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合伙人》2018年初在印度上映后获得了超高的票房和口碑,在荷兰、挪威上映后口碑也表现不凡,IMDB上的最初评分更是高达8.4分。
(图源:视频截图)
但从国内票房来看,继《印度暴徒》口碑扑街后,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也落入了反响平平的尴尬局面。上映2天,票房只有区区1200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这两年印度电影逐渐被引进到内地,让国内观众欢欣不已。毕竟虽然比不上“好莱坞”的制作团队,印度的“宝莱坞”却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电影生产基地。
可以说,这几年“宝莱坞”的表现大大加深了观众们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尤其以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为首,这些电影逻辑性强、故事严谨,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对于社会现状产生种种的思考。
但可能是这两年引进的印度电影实在太多了,《印度合伙人》难掀风浪。此前,《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摔跤吧爸爸吧》《嗝嗝老师》《苏丹》等等,都是引进过来的好片,为部分没看过印度电影的人输入了一个印度电影的概念,但如今都已经不再新奇,此后故事类型太过相似的“撞衫版”,自然难以有好口碑。 而且,久了之后,语言环境还是有隔膜,导致印度电影被质疑“退烧”。
2018年,没有一部印度电影能复制2017年《摔跤吧爸爸》的票房表现。 无论是《护垫侠》,还是《印度合伙人》这个翻译,感觉注定就是火不起来的名字,很容易会被吐槽“山寨版”。
印度电影工业“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作中心。印度制作的第一部故事片(无声的黑白电影)是1913年由Dadasaheb Phalke制作的“Raja Harishchandra”。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业的发展和电影的数量都在增加。
众所周知,印度有三汗:阿米尔·汗、萨尔曼·汗(《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苏丹》)和沙鲁克·汗(《阿育王》《我的名字叫可汗》)。如今“三汗”也开始哑火失灵,印度市场厮杀依旧激烈。截至目前,今年宝莱坞最成功的作品为取得了超过40亿卢比本土票房的剧情传记片《一代巨星桑杰君》,在宝莱坞历史上仅次于《摔跤吧!爸爸》,导演为曾执导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的拉库马·希拉尼。而来自南印度克莱坞的科幻电影《机器人之恋2.0》更是以近50亿卢比的本土票房力压宝莱坞《一代巨星桑杰君》,成为今年印度本土票房最高的作品,该片已确认将由环鹰时代引进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对印度影片热情尚在,但此前的高票房现象已不复存在,印度电影在华票房以抛物线状呈整体下滑趋势,平均票房已经回落到了1亿左右,甚至小几千万的低水准。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电影产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电影产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