金乡县、鱼台县,调研主题教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情况。

林武表示,要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在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面对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这个难题,坚持把锂电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培植。2022年12月29日,山东省发布《山东省新型储能工程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重点打造枣庄“北方锂电之都”、东营电化学储能产业园、泰安“泰山锂谷”新型储能基地、威海亘元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和滨州万润锂电新材料基地,规划了“十四五”期间山东省锂电池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明确了对锂电池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目前,山东省锂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涵盖上游锂电池原材料制备、中游锂电池制造、下游锂电池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条。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山东省处于正常经营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数量超1000家,其中锂电池制造企业达639家。

分各市来看,青岛市、济南市、枣庄市和济宁市锂电池产业相关企业数量最多,且相关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中,青岛市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和锂电池制造企业数量最多,淄博市隔膜生产企业最多,东营市的电解液生产企业实力强劲。

2023年,山东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2万亿元,同比增长6%。1月22日,山东省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建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外贸外资促稳提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左右。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 完善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产业高质量支撑发展高质量 

2023年4月24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议发表讲话。

楼阳生强调,要牢牢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把“万人助万企”活动重点放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来,以产业高质量支撑发展高质量。一要突出培育重点,提升产业链规模能级。二要突出研发覆盖,提高产业链创新能力。三要突出梯度培育,壮大产业链优质企业。四要突出转型发展,加快产业链改造升级。五要突出生态培优,厚植产业链发展土壤。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河南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4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

2023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超59132亿元,增长4.1%。1月28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5.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要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

1月11日,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主持会议并讲话。

王蒙徽表示,会议强调,要巩固提升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领先地位,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2023年11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组合辅助驾驶(L2级)及以上级别新车销量占全省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的80%以上。在整车领域形成1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近年来,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依托自身优秀的汽车产业基础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以经开区为核心布局,江夏区等区域协同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以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基地。

目前,武汉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贯穿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整车制造和汽车后市场三个环节,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态体系。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武汉市各辖区均有汽车零部件、充换电环节的企业分布,而新能源整车制造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汉南区。相对而言,蔡甸区、汉南区、洪山区的产业链布局更完善。

2023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803亿元,增长6%。1月30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500亿斤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推动强链补链、壮大产业集群,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3年7月14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在长沙、株洲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中,沈晓明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紧盯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持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标志性项目的示范牵引作用,支持存量企业扩能升级,依托龙头企业精准招商,推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2022年3月,湖南省工信厅印发《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将湖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汽车年产量力争突破150万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过70%;培育10家以上在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领先的企业。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湖南汽车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研发创新型转型、湖南汽车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沙。2020年3月份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发布“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随着2021年获批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全国6个),长沙一骑绝尘,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四块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长沙市、湘江新区均设置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链办公室,对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感知层的零部件,到整车的算法,到下游应用服务行业都进行了广泛布局。

从重点企业的空间布局来看,长沙县、宁乡市和岳麓区具有较多的智能车联网企业。宁乡市的主要企业有比亚迪、杉杉能源、邦普循环科技、中科星城石墨等领军企业;长沙县主要有大陆、博世、华诺星空、上汽大众、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吉利汽车等企业;岳麓区主要有腾讯、阿波罗智行、湘江智能、希迪智驾、万集科技、星云互联、中车电动等企业。

目前,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游齐备的产业链结构。其中上游企业包括华为为代表的AI芯片与智能计算平台,北斗、华诺星空等为代表的本土智能化感知定位等核心传感器的供应商,以及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和星云互联为代表的车路协同通信系统,这些属于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相关企业;中游已初步形成覆盖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无人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下游包括以湘江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检验检测、车联网运营、物流服务等相关企业。

2023年,湖南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增长4.6%。1月24日上午,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粮食产量615亿斤左右。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3年10月7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黄坤明表示,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统筹推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抓好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

绿色石化,是广东省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广东省的出台多项规划中提及了石化产业发展方向。2022年9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以火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诊断,建立能效、污染物排放先进和落后清单,全面推进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目前,广东拥有广州、惠州大亚湾、湛江东海岛、茂名、揭阳大南海等五大炼化一体化基地。而伴随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一众重大项目落地,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

广东省绿色石化产业发展基础位居全国前列,企业营商环境优异,吸引了大量石化产业企业落地省内发展。分各市来看,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建设相对完善。从产业链环节企业分布来看,勘探开发和炼制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等;化工产品生产产业在多个城市均有相关企业布局。

年初,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以五大重点工程实现“到2025年基本形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目标,产业规模和工业增加值力争分别超2万亿元和4800亿元。

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为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1月23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万人以上、粮食产量1270万吨。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链

2023年10月9日,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前往省商务厅(省招商联席办)调研招商引资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冯飞要求,要建立“链长制”招商机制,紧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通过龙头企业招引更多优强企业,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链。

12月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上,海南省委书记冯飞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市场驱动新阶段,海南要培育高端新能源车、特种新能源车,和其他省份错位发展,打造高端新能源车“梦工厂”,不断培育汽车租赁、赛事服务等业态,稳步提升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和保有量。同时,海南还将打造全球里程最长的开放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自2023年3月以来,海南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的占比超过50%,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跃升至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10月底,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7.3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3.87%,在全国排名第二。今年省两会期间,多份提案为海南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以助力海南强化新能源产业布局。

受到政策支持和市场成熟的影响,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其中,在锂电池材料、电池、电控电机、底盘系统、车内外饰、配套市场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海南省均有企业布局。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分布来看,目前海南省各市县均有企业分布在汽车电子环节,而新能源整车制造环节的公司只位于保亭。分市县来看,海口市和三亚市的产业链相对来说布局更完善:

根据海南省政府2023年1月印发的《海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5年底,力争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省汽车保有量的20%。根据海南省政府2019年3月出台的《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明确2030年全省公共服务领域、社会运营领域车辆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化,私人用车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100%。

2023年,海南省生产总值7551.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1月23日上午,省长刘小明作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4年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8.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月12日,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来到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现场,听取委员们对加快构建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大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建议,并与大家面对面交流。

四川将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开展成渝电子信息等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高水平规划建设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深化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打造国家钒钛战略材料基地。

作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产业具体到四川,《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已明确:四川将全产业链发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重点引导新型制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成“行业引领、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高地,到2025年,全省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不含物流运输业)达3000亿元。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成都市轨道交通装备中下游企业主要分布在以金牛区和青羊区为主的成都市中心城区,以及以中车分支公司密集分布的新都区、新津区、龙泉驿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内企业数量较多且实力较强,业务布局广泛;因上游钢板、铝材和橡胶等基础材料以及以防水材料、防火材料和绝缘材料为主的特殊原材料均为充分竞争性行业,供应商数量众多,技术门槛有限,市场竞争充分,供给能力较强,因此在成都市各区县市基本均有分布;上游轨道交通装备设计环节企业分布在青羊区、新津区以及自由贸易区:

《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成都市“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智慧运维与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凸显,力争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2800亿元,年均增速约为 10%。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级明显提升,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稳居世界领先水平,运维检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西部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及维保中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25年,成都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达550亿,占全产业链比重超20%,整车装备配套能力达到70%以上,机电系统配套能力达到30%以上等目标。

据四川省统计局披露最新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32.9亿元,全省GDP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2024年,四川省GDP增速目标6%;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715亿斤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任务。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

贵州省委书记徐麟: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成势、做大做强

1月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来到他所在的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贵阳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徐麟强调,要做强新兴产业引领功能,全力往“高”攀升、向“新”进军,加快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速发展,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成势、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一域发展辐射带动全省产业体系能级跃升。

为加快推进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充换电需求,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贵阳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贵阳贵安推动“电动贵阳”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构建“车、电、桩(站)、网、景”深度融合的生态圈,以高效现代能源服务产业集聚新能源先进制造优势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电动贵阳”独特模式,实现贵阳试点、贵州示范、全国拓展的发展态势,通过“五动”协同推动“电动贵阳”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贵州省明确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达到40%;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贵州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分各市来看,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合计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比重超30%,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建设相对完善,成为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城市;遵义、安顺、铜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发展,努力盘活存量资源,加速产能释放,壮大动力电池材料、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基地。

从产业链环节企业分布来看,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贵阳市;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及原材料企业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铜仁市等;充换电设施及汽车后市场配套产业在多个城市均有相关企业布局。

据贵州省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913.2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2.4个、0.5个和0.1个百分点。202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贵州将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质的突破,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5%以上、规模突破万亿元。

云南省省委书记王宁: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1月9日至10日,省委书记王宁到德宏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做大建强沿边产业园,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文章,围绕服装加工等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要一体推进园区建设与口岸建设,促进园区经济与口岸经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沿边开放发展的德宏新样板。

在“一县一业”、产业集群等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要着力提高花卉新品种自主研发及商品转化能力,改造提升低端简易花卉大棚,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模式,全面提升优质鲜切花比重,进一步巩固云南花卉定价权。

地区分布方面,目前云南花卉企业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和曲靖市等地,截至2023年1月,昆明共有相关花卉企业数4807家,曲靖则有1736家。

《云南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明确,到202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1480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产量达200亿枝、农业产值达175亿元;盆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产量达7.2亿盆、农业产值达123亿元。将云南建成全球最大的高品质鲜花主产区、世界一流的花卉创新辐射中心和花卉交易集散中心。

据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00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2024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0%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依托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打造一批“三器”融合样板

1月4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刚到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情况。

赵一德强调,要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依托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打造一批“三器”融合样板,助力构建全领域跨界贯通、全链条循环畅通、全要素覆盖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的通知,力争到2025年,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层面,西安市政府提出要重点发展“一核三极多板块”。“一核”指着力打造中心城区皇城文旅融合核心发展区;“三极”曲江、雁塔“文化+旅游”增长极,沪灞、港务“会展+文体+旅游”增长极和临潼全域旅游示范区秦风唐韵增长极;“多板块”则指未央区、蓝田县、高新区、阎良区等特色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综合布局。

针对省内文化旅游产业,西安在省内《“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文化发展的量化目标和旅游发展量化目标,其中指出到2025年,西安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00亿元。对于远期规划,西安市提出了2030年实现的目标规划和2035年实现的目标总体规划,助推市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陕西省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省GDP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86.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陕西省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6.5%,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26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以上,力争“十四五”以来累计降低10%左右。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着力构建路衍经济产业链

1月16日,在2024年甘肃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要求,聚焦中心大局,强化政治担当,深入推进“交通强省会”行动,全力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增速提质,着力构建路衍经济产业链,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邮政管理局、省民航机场管理局联合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印发《甘肃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到2027年,甘肃省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500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约2000公里、普速铁路约4500公里;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里程力争达到1万公里,实现省会环通、县县贯通、部分县域互通、三大廊道双通,二级、三级公路里程达到约3万公里。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提出 我省今后交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东连西出、南耕北拓的综合运输通道初步形成,公铁空互为补充、高效衔接、便捷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建成。到2035年,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甘肃省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1186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增速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2024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同时,甘肃将打造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升级版”,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青海省委书记陈刚:统筹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

1月2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专题调度会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通过加强统筹来解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功能性问题,加快构建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更好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主持。

陈刚强调,清洁能源产业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青海积极融入全国发展大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担当和贡献。编制规划要注重统筹布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总体布局,加强同国土空间及水利等专项规划衔接,科学制定大稳定、小调整、不断优化的省内规划布局。

省政府、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到2025年,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初具规模,黄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发电量占比、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基本建成,零碳电力系统基本建成,光伏制造业、储能制造业产值分别过千亿,力争实现“双脱钩”,为全国能源结构优化,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清洁能源作为重点发展方面。2025年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初具规模,在能源领域争取开展碳达峰试点示范。以 “双主导”带动 “双脱钩”,打造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多极支撑、多元消纳、多能互补”能源生产消费体系,建立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储备体系,探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突破清洁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并加快推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能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2035年远景目标。建成亿千瓦级的“柴达木清洁能源生态走廊”、亿千瓦级黄河上游100%绿色能源发展新样板、千亿级光伏光热产业集群、千亿级锂电产业基地。加快能源领域碳中和步伐,实现 “双脱钩”,构建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能源体系,建成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优化全国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 “青海贡献”。

据青海省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379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青海省2024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深化储能多元化打造行动,推进绿氢应用试点示范,加快天合光能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光伏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王莉霞:尽快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万亿元

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发表重要讲话。关于2024年重点任务,王莉霞表示,农牧业产业升级必须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着力解决产量行产业不行、品质行品牌不行等问题,尽快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万亿元,实现农牧业产量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变。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围绕呼和浩特市现有的1个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种公牛站,筛选6个荷斯坦奶牛良种繁育场,通过联合育种模式,培育世界一流的优秀种公牛和核心高产母牛。种公牛站培育国内及国际排名前100的优秀种公牛,其中培育全国排名前100名的后备种公牛30头,国际排名前100的2头,产销占全国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步入国际育种企业的第一梯队。培育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育种科技成果奖励2-3项。

从呼和浩特市辖区内的企业分布来看,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以及赛罕区的产业链比较完善,辖区内分布的企业数量较多。呼和浩特市两大奶业全国龙头企业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分别分布在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此外,呼和浩特市各辖区均有乳制品生产企业。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以及呼和浩特市政府规划,到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实现奶牛数量60万头、奶牛规模化养殖场168个、奶类产量320万吨以及乳品加工企业营收2800亿元的目标。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46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三,创2010年以来最好位次。2024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左右。集中力量打造乳制品世界级集群,稀土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3个国家级集群。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严金海: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1月7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主席严金海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严金海表示,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08万吨、95万吨、93万吨。“飞地种粮”喜获丰收,首批新米入藏上市。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家。高原炊具首年销售67万件,“炊具革命”闯出高原轻工新路径。电力装机突破700万千瓦,外送电量增长189%。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历史性突破5500万和650亿元。通航产业高点起步,藏医药、边贸物流等产业持续发展。预计规上工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拉萨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年-2025年)》的通知。“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全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全市50%的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西藏自治区发布《西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6万亩、改造提升45万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66万亩、改造提升103万亩。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392.6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增速较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和5%以内。

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加大对企业技术升级、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

1月2日,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言顺在天通银厦新材料公司蓝宝石晶体制造与加工基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延链补链等情况。

他表示,企业继续保持“做全球最好、创行业一流”的气概和劲头,敢闯敢干敢突破,力争在颠覆性技术上出成绩、出大成绩、出突破性成绩。园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对企业技术升级、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产业迭代升级。

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室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市“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力争到2024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培育1-2个年产值200亿元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3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新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健全,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打造“中国新硅都”。

宁夏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做优做强新型材料产业。围绕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储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光伏、烯烃下游高端树脂、高性能纤维及复合、锂离子电池、铝镁合金、电子信息、特色精细化工材料等7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力争到2027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超过4500亿元,打造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宁夏实现生产总值5314.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五,人均GDP首次超过7万元,达到7.3万元,为历史最好成绩。2024年宁夏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力争达到6%以上。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8%、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5%、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新疆党委书记马兴瑞:积极推动新疆产业链重点项目实施

1月11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合作机制第二次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戴厚良出席会议并讲话。

马兴瑞表示,希望中国石油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在疆业务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在疆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积极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重点项目实施、新能源开发建设,大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指出,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加大准噶尔、吐哈、塔里木三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新疆在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转化过程中的参与度。加快中石油玛湖、吉木萨尔、准噶尔盆地南缘以及中石化顺北等大型油气田建设,促进油气增储上产。加强成品油储备,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新疆发改委发布2024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优先发电计划,2024年新疆电网优先购电计划电量558.69亿千瓦时,其中:居民及公益性用户用电量170.82亿千瓦时;农业用电量155.56亿千瓦时;纺织服装工业企业和南疆四地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电量76.34亿千瓦时;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趸售电量124.12亿千瓦时;测算网损电量31.85亿千瓦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新疆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25.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2024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 2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0%左右;新增城镇就业46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3%左右;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全力建设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枢纽

1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宁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刘宁充分肯定广西自贸试验区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

刘宁指出,要与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聚焦主业、强链延链,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深化面向东盟的产业合作,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全力建设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枢纽,努力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形成示范。

《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明确提出要强化沿海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边海联动经济带、桂东向海经济带、平陆运河经济带“五带”支撑,力争到2025年,全区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等21部门关于印发 《广西“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5年,我区对外贸易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协调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活力进一步释放,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争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7%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排名稳中有升。服务贸易实现较好发展。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7202.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2024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前瞻产业研究院

【2】《上海市汽车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前瞻产业研究院

【3】《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31省市 产业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