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人跟不上技术,会怎样?

分享到:
 赵嘉敏 • 2018-09-06 16:54:49 来源:笔记侠 E1308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赵嘉敏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

微信ID:Notesman

今日笔记达人 | 行走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浮灯

内容来源:2018年8月17日,网络智酷在北京举办智酷沙龙“《未来地图》新书分享会”,东西文库创始人赵嘉敏进行了精彩的新书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与主讲人审阅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赵嘉敏,苇草智酷学术委员会成员,东西文库创始人,译言网/木果书架联合创始人,KK中文图书中国唯一出版人。

完整笔记·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无人驾驶汽车、按需服务、人工智能,以及收入不平等,诸多现象都揭示了同一个事实:我们正在手忙脚乱地赶往一个由技术塑造的世界,我们所知甚少,忧虑良多。

想要理解我们行走的方向,不是靠天马行空的畅想,而是靠一份配有路标和警示牌的地图,帮助我们在这个转折点上,选择未来。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今天下午来到这个分享会。

我做读书分享,特别不愿意剧透,所以我不会特别多地讲《未来地图》这本书的内容,但是会讲这本书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希望和在座的各位老师、朋友一起来探讨、争辩。

一、一本引发思考、辩论的书

本书作者蒂姆·奥莱利是奥莱利传媒的创始人,做IT的人应该基本上都读过奥莱利的书,从最早的计算机语言到后来的互联网。

奥莱利传媒的一个主要业务是举办行业峰会。蒂姆组织了影响深远的开放源代码峰会和Web2.0的峰会,是开源软件和Web2.0这两个概念背后的推手。

2

当然,蒂姆还是未来学家。

蒂姆·奥莱利跟凯文·凯利都是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又称KK: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失控》一书的作者),但是他们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譬如,KK更关心的是比较长远的趋势,二、三十年甚至更远之后的趋势。但是蒂姆更关心一些即将到来的趋势,他对行业的变化尤其敏感。

另外,KK的圈子大多都是作者和思想家,这和KK自己的职业有关,他本身就是《连线》杂志的创始总编。而蒂姆的圈子基本都是技术商业的领袖和社会活动家。

但是蒂姆·奥莱利和凯文·凯利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技术乐观主义者,都相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或塑造更好的人性。

技术哲学里最极端的说法认为,人性是技术的发明,所以对人性的乐观归根结底是对技术的乐观。但这不是今天的主题。

蒂姆·奥莱利的圈子还是要介绍一下,因为这和他的这本书有很大关系。

他在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人,这些人都跟他有过比较深的交集,他也把他们的故事都写到书里。

比如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蒂姆最早跟他打交道是因为一次抗议活动。

亚马逊当时申请了一个专利叫“一键下单”。

这个功能今天已经普及了,但是当年,亚马逊把这个功能视作自己的专利,并用这个专利打击竞争对手。

像 Barnes & Nobles是一家线下书店,在做线上服务时用了这个功能。亚马逊就用专利去阻击对方。

蒂姆·奥莱利当时在网上参与了抗议亚马逊的活动。

虽然从对抗开始,但是在他和贝佐斯通了几封信之后,俩人就一起去华盛顿游说政府,改革专利制度。

从那时起,他就和贝佐斯有了比较深的交往,贝佐斯也经常请他去给亚马逊内部做分享。

另外,他跟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一起参与了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的活动。

还有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一些技术大拿,如Linux内核最早的开发者林纳斯·托瓦兹等等,都和蒂姆·奥莱利有过交往。这些人都是他的资源。

这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把这些人的思想做了一个汇编,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思考。

3

用他自己话说,“把这些已经身处未来的人聚集起来”,这是预见未来最有效的方法。

这本书也得到了李开复博士的认可。

李开复博士读了英文版之后,主动联系蒂姆说,他愿意推荐这本书,并为中文版写了推荐。

我这里引一段话,我认为是对这本书的一个非常好的概括。

李开复博士说:

在作者所在的硅谷科技界,这些问题正在被广泛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或脑洞大开的建议,值得我们思考、讨论和辩驳。

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最重要的价值——它实际上是让我们去思考、讨论和辩驳一些问题,去思考技术应用带给我们社会、经济、整个人类制度的一些问题。

二、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新技术应用带给了我们哪些问题。

第一是按需经济,蒂姆在这本书里花了很多篇章来讲这个问题。

像优步、共享单车等,都属于按需经济。但蒂姆没有用共享经济这个概念。

我个人认为,“共享经济”中的“共享”二字,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滥用了。

这些商业模式,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租赁经济。与传统租赁经济不同的是,它们借助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建立起了稠密的双边市场。

但是即便是被蒂姆这么推崇的新经济模式,在国外也遇到很多问题。

3

左边这张是纽约市的优步司机去游行,声援优步在纽约市开展业务,因为当时优步遇到了一些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

右边这两张,这是优步在进入欧洲的时候受到的阻力,上面是法国,下面是希腊。当地原有行业的从业者上街抗议优步进入。

显示出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在摧毁旧行业模式的时所遭受的阻力。

我们再看第二张图。

3

这是一个过滤气泡,也就是说,你被算法推荐包裹在一个“气泡”里

它跟我们说的回声壁还不太一样,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有人性自身的问题。

第三张图,是Facebook的隐私泄露问题,也是最近的热点问题。

3

第四张图,做金融的朋友应该会知道,说的是2010年美国股市的“闪崩”。

1

由于操作员的违法操作造成交易算法连锁反应,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内,道琼斯指数暴跌了一千点,随后又迅速反弹回去。这是股票市场算法交易的问题。

第五张图,是《纽约客》去年年底的一期封面,描绘的是技术性失业这个问题,并非危言耸听。

2

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性失业: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力取代了人力。

人工智能时代,当机器智能取代人类的脑力时,我们有可能面对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性失业。

西方很多企业家其实都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

像埃隆·马斯克和扎克伯格,都认为全民基本收入可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而像 Y Combinator(美国著名的创业孵化器,成立于2005年)这样的投资机构,甚至已经开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全民基本收入的实验。

这些都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技术性失业。

第六张图,占领华尔街的运动,提出了1%和99%的问题。

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曾经专门写文,抨击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已经从“民有、民治、民享”变成了“%1有、%1治、%1享”。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社会分裂、对抗的集中爆发。

上面这些问题,都在蒂姆的这本书里谈到了。

当然,在国内还有其他现象可关注。比如说,抖音。

2

我前几天读了一篇文章叫《抖音设局》,那篇文章写得很好,就是讲产品技术怎样让人上瘾,利用的是一种动物固有的机制——期待奖赏的反馈机制。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可能成为斯金纳箱里的那只小白鼠。

再比如,拼多多。

有一篇文章叫《拼多多除了假货,还有什么?》。

说实话,我对这篇文章不太认可,虽然它讲了很多拼多多在产品上或运营上的成功之处,但实际上在为拼多多的假货问题洗地。

我们运用技术的力量,是不是只要去追求用户量、追求财务回报就好?是不是不用顾及基本的社会价值和道德规范?这也是一个问题。

三、从经济学角度看,

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蒂姆对很多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今天想在他的基础上,再提一个问题:

技术的经济学本质是什么?

我不是搞经济的,我是码农出身,但是还要在这里提出来,在座的老师中肯定有经济学专家,就当我抛砖引玉了。

在很多年前,科斯写过一篇文章《企业的本质》,我也斗胆想从这个角度看一看:

技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带来这么多问题。

1.技术会降低边际交易成本。

2.技术会增加信息的流动性,但未必会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我们已经看到,技术确实加强了信息的流动性,但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并没有被消除,甚至很多时候技术反而会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

3.技术扩大了外部性。蒂姆在这本书里面专门讲了这个问题。

外部性是指:在一个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对不参与这个交易的其他人、机构、社会构成了影响。

这个影响可能是成本,也可能是收益,这就叫外部性。

比如说香烟买卖。我买了烟,这事儿只涉及买卖双方,但我拿着烟在这儿点燃,在座的老师就得跟着一块吸二手烟。

这实际上对于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构成了影响——这就是香烟买卖的外部性。

一些经济学家激烈质疑外部性概念,他们认为外部性的定义不够清晰,而最重要的是,外部性给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这点我不太认同,我认为外部性这个概念,可能在经济学里有它的问题,但是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考经济活动的角度和工具,包括政府干预市场这件事情。

其实,不管有没有外部性这个概念,政府干预市场的意愿和行动,基本上不会减少。

但是,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它反而可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在哪些场合下,政府干预市场可能是必要的。

就拿科斯的理论来说,科斯最大的贡献是明确了产权的作用。

他说,只要把产权界定清楚了,市场机制就能有效,不需要政府干预。

但实际上,产权很多时候是不可能完全界定清楚的。比如说,空气的产权归谁?又比如,大气污染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完全靠市场,不太可能取得成果。

所以,我认为,外部性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

那为什么技术会扩大外部性?

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叫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同义概念——网络外部性,说的就是网络用户的每个个人行为,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几乎没有孤立的交易,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对其他人、其他机构、社会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总结一下,我对技术的认识基本上是这三点:

1.降低边际交易成本;

2.增加信息的流动性,但是,不一定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3.扩大外部性。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利弊。

降低边际交易成本当然好,但是后两个作用都会让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受到挑战。

所以我说,在很多时候,需要政府干预,或者其他的机制——不管是自我管理,还是道德规范的干预。

这是我对技术的经济学本质的一些思考。老师们有不同意的,稍后可以发言批评。

四、继续思考未来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思考(还是从经济的角度)。

科斯在《企业的本质》这篇文章中试图回答的问题是:

为什么会存在企业?

科斯认为企业内部的边际交易成本要低于在市场上的边际交易成本,这是企业存在的一个核心价值。那技术否能帮我们继续降低边际交易成本?

为什么今天平台越来越成为主流?——蒂姆在这本书里也一再强调平台的价值。

原因就在于,平台的边际交易成本要低于企业内部的边际交易成本。

1

那会不会有一天,技术把边际交易成本降低到根本就不需要企业的存在呢?

未来某一个阶段,会不会中等规模的企业都被消灭,因为它的内部边际交易成本高于平台。

所以平台发展起来,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它们可能瓦解成小企业,再来和平台合作。

这是未来的一种可能。大家可以讨论、争辩。

接下来,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将来很可能真的被取代。

比如说区块链技术,我也非常认同区块链技术,它可以进一步降低边际交易成本。

最后,所有的企业都会消失,因为人性当中的一些弱点——比如说,信任的成本非常高——这就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边际交易成本不太可能降得非常低,但机器没有这个问题。

这就带来了一种可能性:

在将来的经济活动中,机器有可能成为交易的主体,而不是人。

这就是我在这里想要表述的:企业成长为平台,平台演化成区块链。

更具体地说,首先是中等规模的企业被平台干掉;接下来传统的企业组织将被基于区块链上的一种新型组织取代;最终,机器成为经济活动中各种交易的主体。

蒂姆在这本书里有一个想法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提出:

将来机器的经济规律和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很可能不一样,那么,是不是还要用一套价值体系来衡量?

基于此,他提出了区分机器货币和人类货币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不管它的可行性怎么样,它至少开了一个脑洞。

因为从机器的角度来讲,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所以商品的成本越来越低。但是,对于人来讲,时间价值无法和机器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去比较。

蒂姆又进一步把人类货币分为关怀货币和创意货币,这都是非常好的想法。

关怀货币用于我们需要人情味儿的地方,就是花时间的地方。

创意货币则用于需要创造力的地方。

这本书还会让我们继续去思考一些更大的问题,包括制度的问题。

比如说金融制度。今天的股票市场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按蒂姆的说法,股票市场中只有15%的资金是流向实体企业,剩下85%实际上是在金融体系内部打转。

这到底是利用了资本,还是浪费了资本?还是说只有少数人攫取了收益?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一个极端的想法就是,股票市场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虽然股票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募集资金的作用,但是通过类似于众筹、区块链,是不是能够替代掉股票市场的功能?这都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还有制度变革能不能跟上技术发展?

技术的发展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如果人跟不上,或者人类社会跟不上,那会怎样?

其中关键在于一个问题——所有的未来学家都在追问,但都不敢给一个公开的回应——就是我们的人类是否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去演化?

就我的理解,几乎所有的未来学家心里都承认,人类会分化成不同的物种,不一定是基因上的分化,更可能是文化上的分化。

因为从文化角度讲,我们已经是不同的物种了。

回过头来说政府,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不是将来可以只针对外部性进行,不会产生过多的干预,也不放任自流。

譬如可以通过税收来减少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蒂姆就提了一个想法,将来政府税收是不是可以只收机器税?

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硅谷的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同时也有很多知识点,比如双边市场、高利润守恒定律等等,我就不一一讲述了。

最后,我给这本书做一个定位,我觉得李开复博士的推荐语非常好!

这是一本引发思考、讨论和辩论的书,不是一本告诉你1234怎么做的书。

所以,读这本书也不会特别的放松,虽然看蒂姆的故事可能比较轻松,但是每个故事背后都会产生一个问题。

另外,这本书最核心的出发点是:

在面对未来的各种可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

这是蒂姆·奥莱利提给我们所有人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

我觉得技术本身就会推动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增加,但是如果我们选择错误的话,把自己玩死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死亡也是多样性的一种可能性。

我们把自己玩死了,不影响其他人继续玩,也不影响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对我们自己来说太重要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希望各位老师们能够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最大的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平台,微信价值排行榜总榜前十,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6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本文来源笔记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3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技术 经济模式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