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我们真的具有意识思维吗?思想到底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呢?

分享到:
 Connor Feng • 2019-01-16 13:52:32 来源:前瞻网 E1670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彼得·卡拉瑟斯(Peter Carruthers)是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著名的哲学教授,他是心理哲学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经验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他在2015年出版的《The center Mind: What The Science of Working Memory show Us about The Nature of Human Thought》一书中概述了他关于有意识思维的许多观点。最近,在2017年,他发表了一篇名为《意识思维的幻觉》(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Thought)的惊人论文。在以下节选的对话中,卡拉瑟斯向编辑史蒂夫·阿扬解释了他这个极具挑衅性的提议背后的原因。

问:是什么让您认为有意识的想法是一种幻觉?

我认为有意识思考这整个想法都是错误的,我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根据的是意识的两种主要理论的含义。第一种是所谓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它与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海恩和伯纳德·巴尔斯有关。他们的理论指出,一种心理状态如果要被认为是有意识的话,这个心理状态就必须包含在工作记忆(我们大脑的“用户界面”)的内容中,从而可以用于其他心理功能,如决策和语言表达。因此,意识状态可以说是那些“全局广播”的状态。而另一种观点,则由迈克尔·格拉齐亚诺,大卫·罗森塔尔等人提出,这种观点认为意识心理状态仅仅是那些你直接知道的、不需要你自己解读自己才能知道的那些心理状态,你不必通过读心术来了解它们。但现在,无论你采用哪种观点,事实都证明像决策和判断这样的想法不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它们被封闭在工作记忆中,我们也不能直接感知它们。我们有的仅仅只是我所说的“即时性错觉”——一种我们认为自己直接了解自己想法的错误印象。

问:一个人可能很容易就会认同人的思想来源是隐藏的——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想法来自哪里。但是一旦我们有了这些思想,并且我们知道了我们有了这些思想,那意识就这样开始了。难道至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没有有意识的思想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满足于说“我刚好有一个想法”或“我自己在想。”这里我们通常指的是心里内在对白或视觉意象的例子,它们处于我们意识流(在我们头脑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词语和视觉内容)的中心。我认为这一系列的词语和视觉内容确实是有意识的。然而,在神经哲学中,我们所指的“思想”要更为具体,这种观点认为,思想只包括非感官的心理态度,如判断、决定、意图和目标,这些都是模态的、抽象的事件,这意味着它们不是感官体验也不与感官体验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想法从来都不会包括在工作记忆中,也从来不会变得具有意识。我们只能通过解读变得有意识的事物来了解它们,比如视觉意象和我们在脑海中听到的自言自语。

问:所以意识总是有感官基础的吗?

我认为意识总是与感官形态联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听觉,视觉或触觉方面的影响。所有的心理意象(比如内心的自言自语或视觉记忆)当然也都可以是有意识的。我们用心灵的眼睛看事物;我们听到我们内心的声音,但我们意识到的是存在于工作记忆中基于感觉的内容。

问:在您看来,思维意识不同于感觉意识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些哲学家认为,意识可以比我们实际所报道到的要更加丰富。例如,我们的视野中似乎充满了细节——一切细节都在那里,都已经被我们有意识地看到了。然而,视觉感知的实验,尤其是非注意盲视现象,表明事实上我们只有意识地记录了世界上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当一个人专注于观察篮球的运动时,他就正在经历非注意盲视现象,这个时候就算一只大猩猩走过篮球场他也不会注意到。)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看到的、我们的主观印象,与我们实际意识到的是不同的。也许我们的意识只掌握了世界上大部分事物的要点,类似于一种统计总结。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思维意识和感觉意识在大多数时候是一样的。不过,我认为,我们并没有直接感知到自己的意识,就像我们不能直接感知到别人的想法一样。我们解读自己精神状态的方式和我们解读别人思想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视觉意象和内心语言作为数据。

问:您把人们了解自己的想法的过程称为解读感官通路(interpretive sensory access),或ISA。这种解读在哪里发挥作用?

让我们以我们的谈话为例——你一定知道我此时此刻对你说的话,但是你对这些话的理解所依赖的解读和推论过程对你来说都是受限的,你并不能意识到这些过程,所有的这些高度自动化的快速推理(构成你对我说话内容的理解的基础)对于你来说仍然是隐藏的。你似乎只听到我说的意思,但浮现在你脑海中的这些意思其实是这些心理过程的结果。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推论本身,我们大脑的实际运作,仍然是无意识的。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们产生的结果。而当我聆听你说话的时候,我对你思想的了解,与我对自己内心自言自语的了解,在任何基本方面都没有什么不同。同样的解读过程仍然需要再次重演。

问: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可以直接进入我们自己思想的印象呢?

我认为,思想对自己是透明的(每个人对自己的思想都有直接的感知),这一观点被建立在了我们“思想阅读”或“思想理论”能力的结构中。在解读别人的陈述时,这个假设是一个有用的启发式。如果有人对我说,“我想帮你,”那我必须解读这个人是不是真心的,他说的话是字面意义上的还是在讽刺我等等;这已经够难了,如果我还要解读他是否正确地解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那我的任务就根本不可能完成了。如果假设他正确地知道自己的想法的话(一般来说,他是知道的)那就简单得多。即时性的错觉有一个好处,它能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理解他人的意思,而且可能不会或几乎不会丧失可靠性。如果我必须弄清楚别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可靠的自我解读者,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缓慢。要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心理状态,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解读工作。同样的启发式思维透明假设也使得我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是透明的。

问:您的假设的实证基础是什么?

来自正常受试者的实验证据有很多,特别是他们准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编造事实或记忆来弥补失去的记忆。此外,如果自我解读和解读别人的想法有本质上的不同,有人认为会有一种解读能力受到损害而另一种解读能力不会受到损害的障碍存在。但这与我们发现的情况不一样。例如,自闭症谱系障碍不仅与对解读他人的想法有限有关,还与对自己的解读有限有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都是扭曲的。在我们的内心和社会关系中,似乎只有一种解读心理的机制。

问:即时性的错觉有什么副作用?

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我们主观地相信,我们对自己的状态所持有的确定性远远大于我们实际拥有的确定性。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正处于精神状态X,那这就与我们正处于那种状态是一样的。只要我相信我饿了,我就饿了,一旦我相信我快乐,我就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我们头脑的一种把戏,它使我们把有思想的行为等同于思想本身。

问:还有什么选择呢?如果我们能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理论上,我们必须将经验状态本身和我们的判断或信念(它们是经验的基础)区分开来。但我们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例子并不多:例如,当我感到紧张或恼怒时,却突然意识到自己饿了,需要吃东西。

问:您的意思是,更恰当的理解方式应该是:“我觉得我很生气,但也许我没有”?

这不失为一种说法。要对自己保持这种的距离感是极其困难的。即使经过多年的意识研究,我自己还仍然不太擅长(笑)。

问:大脑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意识的神经关联(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即NCC。这种努力会取得成功吗?

我认为对于大脑中工作记忆是如何和在哪里表现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关于意识究竟是什么的这个哲学概念,我们从经验工作中得到的信息甚至比几十年前还要多得多。但我们是否能够缩小主观经验和产生主观经验的神经生理过程之间的差距,这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问:您同意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更无意识吗?

我更比较倾向说意识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它不是对我们内心世界的思想和判断的直接感知,意识是一个高度推理的过程,它只会给我们即时性的印象。

问:这给我们的自由和责任的概念留下了什么?

我们仍然可以拥有自由意志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意识和无意识不是两个分开的领域;它们是协同工作的。我们并不全是被我们无意识的思想操纵的木偶,因为很明显,有意识的反思确实也会对我们的行为造成影响。它与隐藏流程交互,并由隐藏流程提供支持。最终,自由意味着按照自己的理性行事——不管这些理性是否有意识。

简要解释:意识

意识通常被理解为:一个人不仅有一个想法,回忆或知觉,而且他/她也知道自己拥有这些东西。对于感知来说,这种知识既包括外部世界的经验(“下雨了”),也包括一个人的内心状态(“我生气了”)。专家们不知道人类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然而,他们在如何定义它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上总体是一致的。然而,他们区分了“现象意识”(例如,当我们感知到一个物体是红色时的独特感觉)和“取用意识”(当我们能够报告一种精神状态并将其用于决策)。

意识的重要特征包括主体性(意识事件属于我的感觉)、连续性(它看起来是完整的)和意向性(它指向一个对象)。根据一种被称为“全局工作空间理论”的流行意识模式,如果一个人能够将一种心理状态或事件带入脑海,并使其执行决策或记忆等功能,那么这种心理状态或事件就是有意识的(尽管人们并不完全理解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研究人员假设,意识并不是大脑某个区域的产物,而是一个更大的神经网络的产物。一些理论家甚至认为意识不是单个大脑的产物。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哲学家阿尔瓦·诺伊(Alva Noe)认为,意识并不是单一器官的产物,它更像是一种舞蹈:一种出现在大脑之间的意义模式。

——Steve Ayan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24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意识 思想 大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