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起家,最后成锂电材料行业的领头羊
提起电池材料巨头,杉杉股份首当其冲。然而杉杉股份最开始是以服装业发家。1996年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后,公司嗅到了新能源领域的商机,在1999年从负极材料切入,进军锂电材料行业,往后几年陆续进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领地。
可以说,从服装业到锂电材料行业,杉杉股份完成了华丽转身。由下图可看到,2014-2017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锂电池材料业务。杉杉股份涉及锂电池领域不仅广泛,而且精深,正极、负极、电解液领域都能做到行业里的佼佼者。截至2018年上半年,锂电材料综合产销量规模全球第一,其中正极材料产能5万吨/年,全球第一;负极材料产能6万吨/年,国内第一;电解液产能3万吨/年,国内前五。
2017年,杉杉股份的营业收入中,锂电池材料就占了73.50%。其中以正极材料贡献最大,占比高达51.87%。杉杉股份的高端钴酸锂4.45V系列正极材料产品已经进入苹果、华为等全球名企的供应链,并且与多家世界知名的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无可比拟。
其实,在公司转型初期,锂电池材料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近年来新能源车产业大爆发,电动汽车的巨大需求向上游传导,带动杉杉股份的锂电池业务快速扩张。2014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实现63.82亿元,同比微降3.9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实现10.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5.21%,发展势头强劲。
新能源汽车业务连年亏损,拖业绩后腿
从整个电动汽车的产业链看,上游矿产资源供应链具有最高话语权,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形成刚性壁垒;下游是电动汽车整车的消费端,行业的景气度从这里向上传导;杉杉股份这个“电池材料”赛道的玩家处于夹心层,资金压力受到上下游的影响。目前杉杉股份的战略是,向上打破原材料供应商对价格的把控,向下推进新能源整车制造,从而打通整个产业链。
2015年,杉杉股份募资近35亿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了属于杉杉股份的“造车梦”。然而,在整车制造上,杉杉股份虽然是世界上有一定市场地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但在电动汽车的驱动机、电控系统上并未掌握独立技术。另外,整车制造不同于零部件生产,电动汽车电机、电池、电控三者的磨合是第一难题,研发队伍的磨合亦需要时间,造车难度超出预期。
公司从投产新能源汽车以来表现一直不尽人意。虽然2017年归功于新能源客车销售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实现5.45亿元的感人业绩,同比增长476.64%,但是受行业补贴政策波动和市场环境变化所致,加上公司在产业初期投入较大,2016-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净利润一直连续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7047万元、1.8亿元和3849万元。
未来产能释放,新能源汽车业务或能扭亏为盈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令人堪忧,杉杉股份仍然看好这一板块的发展。2018年上半年杉杉股份新能源车的净利润减亏是一个良好信号,反映了公司的新能源车产能在逐步释放。
截止2018年上半年,公司在建工程14项,其中超过10万吨的项目有长沙高新区年产10吨正极材料项目,其中一期一阶段1万吨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内蒙古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其中一期6万吨项目也已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缓解负极前段有效产能不足的问题。目前杉杉股份已经逐步形成“动力电池PACK+新能源汽车运营+能源管理服务”的产业链布局。
随着新能源车需求的持续爆发,杉杉股份作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锂电材料的巨大收入为新能源车的研发投入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撑,而新能源整车运营稳步推进反过来带动上游产品销售,与公司汽车零部件形成产业联盟。
杉杉股份积极在产业链上下游布局。2017年杉杉股份参与洛阳钼业定增并签订战略协议,以获得钴、锂资源的采购价格优势,锁定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 公司在正极材料方面发挥龙头规模优势,重点发展高镍三元材料,现有三元产能2万多吨;2018年8月下旬,杉杉能源定向增发引入杭州迈捷和广州舟融言两家战略合作方,分别隶属吉利集团和海尔金控,通过市场化培育增强公司新能源车业务实力。
由服装业到锂电材料行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让杉杉股份对这次跨界造车充满信心。然而此次转型并非容易,想要既保住电池主业的市场优势,又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一杯羹,公司内部资源分配平衡是关键。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背景;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国际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电动汽车重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