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调查称中国和印度对人造肉接受度最高 但一个关键的伦理问题来了……

分享到:
 Emma Chou • 2019-05-06 10:16:33 来源:前瞻网 E2948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人类每年生产超过3.1亿吨的肉类。这需要饲养和屠宰数十亿的鸡、猪和牛,并在世界各地加工和分销肉类。全球牲畜的庞大数量产生了巨大的环境影响。仅供放牧的牧场就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而全球畜牧业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的14%。

公平地说,在所有人类活动中,生产食物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而肉类起着主导作用。到本世纪中叶,肉类产量预计将比2014年增长42%,达到4.5亿吨。尽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肉类生产的影响,但全球消费增长的趋势依然强劲。

近年来,关于减轻这种影响的讨论集中在两种策略上:说服人们在食物链中吃得更少,以及将肉类生产转向更广泛的体系。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前者可能并不特别实际,而后者可能并不总是带来更好的环境结果,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因此,人造肉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但人们真的想吃实验室培育的肉吗?最近一项新研究,是第一个严格评估美国、印度和中国消费者对植物性和“清洁肉类”(也称为实验室培育肉或人造肉)兴趣的研究。研究涉及987名美国消费者、1024名印度消费者和1019名中国消费者。

研究发现,美国、印度和中国的“接受度都很高”。约75%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他们或多或少会购买清洁肉类和植物性肉类,而印度和中国的“接受程度明显更高”,分别有86%和93%的人表示至少“有可能”购买清洁肉类。

这项研究发表在《可持续食品系统前沿》杂志上,其第一作者克里斯·布莱恩特表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消费者需要植物性和清洁的肉类。创新者有机会改变这些国家的肉类产业。”

这是否意味着印度和中国可能成为第一批采用这些新产品的国家?也许吧。但这些人造肉公司大多位于美国 - 特别是硅谷 -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像硅谷这样的生物技术投资中心。

但我们还需知道,这种调查数据总是有附带条件的。在任何国家都很难进行有代表性的民意调查,尤其是印度和中国。这项研究在印度和中国的参与者往往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居民和高收入人群,因此他们的反应可能无法更广泛地反映人口状况。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人群可能是清洁肉类的第一批目标受众,或许使其成为研究的理想选择。

此外,不同文化对调查的反应同样令人担忧。例如,该研究的作者指出,无论问题是什么,中国的参与者都倾向于给出“中等可能性”这样的中间反应。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反映了真正的消费者偏好,或者仅仅是中国人受传统中庸思想的浸染,在接受调查时不会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这将使中国数据难以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关于食品技术的调查反馈也因翻译、术语和问题措辞而有很大差异。例如,使用“实验室培育肉类”这一短语可以立即让消费者失去兴趣,而在最近的调查中使用术语“清洁肉类”则具有更好的内涵。这就是为什么在Sentience Institute的调查研究中,一直避免使用这些术语,只是简单地向受访者描述产品。结果发现,53%的美国人表示,如果价格相同,他们会选择这种人造肉来代替传统肉类。

但实验室培育肉类还引发诸多伦理思考,比如让人细思恐极的一个问题,是否会消除反对同类相食的禁忌。

人吃人?

去年3月3日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发了一条推文,直言不讳地点评一篇关于2018年底在实验室培育肉类可能商业化的文章。实际上,道金斯表现出几乎要流口水了,但这并不是因为食物:“我期待这个很久了。”他写道,“如果实验室培育了人肉怎么办?我们能否克服同类相食的禁忌?”

他继续说,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将是一个“有趣的测试案例”,将结果主义道德与“作呕反应”绝对主义相提并论。换句话说,实验室培养的人肉可能是道德的,因为没有人遭遇任何不良后果 - 没有杀戮,没有亵渎的尸体 - 但人类很大程度上仍会本能地对食用它产生抵触情绪。

道金斯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尽管研究表明,让人们吃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可能是一个挑战,而实验室培育人肉的市场更是微乎其微。

“你会看到流行趋势,‘今天的孩子们正在吃他们的朋友!’”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伦理中心教授欧文·舍费尔预测道。但实际上,他说,吃合成人肉食物“将极为罕见”。

宁愿吃狗、猫,也不吃人造肉

实验室培育的肉类是从活生生的动物中取出的一些干细胞,放在培养皿中生长出来的。第一批实验室生长的肉类于2013年在伦敦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食用。这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药理学家Mark Post制作的汉堡,两位品尝者说它有点干。

研究人员发现,一般来说,人们对实验室里培育的任何一种肉类都感到恶心。去年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项调查专门针对美国潜在实验室肉类消费者,结果发现,三分之二的人愿意尝试这种东西,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自己经常吃人造肉。

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博士生Matti Wilks表示,“平均而言,人们认为清洁肉类比传统肉类更符合道德和环境,但不那么自然,美味和有吸引力。”

在Wilks的调查中,只有1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它比典型的肉更贵,他们会吃实验室培育的肉,这表明人们通常不会对产品的道德和环境效益投入过多的金钱。

这一研究发现,只有极少数人报告说比起实验室培育的肉,他们更愿意吃狗、马和猫等动物的肉。但是,这些数字非常小,如果扩大到整个消费者群体,根本不会引人注意。更重要的是,Wilks指出,研究发现,如果是实验室培育的肉,已经不吃肉的素食者是最不可能转而开始吃肉的。她说,同样地,如果只是因为实验室培育的人肉不是活人的一部分,那些对同类相食没兴趣的人也不太可能改变主意。

Wilks说:“我无法想象现在不想吃人肉的人,会在细胞农业发展起来后突然有动力开始吃人肉了。”

吃实验室培育的人肉是否合乎道德?

Schaefer说,几乎可以肯定会有一些人想要尝试合成人肉,包括表现艺术家,他们可能想要借此博名声,或者想要赚钱的名人向粉丝出售自己的合成肉,而疯狂的粉丝则有机会品尝偶像的肉。

“你肯定能找到一些愿意这么做的人。”他说,“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反对这一点?我们是否应该禁止人们将人肉合成为可消耗品?’”

在2014年应用哲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Schaefer和他的合著者Julian Savulescu试图研究吃实验室培育的人肉的伦理学。 Schaefer说,他们找不到任何令人信服的哲学论据来证明这是不道德的。在上文道金斯的推文中,他提到了结果主义,即结果证明手段的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人会被实验室的同类相食行为直接受到伤害,因为没有人必须死,没有人的尸体被亵渎。

Schaefer说,对这种做法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道义论证。在哲学中,道义论认为手段很重要 - 例如,如果你可以通过杀死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那么杀死一个人仍然可能不是道德的事情。 Schaefer说,道义论证通常基于不尊重人的概念,但同样,似乎没有人因食用合成人肉而不受尊重。

他说,通过清洁肉类反对同类相食的一个可能论点或源于道德伦理,认为人类应该培养对自己有益的态度。

Schaefer说,虽然同类相食很有趣,但真正的问题是,清洁肉类将如何改变人类与传统肉类的关系。 他说,如果清洁肉类可以像普通肉一样美味和安全,并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售,它可能会变得普遍。Wilks一致认为,一旦进入杂货店货架,人们可能会更愿意接受清洁肉类。

“现在,我相信它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未来的技术,但一旦它变得切实可行,我认为这种情况将会改变。”她说,“而且我乐观地认为人们会参与其中。”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畜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畜牧业的环境现状;中国畜牧业的关联产业;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中国畜牧业各子行业的生产...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8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